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畲族体质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638
颗粒名称: 霞浦畲族体质调查
分类号: K295.7
页数: 5
页码: 405-4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霞浦畲族的体质调查。
关键词: 霞浦 畲族 体质调查

内容

1983年6月7日至13日,厦门大学历史系、人类博物馆和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教研组、上海自然博物馆人类学组,组成联合调查组,选点于霞浦崇儒的霞坪、新村、上水,进行畲族体质、文化人类学的调查。体质调查分观察和测量两类。观察项目23项、测量项目35项。测量方法均按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方法。调查对象为18—55岁的畲族男女,有病和发育不正常的均舍弃。调查总数计375例(其中男226例,女149例)。
  形态观察
  肤色。较浅。男性0.84级(226例平均值,下同),女性0.60级(149例平均值,下同),都属浅棕色。女性比男性显得更浅。
  眼色。虹膜颜色,男女都是不同程度的褐色,其中浅褐色较多。浅色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
  发色。男性黑色的占98.7%,黑棕色的占1.3%;女性黑色的占98%,黑棕色的占2%。
  发型。男性99.1%,女性100%属硬直发。与其他民族比较,波状发出现率最低。眉毛发育度。男性1.8级,中等的较多,占76.5%,稀少的占17.5%;女性1.36级,稀少的占64.4%,中等的占35.6%。
  眉脊发育度。男性较明显,2.64级,中等的占53.5%,甚显的占46%;女性2.01级,中等的占96.6%。
  眼裂高度。男女都是2级。男性中等的占93.8%,细窄、高宽的各占3.1%;女性中等的占96%,细窄的占4%。
  眼裂倾斜度。男性2.71级,女性2.73级,眼内角都明显低于眼外角,这是蒙古人种各族群的特征。
  内眦褶。旧名蒙古褶(据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生理印记)。男性2.24级,中等的61.1%,甚显的占31.9%;女性2.33级,中等的占50.3%,甚显的占42.3%,其发育程度在4个级别中都比男性显著。年龄组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鼻根高度。男性2.20级,中等的占74.8%,高的占22.6%,低的占2.7%;女性1.82级,中等的占80.5%,低平的占18.8%,高的占0.7%,明显低于男性。
  鼻梁。男性偏直,女性偏凹。硬骨部,男性直的占86.3%,凹的占11.0%,凸的占2.7%;女性直的占55%,凹的占45%。软骨部,男性直的占87.6%,凹的占11.1%,凸的占1.3%;女性直的占51%,凹的占48.3%,凸的占0.7%。总侧面观,男性1.90级,直的占81.4%,凹的占14.6%,凸的占3.6%,波形的占0.4%;女性1.51级,凹的占50.3%,直的占48.3%,凸的占1.3%。
  鼻尖。多呈水平,男性90.3%、女性63.8%属此。上翘的,女性占35.5%,男性占6.6%;下垂的,男性占3.1%,女性仅占0.7%。
  鼻基。大多呈水平,男性97.3%,女性94%属此。上翘的,女性占6%,男性仅占0.9%;下垂的男女均占1.8%。
  鼻翼高度。男性2.00级,女性1.86级。都以中等高度为主,而男性略高于女性。
  鼻翼突度。男女都是2.00级,大多微突,男性93.4%、女性94.6%属此。
  鼻孔形状。男性卵圆形与椭圆形约各占一半,女性卵圆形的较多,占61.7%,椭圆形的占37.6%。
  鼻孔最大径位置。斜位的,男女比率相等都占66.4%;横位的,男性占32.7%,女性占32.9%。
  面部扁平度。男性中等的占85.1%,扁平的占14.9%;女性中等的占96.6%,扁平的占3.4%。颧弓不明显,逐渐转向侧面,因此从扁平度观察,也比男性更为突出。
  额部倾斜度。男性1.82级,中等的占77.9%,明显的占19.9%,微斜的占2.2%;女性2.49级,中等的51%,直立或微斜的占49%。
  颧部突出部。男性中等和微弱的各占一半;女性比男性突出,中等的占89.6%,微弱的占9.4%。
  上唇突出度。男女都明显前突,男性100%、女性98%属突唇。
  下颏突出度。男女都是1.96级。微向前突的居多,男性占87.6%,女性占85.2%;直或微向后缩的,男性占7.96%,女性占9.4%;明显前突的,男性占4.5%,女性占5.4%。
  耳垂形状。男性三角形的占45.6%,圆形的占33.2%,方形的占21.2%;女性三角形的占47%,圆形的占35.6%,方形的占17.4%。
  体质测量
  头围。男性557.80毫米(226例平均值,标准误、标准差皆略,下同),女性544.29毫米(149例平均值,标准误、标准差皆略,下同)。女性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头最大长。男性185.47毫米,女性177.87毫米。性别差异较明显。
