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政治与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5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政治与经济
分类号: K281.2;F222.3
页数: 5
页码: 287-29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福建省蒙古族政治、蒙古族经济、2000年小坝蒙古族村经济指标统计表、1990年福建省蒙古族职业构成表。
关键词: 蒙古族 政治 经济

内容

据《八闽通志》记载,元代福建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共17人,其中13人为蒙古族,3人为汉人,1人为南人(即元末割据全闽的陈友定)。右丞10人,其中蒙古族9人,汉人1人;左丞10人,其中蒙古族7人,汉人3人。元代分福建为8路2州46县,各路达鲁花赤(掌管一方的最高官员)均由蒙古族人担任。至元二年(1336年),元朝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为同知,永为定制。蒙古诸王、驸马分地,可令自用达鲁花赤。如在惠安县涂岭镇虎岩寺左侧的石壁上有元代至元六年(1346年)留下的石刻,文曰:“惠安县达鲁花赤忠显校尉忶烈士子正公因接济军马,遐余游昆山访隐士,涂岭巡检王经、张普、禄罕同来者。”元代入闽的蒙古族官吏,都是以统治阶级的身份落籍福建,在福建享有政治特权。
  明代,福建蒙古族人失去了特权。明初对蒙古降将仍给予一定的待遇。如明初入闽的蒙古降将出不归和出佛家奴等。居福州的萨姓族人出现一些优秀人才,如萨琦,明宣德五年(1430年)乡试第四名,宣德五年(1430年)殿试登状元林震榜二甲第二名进士,景泰(1450-1456年)初年历官礼部侍郎兼少詹事;萨世泰,授广东肇庆府高要县县丞;萨釴,授江西广信府玉山县县丞。
  清代,福建蒙古族有50余人登科,且有被任命为官吏的。如萨承钰历任山东邹县知县、平度州知州、直隶州知州等;萨学天,康熙八年(1651年)举人,补沙县县学教谕,调台湾府彰化县学教谕,山东高密县知县;萨容,以武经中式康熙十一年(1672年)乡试第44名举人;萨春光,山东武城县知县;萨龙骧,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恩科亚魁,大挑一等,陕西靖边县知县”;其子萨克持,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山东即用知县,补授定陶县知县;萨掞,郡庠生,驰赠文林郎,河南陕州县、庐氏县知县;萨维瀚,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河南伊阳县知县;萨振,授浙江候补巡检,署理常山县县丞;萨元涛,任晋江县学教谕;萨学圣,河南陕州庐氏县知县;萨景瀚,任瓯宁、沙县县学教谕;萨位,福安县学教谕;萨光汉,晋江县学教谕;萨克修,归化县学教谕;萨澜波,诏安县学教谕;萨茂干,惠安县学教谕;萨鸿基,历任永安、宁化、归化县学教谕;萨承流,漳平、海澄县学教谕;萨文光,尤溪县学教谕;萨镇冰,字鼎铭,历功保水师游击参将、副将,加总兵卫,帮统北洋海军,钦命南澳镇总兵,钦命广东提督军门,总统南洋海军,钦命筹办海军大臣、钦命海军提督、钦查军港大臣、钦查考查各国海军大臣、肃威上将军,海军总长、总理。
  萨大滋编辑的《萨氏历科题名录》,记录了明代至清道光年间萨氏族人参加乡试、会试题名,详列科举年份,考官姓名里居、四书题、中式名次等。
  出姓蒙古族人,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埋名更姓,隐瞒族属后,直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才显露头角,涌现了一批文职官员。如出科联,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校;出梦鲤,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举,授四川保宁府南功县知县;出质侯,清廷特授文林郎,邑庠生。
