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育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516
颗粒名称: 四、生育习俗
分类号: K892.383
页数: 4
页码: 182-1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畲族生育习俗:怀孕、分娩、“坐月里”、“洗三旦”、“满月”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畲族 生育习俗

内容

(一)怀孕
  畲族妇女怀孕,称为“带身”、“有喜”。怀孕妇女虽然照常参加劳动,但是人们对她们会倍加尊重和照顾,不让她们干重活。为了防止动胎流产、难产、出怪胎,孕妇有诸多禁忌:忌登高和提过重的物件,以免“过力”流产;忌在孕妇卧室动土、钉钉子和移动板壁;忌在孕妇面前扬刀动拳和丢弃死动物,以免“胎神”受惊,动了胎气;忌看傀儡戏和不三不四的神鬼肖像,以免胎儿被印上像,形成五官不正或四脚“软骨”;忌参加“红白喜事”,有人家举行嫁娶或丧葬仪式都得回避,认为夫妻拜堂遇到孕妇会“冲喜”,孕妇见死人胎儿也会受惊,容易出现怪胎和难产;忌从秤上、扁担上、犁耙上或牛缰绳上跨过,这些用具都为“千斤坠”,孕妇被印上像,会延长产期;忌触摸“寿木”,即新制棺木,否则胎儿可能夭折;忌进入家产房,以免胎儿受不良影响;忌吃牛肉、兔肉、犬肉、鳖肉、蛙肉、田螺肉等,这些野味均有“秽气”,吃后胎儿发育不良,会出现兔唇、驼背等畸形现象;忌用海碗,因海碗口径大,装饭菜吃后胎儿要印上像,成为“阔嘴巴”;忌参加热闹场面,如打架斗殴、庙会、迎祖、祭祀、神戏等,怕“有辱神灵”,使胎儿发育不良;忌坐门槛和布袋,忌摘水果,忌看血地,忌酿酒,忌正对裁缝师傅裁衣等。总之,孕妇要受到许多约束。为了使胎儿发育良好,闽东畲家还要到临水宫奶娘神前祈祷许愿。这样,便能顺产,并能生下男孩。如果遂愿,分娩后家人会备上酒菜上临水宫“还愿”。
  (二)分娩
  畲族妇女分娩都在婆家。孕妇的产房即是孕妇完婚、妊娠期间的住所。古时,产妇临盆习惯“坐盘”生育,即坐在矮板凳上,待婴儿出生后,婆婆或接生婆才近前帮忙。畲家认为“分娩不洁”,要避开神灵和祖宗的所在之地,以免污秽天地,冲撞神明,造成家庭破落和子女不吉等灾难。因此,在孕妇分娩时间,一切男人,包括亲夫,都不得近前。有的男人偶然进入产房,在一个月内,都不能去神宫庙观和做佛事。在孕妇分娩时,要点燃一束干茅草或破纸伞,忽闪忽闪地划过产房四周,意为把藏在房间各个角落的“污秽脏物”赶跑。而后,拿一产妇的旧裤子或用红纸剪成裤样贴在门楣上,以示避邪,使婴儿顺利降生。个别孕妇难产,要请巫师到家里,在厅堂搭起香案,请临水奶娘催生。有的“催生”不成,一旦难产而死,便认为这个人的命要“落血污地”,因而,就要请巫师来“拔伤”,超度“伤鬼”转世,否则不能超生,并要将其尸体埋葬到远方无人烟的僻地里去,以免该“伤鬼”再伤害他人。
  古时,婴儿降生而胎盘迟落,须得“圆盘”,即将婴儿的脐带缠在木屐或凳脚上,让其自然脱落。断脐时,是男婴,就把毛笔筒劈成竹片为之;是女婴,就把吹火管劈成竹片为之。前者以求兴文兴业,后者以期理事旺家。断脐后用烟灰止血,麻片缚脐。这种畲村生育旧俗已渐废除。
  婴儿落地后,以松树叶和香镜草(石菖蒲,天南星科)熬汤给产妇与婴儿洗浴。洗浴时,先给婴儿“开天门”,即洗双目,后“点龙鼻”,即洗鼻子,再“开龙嘴”,即洗嘴巴。再从头部洗到胸部、四肢、臂部。并把胎盘贮于陶罐,埋在四季常青的大树下。畲族古俗以泉水洗婴,《长汀县志》记载:“生子坠地,浴泉间不避风日。”9①邓光瀛:《长汀县志》,卷35,《杂录畲客》。永定巫宜耀《三瑶曲》曰:“生男生女自年年,绝少人间汤饼筵。听取皇皇初泣后,清溪使作洗儿泉。”(②转引自杨澜:《临汀汇考》。)婴儿断脐沐浴之后,男婴用生父旧衣包裹,女婴以生母的旧衣包裹,抱上眠床与生母一起睡觉。