  头最大宽。男性148.16毫米,女性142.58毫米。性别差异较明显。
  头指数。男性79.38,女性为80.16。按马丁分类法,均属中头型(70.0—80.9),偏近圆形(81.0-85.4)。
  鼻高。男性50.35毫米,女性46.66毫米。性别差异较明显。
  鼻宽。男性39.23毫米,女性36.91毫米。性别差异较明显。
  鼻指数。男78.9,女79.10。按马丁分类法,均属中鼻型(70.0-84.9)。女性比男性略显得宽而短。
  口裂宽。男性54.67毫米,女性51.98毫米。
  上唇皮部高度。男性15.46毫米,女性13.75毫米。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加高。
  两唇厚度。男性17.15毫米,女性16.48毫米,两性都随年龄而逐渐减薄。
  上唇厚度。男性8.95毫米,女性8.63毫米。
  面宽。男性140.35毫米,女性130.24毫米。性别差异明显,年龄组中以25-35岁最宽。
  容貌面高。男性187.53毫米,女性178.45毫米。性别与年龄组差异都较明显。
  形态面高。男性118.44毫米,女性109.82毫米。性别与年龄组差异都较明显。
  容貌面指数。男性133.62,女性137.02。形态面貌指数。男性84.39,女性84.32。
  按加逊分类法,均属中面型。
  体重。较轻。男性51.93公斤,女性45.45公斤。相应地都小于其他群体。性别差异明显,年龄组中25-35岁者最重。
  身高。较低,身材显得矮小。男性1596.02毫米,女性1504.33毫米。相应地都小于其他群体。性别差异明显,年龄组中25-35岁者最高,35岁后逐渐减缩。
  指距。两手尽量伸展时,中指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男性1630.50毫米,女性1514.44毫米。性别差异明显。两性指距均略大于身高。
  坐高。男性855.72毫米,女性807.37毫米。性别差异明显。
  躯干高。男性616.60毫米,女性583.25毫米。性别差异明显,两性均自18-35岁陆续上升,而35岁以后逐渐下降。
  胸宽。男性251.56毫米,女性235.69毫米。性别差异明显,两性都以25-5岁最宽。
  胸深。男性190.24毫米,女性175.86毫米。性别差异明显。
  胸围。较小。男性850.21毫米,女性797.84毫米。相应地小于其他群体。性别与年龄组差异都较明显。
  肩宽。男性356.32毫米,女性329.50毫米。性别与年龄组差异都较明显。
  肩峰点高。男性1308.70毫米,女性1234.25毫米。
  指尖点高。男性507.31毫米,女性550.35毫米。
  手长。男性170.20毫米,女性163.09毫米。性别差异明显。
  手宽。男性85.84毫米,女性78.51毫米。性别差异明显。
  右上臂屈、伸最大围。男性279.96、255.95毫米,女性256.12、237.09毫米。性别差异明显。男性以25-35岁最大,女性以18—25岁最大。
  前臂最大围、最小围。男性253.41、169.58毫米,女性228.71、159.13毫米。性别与年龄组差异情况同前项。
  大转子高。男性827.74毫米,女性768.58毫米。性别与年龄组差异都明显。
  足长。男性239.80毫米,女性222.55毫米。性别差异明显。
  足宽。男性95.31毫米,女性88.05毫米。性别差异明显。
  小腿最大围、最小围。男性335.92、206.68毫米,女性316.68、200.43毫米。性别差异明显。男性以25-35岁最大,女性以1-25岁最大。
  皮脂厚度。较厚。在三头肌部位的皮脂厚度,男性5.37毫米,女性更明显,达10.04毫米。相应地不逊于其他群体。性别差异大。年龄组差异,男性不明显,女性以18-25岁最厚。
  小结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认为:
  霞浦畲族(以所调查者为代表,下同),应属于蒙古人种,但具有比较独特的体质特征,由此推及,畲族当然该是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单一民族。
  由于经济条件,已经比较强烈地影响民族体质发育,霞浦畲族身高、胸围、体重等,相应地都小于其他群体,其中从旧社会熬过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中老年人,更是普遍显得瘦弱,其头部较窄偏短、肘关节伸不直,指距与身高一般也不相称,驼背多,胸部挺不出,皮脂厚度最薄的仅2毫米,体质相当差。而调查中35岁以下的中青年,发育则相对较好,尤其以25-35岁这一年龄组,大多测量项目的绝对值都最大。可见,新中国建立后,霞浦畲族的体质是大有增强的。
  参照80年代霞浦畲族一些在学学生和应征青年的体质检查资料,亦表明其身体发育与健康状况大多良好,与同一地区汉族同类检测数据比较,内科、外科、五官科诸项差异不很明显,只是身高、坐高、腿长等项差异较大,显得较矮,而胸围则较大,胸部及胸部肌肉较发达,体形较粗壮。
  (资料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何惠琴提供,载于《霞浦县畲族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