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丧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579
颗粒名称: 四、丧葬
分类号: K282.1;K892.22
页数: 2
页码: 280-2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满族丧葬风俗的情况。其中包括福州旗人葬俗、琴江旗人葬俗、泉州粘氏葬俗等。
关键词: 福建省 满族风俗 丧葬

内容

(一)福州旗人葬俗
  尸体横摆堂中,头西脚东,在姑奶奶未到时不得入殓。所谓姑奶奶分为老、小:老姑奶奶是死者的姐妹,小姑奶是死者的女儿,均指已经出嫁的而言。姑奶奶在办丧事时权力最大,一切都要听她支配。
  还有“出殃”之俗。人死后请道士开好殃榜,贴在灵前,上书某日某时回殃(指死者灵魂回来)。全家在这一天要躲避,以免冲殃,并在死者房内洒石灰。如果第二天灰上有痕迹,则全家放声大哭,认为魂已归来(实际上这灰上的痕迹多半是鼠、猫的足印)。
  孝子不披麻执仗,仅穿粗布白袍,腰系白布条,头戴青布小帽,附以白帽顶。在出殡时扛白幡,父丧扛在左肩,母丧在右肩。女婿穿漂白布白袍,腰束白布孝带,头上帽子或缎或绒均可,足上可穿缎子鞋,肩上扛小红幡,男左女右。棺材抬到坟地时要姑奶奶“监视”,姑奶奶说好,孝子方敢填土,姑奶奶若不吱声,任何人都不能填土。
  (二)琴江旗人葬俗
  父母故去,要守孝三年。孝男要睡在父母棺木尾部,等49天后,抬出埋葬。死者“头七”,要“回殃”,这天丧家整天不起火,由亲友送饭,并且要待在家中不能出门,称作“避殃”。
  棺木抬出门,棺木脚先走,而洋屿人是头先走。棺木从旗营北门出,东门进,葬后抱灵牌回家照样哭。
  丧葬要办“白喜”。家道好的办大席,8碗5盘,家境中等的办中席,8碗4盘,稍差的也要5碗5盘。
  (三)泉州粘氏葬俗
  在南安浯坑的《浔海粘氏族谱》中记载了粘氏的丧葬习俗:“族人殁皆土葬,以黄色为物色。吾族原东北名离白山,其土地是黄土,而黄色表示高尚祥和崇敬。卒者,照祖传风俗办,白龙布缠身,口含铜钱,脚绊红线,入殓前取掉。棺木土红色,大头小尾。灵前放一桌,供两样糕点、一碗小米、三炷香,左贴金童来引路,右贴玉女送西天。盖棺前用蘸酒精棉团,轻擦死者脸,口念:开眼光,四面八方;开鼻光,闻味香;开口光,吃牛羊。后上钉。男左两右一,女反之。棺木离地,丧盆举过头,松手盆碎。压岁纸,一岁一张。着黄衣和尚办丧,典主官身穿黄长袍加绸褂,黄色大龙烛、帧、伞、扇,前开路,云云……”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