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丧葬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517
颗粒名称: 五、丧葬习俗
分类号: K892.383
页数: 3
页码: 185-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畲族丧葬习俗:丧制、丧事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畲族 丧葬习俗

内容

(一)丧制
  畲族现行土葬,历史上曾实行过火葬,并流传着悬棺葬的传说。《永春县志》记载,本域畲民“人死刳木纳尸,少年群集而歌,擘木相击为节,主者一人,盘旋四舞,乃焚木拾骨浮葬之,将徙,取以去远”。(①《永春县志》,卷3,《风俗》,明万历刻本。据清代卞宝第的《闽峤輶轩录》记载,霞浦县畲民葬制与之相类。明清时代畲民迁徙频繁,以火葬焚尸取其骨殖便于搬迁时携带,故闽东畲谚云:“下南骨瓮掼掼转。”即使初定居于某处仍沿旧俗。初从福建迁入浙江处州府的畲民在村中设“亡人台”,叠柴禾焚尸,将骨灰分装7个陶罐,称为“分三魂七魄”,并秘密分葬于7处,认为人死焚尸以求来世长得漂亮。
  随着与汉族杂居,受汉族的影响,逐渐改变了火葬的习俗。《永春州志》记载,当地畲民“近又与土民联婚,并改其焚尸浮葬之习,亦足见一道同风之化云”。(①郑一崧:《永春州志》,卷7,《风土志》,清乾隆五十二年。福安东山《雷氏宗谱》内《家训》篇记载:“父母临终衣衾棺椁在所必备者,孝子之情也。刻今多有火葬之说,竟敢斫棺而焚之,不孝之罪莫甚于此。以后族内人等葬具称家之有无,断不可以鞠育顾香之恩而为斫棺焚尸之惨,违者鸣官究治。”(②东山《雷氏宗谱》,修于清光绪三年。
  今畲家土葬一般形式有三:其一,采用“二次葬”,又称“拾骨葬”。即先将尸棺放人土洞中,洞口用石头和泥浆封紧,俗称“红旷”。经过3年以后,在“冬至”的一日,破洞开棺拾起遗骸。拾骨时,由下肢至上肢,最后是头骨,按此为序,逐块放入专用的陶罐中,此罐专称“骨瓮”,然后,择地砌墓人葬。“骨葬”又称“金瓮”,拾骨又称“拣金”。其二,一次完成坟墓的棺木土葬。即按地形的不同有的在山坡打洞人棺,水平挖穴入棺,俗称“仰天窑”,有的砌石垒坟人棺等。其三,停棺拾骨土葬。即把棺木置于山上,搭起“阴亭”,有的畲村有固定安放棺木之处,俗称“里厂”。过若干年后再起坟拾骨人葬。各地也有少数人砌“生址”,即生前就建好坟墓,俗称“寿房”。
  在闽东畲村流传着畲族悬棺葬的传说。传说畲族先祖在广东凤凰山行猎时,不料被山羊撞击而丧身于悬崖,因他是天上“星宿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子孙就用车轮和绳索把先祖石棺吊在凤凰山悬崖峭壁中架好停棺架。后来代代沿袭,成为古畲族的悬棺葬。
  (二)丧事
  畲民对死者的看法不同,“学师”的人死后称“亡故仙师”,无“学师”者仅称“亡人”。畲民认为学师者死后是骑神马带阴兵上朝,故临终时子孙不得啼哭,要高高兴兴办后事。泡3杯茶,斟满3杯酒,一并端在临终者床前。再立1尊香炉,点3支茗香,燃1盏“长命灯”,请本族老人对临终者致词,意为“亡故仙师XX郎(或XX娘)吃完动身酒,好好上路”。祭毕,子女将死者净身,整修遗容,并解开“度身包”,戴上头冠穿上寿衣,胸挂红方印,印上刻“日月紫微星太上老君”九字。这时子孙才准哭。未学师者死去,床前点上茗香和长命灯,不祭动身酒,子孙拥前恸哭,送他“上路”。
  畲民认为享年50岁以上的病逝者,为寿终正寝。丧葬之礼应热闹隆重,俗称“老喜丧”。先为死者梳洗更衣,孝男孝女提陶罐到河边,点燃三支香,烧化纸钱,唱《买水歌》。又向河里舀水,俗称“买水”。舀水时,死者是男,要舀顺流水,死者是女,要舀逆流水。清水舀回后,在火炉上暖几刻,用白布在水中浸湿,往死者胸前揩3下,再往其背后擦4下。死者一般着黑衣,学师者着红衣。女性梳头后须戴上婚时的凤冠。死者梳洗穿戴后,从卧室移到后厅。用两条板凳、4块木板、1张草席为死者支起“灵床”,再用炉灰裹成10个小粽子,绑在桃枝上,置于遗体旁边,入殓时扔到河里。存有祖图的畲族村,遇上50岁以上的逝世者,在其厅堂悬挂祖图3天。死者装殓时间要选择海水平潮时分,忌讳“重丧日”和“三丧日”。装殓时,孝女哭唱《落棺歌》。畲民报丧时,报丧者需反穿衣服。奔丧者哭唱《思亲歌》。
  古时,畲族每个人都有讳名行位。男人死后,孝男要向族长讨行位;女人死后,孝男向母舅讨行位。讨位时,孝男手端托盘,内点蜡烛1合,放米酒两杯和缠有红纸的鸡腿1对,走向母舅桌前,双膝跪地,高举托盘唱《讨位歌》。收殓后,在丧家厅堂布置起“师爷间”,由畲族巫师做阴功德,唱《师爷歌》,超度亡灵。在食“长命饭”作终结时,以蒸气上升之快慢卜凶吉。
  畲民下葬时以歌代哭,亲朋好友唱《起棺歌》、《路祭歌》、《劝酒歌》、《跪祭歌》、《回龙歌》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