第二节 苏区党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00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苏区党组织
分类号: D564
页数: 3
页码: 1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闽赣地区的组织发展历程。从闽粤赣特区委员会、省委员会,到闽北分区委员会,再到闽赣省委员会,这些党组织在革命时期积极开展工作,领导当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其中,邓发、罗明、张鼎丞、李明光等人均曾担任过领导职务。该地区在革命时期遭受了严重的反革命事件,导致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最终,在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下,闽赣省委和苏维埃政府等领导机关被迫停止活动。
关键词: 苏区 党组织 土地革命

内容

一、闽粵赣特区委员会、省委员会
  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将闽西、粤东北和赣东南的一部分合并组成闽粤赣边区苏维埃特区,闽西特委和东江特委合并组成闽粤赣特区委员会,作为这个特区的党的最高领导机构。10月,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入李富春在东江大南山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宣布建立中共闽粤赣特区委员会,邓发为书记。12月,邓发到达闽西,在闽粤赣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中共闽粤赣特区委,邓发为书记兼军委主席和妇委书记,李明光为组织部长,郭滴人为宣传部长,秘书长萧向荣,职工委书记方方。
  1931年3月,东江地区未能与闽西、赣东南连成一片,特区委不便对之实行领导。经党中央同意,将东江地区的西南、西北两个分委合并重组东江特委,归广东省委领导。闽粤赣特区委主要领导闽西苏区党组织。
  1931年4月,党中央调罗明任特区委组织部长。5月,特区委按党中央指示改名为闽粤赣省委。7月,邓发调苏区中央局工作,由卢永炽接任省委书记;卢永炽、罗明、张鼎丞、李明光、郭滴人为常委,执委除以上5人外,还有谭震林、李坚真、方方、范乐春和张思垣,萧向荣任省委秘书长。11月,卢永炽卷款潜逃,书记改由罗明担任。1932年3月,闽粤赣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召开前,省委下属的有永定、上杭、龙岩、连城、长汀、新汀、汀东、武平、宁化、清流、归化、新泉和饶和埔等县委以及汀州市委,党员约有5000人。政权机关有闽西苏维埃政府和永定、上杭、龙岩、连城、新汀、汀东、武平、新泉、宁化、清流、归化、饶和埔等县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还拥有独立第七师及各县独立团等地方武装。
  1932年3月,根据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精神,闽粤赣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福建省委(苏区)(有时也沿称闽粤赣省委)。罗明任代理书记,刘晓为组织部长,李明光为宣传部长,常委为罗明、刘晓、李明光、张鼎丞、谭震林、郭滴人,执委除以上6人外,还有李坚真、方方、萧向荣、范乐春、张思垣。
  1933年1月下旬,罗明针对苏区中央局领导执行不切实际的“进攻路线”,提出木同意见,被刚转移到苏区的临时中央领导扣上“悲观失望”、“退却逃跑”等罪名加以批判,并在党内开展反对以罗明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苏区中央局派人召开全省临时党代表大会,改选成立以陈寿昌、刘晓、钟友勋等3人组成的临时省委,撤销罗明代理书记和省委驻(上)杭、永(定)、(龙)岩全权代表职务,由陈寿昌接任书记。其后,反“罗明路线”斗争扩展到各级组织。省委书记及常委变动频繁,先后担任过书记的有陈潭秋、方方(代)、曾洪易、刘少奇和万永诚,担任过常委的有刘晓、钟友勋、吴必先、方方等人。
  1934年秋,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下,闽西革命根据地陆续沦陷。1935年4月,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领导机关在长汀四都遭受国民党重兵围攻。突围时,省委、省军区领导入万永诚、龙腾云牺牲,省苏主席吴必先被俘后遇害。至此,省委、省苏及福建军区活动均告终止。
