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633
颗粒名称: 一、机构
分类号: D633
页数: 3
页码: 259-36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福建省民族研究机构情况包括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闽东畲族博物馆、晋江市博物馆陈埭回族史馆、惠东妇女服饰陈列馆。
关键词: 福建省 民族研究 机构

内容

(一)博物馆与纪念馆
  1.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1934年,林惠祥在厦大任教时,成立私立厦门人类博物馆筹备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林惠祥将自己多年搜集的文物和专用图书捐赠给厦门大学。1952年春,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成立,并于1953年3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该博物馆担负科研、教学和社会教育3项任务。
  科研方面,开展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中国东南区(着重福建和台湾)和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泉州港中外交通史、古窑址和古外销陶瓷的研究,以及古越族、畲族、高山族和东南亚民族的调查研究。
  教学方面,20世纪50年代,即在历史系开设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课程;1956年林惠祥受高教部委托培养研究生。1959年成立考古民族教研室,为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开设专门化课程。1973年历史系成立考古学专业,也都是利用该馆文物进行教学。
  社会教育方面,接待校内外各界人士参观。参观者包括中央、省各级领导和干部、工人、农民、军人、中小学生、华侨、港澳台同胞及国际友人等。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人类博物馆关闭,1978年6月恢复。
  2.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位于福安市甲杯山闽东烈士陵园北侧。1985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叶飞视察福建时提议筹建,并题写馆名。1988年4月落成,1989年7月1日正式开馆,隶属于宁德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纪念馆建筑面积754平方米,分3个展厅。展品有各种统计的图表文字、畲族革命人物原始照片、革命斗争遗址照片和各种革命文物等。馆内展品按时间先后和斗争内容分为:“畲族人民接过马列火种,畲族山村创立红色政权”;“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岁月,畲族人民付出巨大代价”;“畲族人民置身于两种命运的决战”等三个部分。
  3.闽东畲族博物馆
  闽东畲族博物馆位于宁德市建新路1号大院内。成立于1989年10月15日,隶属于宁德地区文化局。
  该馆建筑面积共1180平方米,共分3个展厅。第一展厅为畲族风情摄影展,内容主要反映闽东各地畲族的生产劳动、文化娱乐、节日活动、婚礼仪式等民俗事象。第二展厅为畲族民俗实物展。生产类有龙骨车、犁、磨谷机、风谷机、楠机、纺车等6件;生活类有灯马、烛台、齐篮、畲家笠斗、铜烘炉、果盒、膝盒、屏风、木雕床和各种稞印模板(包括漆山木刻人物板、漆金木刻花鸟板、漆金木刻花卉板、漆金木刻鸳鸯荷花板等)等,共几十件。在该展厅另辟单项陈列两室:一为畲家婚礼厅堂排设,正厅中间放一张方形台桌,围以绣花桌裙,桌上摆烛台一对,台桌正面墙上贴有对联,右联为“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左联为“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横批为“凤凰到此”。一为畲族男女立体模像。女的装饰分已婚和未婚2种:前者着纯黑色上衣,大襟交领式(类似和尚领),两旁开深衩,后裾比前裾长,衣领绣有柳条图案纹样;下身着黑色短裤,打“脚绑”,缚以“围身裙”;发式梳成高髻垂缨,髻呈筒式,高盘头上,畲族称其为“盘龙髻”或“凤凰髻”。后者着装与已婚妇女无甚差别,但其发型是用红色绒线同头发夹杂一起编成辫子,盘缠头上,呈圆圈形状,额前还留有若干“刘海”,与汉族民间少女发型相仿。男的着青色直襟短衫、长裤,与闽东汉族男子着装无异。第三展厅为畲族文献资料展,主要内容为记载畲族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研究畲族的各种书刊,共400多册。
  4.晋江市博物馆陈埭回族史馆
  晋江市博物馆陈埭回族史馆位于陈埭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丁氏宗祠内,1984年筹备,1985年3月1日开馆。馆内包括“回族社区历史”、“丁氏回族文物”、“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回族社区”等三部分。
  5.惠东妇女服饰陈列馆
  惠东妇女服饰陈列馆位于惠安县城内科山,1998年10月开馆。展室共148.4平方米。该馆通过衣饰、发饰等实物,依据年代、季节、年龄、样式、质地、色彩、工艺、用途等方面所构成的民俗事象,展示惠东女风貌。
  (二)教学与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4-1937年)。1930年,厦门大学文科改为文学院,社会学系与历史系分开,1934年两系合并为历史社会学系,内分2组。在该系担任社会学、人类学课程讲授的有徐声金、史禄国(俄国人)、林惠祥、张镜予(睿)、李式金、林幽等人。
  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设考古学、人类学2个专业。1984年向全国招生,各专业每两年招收20名学生。从1984年至1995年间,聘请的兼职、客座教授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展岳,南京博物院宋伯胤,福建省博物馆陈存洗,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郑德坤、人类学系乔健,日本中部大学王崧兴,美国哈佛大学张光直,美国斯坦福大学武雅士。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1981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下设考古学和人类学两个研究室。
  福建社会科学院客家研究中心。1993年1月成立。
  福建省民族研究所(福建省宗教研究所)。1997年成立,隶属于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
  福建协和大学文化研究会。1931年成立,内分风俗、语言、物产、史地、歌谣、民族等股。
  中国百越史研究会。1980年6月成立,会址在厦门大学。
  中国人类学学会。1981年5月成立,会址在厦门大学。
  福建省民族研究学会。1986年1月成立,会址在福建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福建省客家学会。1993年4月成立,挂靠福建社会科学院。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