  民国19年(1930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调陈平山任泉州特委军委书记,就在小坝蒙古族村开展农运,建立了党支部。9月,组织农民暴动。参加这次暴动的有500多名的汉、蒙两族群众。暴动失败后,陈平山根据省委的指示,继续以菱溪、泗洲、樟脚、寨后、后楼、洪厝坑为据点,在涂岭至三坪山区的开展游击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的蒙古族同全国各族群众一样,享有民族平等的政治权利。如萨镇冰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出仲法被选为泉州市政协委员;出福寿、出梅英、出学刚被选为惠安县人代委员会代表;出学范为县人代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1月5日,惠安县政府在涂岭镇小坝村洪厝坑召开了恢复出姓蒙古族民族成分大会,使隐而不宣的1792人的蒙古族群众恢复了民族成分。
  二、经济
  元代福建各地均有蒙古宗王国戚等贵族的分邑。至元十八年(1281年),铁木真汗的兄弟斡真那颜位,以建宁路为其分地,食封71377户,每年收户钞2855锭。同年,忽必烈女儿鲁国公主以汀州路长汀、宁化、清流、武平、上杭、连城6县为其分地,食封40000户,每年收户钞1600锭。至元二十二年,徙右千户只儿海迷失分地泉州。皇庆元年(1312年)忽必烈之子及其后裔又赐封地:爱牙赤大王子孛颜帖木儿分地邵武路光泽县;镇南王脱欢之子,皇庆初年被封为安德王的不答失里分地福州路宁德县;营王忽哥赤分地福州路福安县;忽都帖木儿之子阿八也不干分地泉州路南安县。以上每位各食13604户,每年收户钞544锭。延祐五年(1318年),赐驸马安远王丑汉分地建宁路7县,又汀州路3县。泰定初年(约在1324年)赐宁王阔阔出之子薛彻秃分地福州路永福县,食户13600户。合计有9个宗王,2个公主及驸马,1个千户食采分封于福建,分邑共有19县。
  明初,出姓蒙古族人以降军的身份,占有一定的土地。萨姓蒙古族人在明清时期主要经营盐务。清代“盐商皆福州人。尤其是萨家,盐商的衣钵,世代相传”。“萨氏为福州巨姓,世业鹾”。光绪《浦城县志》引前志云,福州盐商在浦邑课税情况:“萨重山三十一篷;萨二捷九十一篷;萨重熙二十一篷八斗;母年征课四七八五两有奇。”
  惠安县西北部涂岭镇小坝村,系出姓蒙古族聚居地,民国时期称上洲乡,20世纪50年代称泗洲乡,90年代为小坝村委会,辖小坝、后头、上新、东周、南型、洪厝坑、横溪、甘蔗园、前瓯、西坑等自然村,小坝全村耕地总面积1523亩(其中水田1480亩、旱田43亩),山地总面积12000亩,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种植的农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其次是大麦、小麦、芋头、花生等;蔬菜有油菜、花菜、大白菜、葱、蒜;水果有龙眼、柑橘、油柑(余柑子)等。此外,还利用宜茶、宜林山地种茶和植树造林。村落之间近者0.5-1千米,远者4-4.5千米,全是崎岖的羊肠小道。运输靠肩挑,村落之间联系靠步行,交通非常不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85年恢复蒙古族成分后,贯彻民族政策,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迂回曲折的山岭上开通一条约12千米长的公路,修建了泗洲、红星、横溪下井、洪厝坑丁人等水库,用以农业灌溉及人畜饮水,保证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自1988年以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据统计,1988年粮食总产量453750千克,1989年520600千克,1990年564400千克,1995年675000千克,1996年775000千克。同时,多种经营也逐步扩展,水果种植面积逐步增长。柑桔种植面积1990年30亩,至1996年增至150亩;龙眼1990年150亩,至1996年增至500亩。同时,还有余柑70亩,杨梅50亩,荔枝5亩,香蕉2亩。茶叶1990年30亩,1996年增至150亩。山林面积也逐年扩大,1990年仅1000亩,至1996年增至3000亩,基本上实现了宜果种果,宜茶种茶,宜林种林的计划。
  小坝村在大力发展农业、果、茶、林的同时,也重视发展畜牧业。1990年牛186头,1996年增至285头;1990年羊452头,1996年增至980头;1990年生猪存栏数为1645头,1996年增至5360头;1990年母猪存栏数351头,1996年增至410头。每年所产猪苗,除满足本村需要外,还为惠安各地市场提供猪苗2000多头。1990年各种家禽1670只,1996年增至5250只。小坝村1987年人均收入170元,1990年381.18元,1992年395.58元,至1996年人均收入跃增至2510元。
  上表住居城镇者,主要是从事工、商、行政、文教、卫生事业,住居乡村者,主要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事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