  省委下辖的党组织先后有永定、上杭、代英、新(泉)(上)杭、新(泉)(长)汀(上)杭、长汀、汀东、兆征、汀西、龙岩、连城、明光、新泉、武平、宁化、归化、清流、彭湃、泉上、石城、饶(平)(平)和(大)埔诏(安)、永(定)(平)和(大)埔等县委和汀州市委。各县都建有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
  二、闽北分区委员会
  1930年7月,根据党中央决定,将闽北崇安一带的党组织,由福建省委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当时,闽北苏区已有闽北特委及其领导下的建瓯、崇安县委,建阳、政和、松溪特支,浦城岱后支部和邵武党团混合小组等。经商议,划给赣东北特委的有崇安、建阳、浦城和邵武的党组织,其余仍由福建省委领导。
  1931年1月,赣东北特委派萧韶到闽北正式建立中共闽北分区委。其后,赣东北特委改为赣东北省委、闽浙赣省委,闽北分区委也随之先后归赣东北和闽浙赣省委领导。分区委委员萧韶、黄道、邹琦3人,萧韶、黄道先后担任书记;后又在福建的邵武、光泽、浦城,江西的广丰、铅山、上饶以及浙江的江山等边界地区增建12个县委,建立分区苏维埃政府、14个县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以及分区和县的地方武装力量等。
  三、闽赣省委员会
  1932年冬,中央红军相继攻克闽赣边区的资溪、金溪、邵武、将乐、光泽等县,使建(宁)黎(川)泰(宁)、信抚(江西信江、抚河之间地区)和闽北3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1933年2月,党中央决定将这3块革命根据地合并建立闽赣省。
  闽赣省委于1933年4月底成立,书记顾作霖,常委顾作霖、邵式平、黄道、刘炳龙、刘邦华,委员除以上5人外,还有肖劲光、方志纯、杨良生、陈云湖。5月成立省革命委员会,其辖区达22个县,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党员人数逾4000。至1934年,省委书记相继由邵式平、赖昌作、钟循仁担任。
  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时,闽赣省首当其冲。省会黎川及重要城镇相继丧失。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转移后,闽赣省苏区全部沦陷,省委、省苏机关不得不随部队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5月,当部队行进到永泰、仙游、德化交界的紫山时,省军区司令员宋清泉、参谋长胥江汉、政治部主任彭祜等背着省委,将所剩600余人诱骗下山投敌叛变。省委书记钟循仁,省苏主席杨道明等十几人突围后隐蔽在永泰山区寺庙内,闽赣省委亦停止活动。
  闽赣省委初建时下辖建宁、资溪两个中心县委和闽北分区委,以及下属的建宁、黎川、泰宁、光泽、崇安、建阳、铅山、上(饶)铅(山)、广丰、广(丰)浦(城)、邵武等12个县委和金南、贵南、金(溪)资(溪)、浦西等4个特区委。后来,建瓯中心县委及其所辖松溪、政和两个特支,东方军入闽后新建的闽中特区委及东方、建东、金南、贵南、黎南5个县委,原属福建省委的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5个县委均先后划给闽赣省委领导。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地方组织从1926~1990年,64年间的建立、发展、演变历程,重点记载中共福建省委员会领导机关的组织沿革、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富春
相关人物
邓发
相关人物
李明光
相关人物
郭滴人
相关人物
萧向荣
相关人物
方方
相关人物
罗明
相关人物
卢永炽
相关人物
张鼎丞
相关人物
郭滴
相关人物
谭震林
相关人物
李坚真
相关人物
范乐春
相关人物
张思垣
相关人物
罗明
相关人物
刘晓为
相关人物
刘晓
相关人物
陈寿昌
相关人物
钟友勋
相关人物
陈潭秋
相关人物
曾洪易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万永诚
相关人物
吴必先
相关人物
龙腾云
相关人物
萧韶
相关人物
邹琦
相关人物
黄道
相关人物
顾作霖
相关人物
邵式平
相关人物
刘炳龙
相关人物
刘邦华
相关人物
肖劲光
相关人物
方志纯
相关人物
杨良生
相关人物
陈云
相关人物
赖昌作
相关人物
钟循仁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宋清泉
相关人物
胥江汉
相关人物
彭祜
相关人物
杨道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