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5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分布
分类号: K281.2
页数: 3
页码: 285-28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福建省蒙古族分布情况包括元代闽东5县南、北户籍、1985年出姓所在村落人群构成、1990年福建省蒙古族人口分布、2000年福建省蒙古族人口分布等。
关键词: 福建省 蒙古族 分布

内容

元代在闽的蒙古族人中多为军政人员及其家属。据志乘所载,元代户籍登记中有南户、北户之分。南户指当地汉人,北户主要指驻防福建的蒙古族人或西域色目人。北户中蒙古族人占多数,色目人较少。
  蒙元亡时,居福建蒙古人中未脱出长城者众,明洪武元年(1368年)规定,胡服、胡语、胡姓一律禁止,福建的蒙古族人也多有改姓而埋名者。至明代落籍福建之有史籍可考者,仅出姓、萨姓等少量的蒙古族人,他们历经明、清、民国诸代,遂为福建世居的少数民族。
  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福建省蒙古族共有人口2385人,分布在全省9地(市)54个县(区)城乡。住居在城镇的约三分之一,以福州市居多,以萨姓为主;住居在乡村的,约三分之二,以惠安县居多,以出姓为主。析惠安县部分地设泉港区后,出姓蒙古族多在泉港。
  萨姓宗族之盛,始于清初。族人萨嘉曦云:“我萨氏自元季以任宦而籍闽中,居会城者垂六百年,至国初(指清初)族姓始蕃衍。今吾族人无间亲,亲疏厚薄皆出于八世祖葛斋公。”(①萨嘉曦:《从伯父滋公七十寿言》,《寄庐文公稿》。)葛斋公即萨希亮,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其子萨容、宏、掞、嘏、宣,即为福州5大支派之祖。清代萨姓人丁有较大的发展,迨至民国期间,散居于福州市区的萨姓人家有二三十处,五六十户。其中聚居于世传祖宅者主要有西门水陆轩京果店后萨厝(族长萨怀卿家)、黄巷萨宅、东牙巷萨宅和朱紫坊萨宅等4处。散居于福州市区其他地方的则有二三十处。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福州萨姓蒙古族有162人。1994年12月,福州市区萨姓人口有308人。
  出姓至五世祖出光育,其子共分四房,与汉族通婚后,人丁发展较快。
  经明、清、民国等时期的繁衍,至1985年恢复民族成分时统计人口有1781人,主要分布在惠安县涂岭乡和山岭乡的12个自然村。
  除了上述萨、出两姓蒙古族外,还有其他蒙古族散居于福建各地。据1990年统计,共有2383人,其中男1246人,女1137人。数量排在汉族、畲族、回族之后,居第4位,约占全省人口的0.08%。男女的比例是男多女少,城乡人口的比例为城市少,乡村多,约为1:4。城镇人口以福州市居多,次为厦门市。乡村人口以惠安县居多,次为仙游县。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