  (三)“坐月里”
  产褥期,俗称“坐月里”,一般为时一个月。产妇和婴儿以香镜草汤漱洗,有的畲村也用温开水漱洗。产妇卧室前悬挂仙人掌、竹弓、锯子之类,或贴符于门楣等,用以避邪。这时,产妇和婴儿衣裤忌晾于高处。婴儿忌见生人。产妇一日三餐,下午另加点心一餐,都在卧室就膳,餐具用开水冲洗,并放在专用的樟木托盘上。产妇在一个月内,要吃干饭、红酒、生姜、鸡肉、鸡蛋、瘦猪肉、面条等,忌吃冷性、流质、盐腌的食物,如稀饭、油类、蔬菜、肥肉、咸菜等,特别忌吃鸭子、鸭蛋,因有“七月半鸭,不知死期”之说。忌去户外活动,忌到邻居串门,以免受风寒。同时,也忌陌生人进入卧室。
  畲家人对于头胎新生儿,不论男女都同样重视。女人生头胎的当天,其丈夫必须备1瓮酒、4斤猪肉、4斤面条和40只鸡蛋送到岳家报喜,俗称“报生”。岳家要回赠葱醋,谐音为“千孙”(醋味酸,“酸”与“孙”谐音),小石3粒,寓意结实平安,小石常被珍藏,可镇惊,以及鸡、蛋等,俗称“送诞”或“送腹”。有的畲村岳家送来1只鸡、30只鸡蛋、1壶酒和1套衣服。如是女婴,酒壶嘴上插1朵花,如是男婴,就不塞酒壶嘴。大凡畲族兄弟姐妹都有给分娩的姐妹送鸡的习俗,有的畲家连一般亲友也送,俗称“做门头”、“送生母”或“门头难”。因此,一般产妇“坐月里”期间都能吃上数十只鸡。他们送“门头难”到产妇家时,一定要将鸡放在大门外,人先进去通报,经过主人点火出来,将鸡浑身“烘”过之后,消除邪气,才能把鸡拿进家里。清代至民国时期,有的畲村对续生的女婴相当歧视,“生女留长,余悉溺之”。(③卞宝第:《闽峤輶轩录》,卷1,霞浦县。)由于许多畲村发生过溺婴,以致造成女少于男的现象。但有的畲村也禁止溺婴,福安《和安宗谱》内《风俗引》记载:“生女溺之,天性何存,此不仁之甚也……母子相残,逆天违道……钟姓宜以为戒。”(④蓝宗山:《和安钟氏宗谱》,民国9年。)1949年以后,溺婴现象基本不再发生,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畲家不论生男生女都一视同仁。
  “坐月里”后畲族妇女就和男人一起下地劳动,日间给婴儿哺乳2次,即上、下午各一次。《建阳县志》记载,畲妇“生子逾月,服农事如常日,止哺儿一次”。(⑤江远青、江远涵:《建阳县志》,卷2,《舆地志.附佘民风俗》。)(四)“洗三旦”
  畲民婴儿出生3天,接生婆要为其洗澡,俗称“洗三旦”。由生父去山涧边采回香镜草熬汤,由接生婆为婴儿洗澡,以清除秽气污浊。洗后,要备一碗面上加两个荷包蛋,俗称“蛋面”,配以热酒请接生婆。同时,也要给邻居亲友每户一碗“蛋面”,以示报喜。各户吃到蛋面后,即给产妇馈赠鸡蛋,资助她“坐月里”。有的亲邻则以大米答谢,名为“送幼粮”。古时,有的接生婆在为婴儿洗完澡还要在婴儿嘴上抹一点黄连汤,说道:“细卵啊,‘三旦’那得黄连苦,以后日日食蜜糖。”有的畲村,产妇用红头绳将婴儿的手系在一起至“三旦”为止,意为缚过手的婴孩将来不好动,不惹事。
  (五)“满月”
  畲家婴儿出生后,男婴30天,女婴29天,遂称为“满月”。“满月”标志着婴儿已适应新环境,产妇的身体也基本得以恢复,许多禁忌与约束也得以解除。婴儿“满月”,必须“落胎发”。理发师傅剃光婴儿的胎发后,手拿染红的熟鸡蛋在婴儿头上滚三圈说:“红蛋圆你头,你长大后起大寮,做大官,捏住大拳头。”并祝愿头面光滑,不生疱不长疖。而后,东家请理发师傅“食蛋酒”,并把一勺“剃头蛋”分给围观的小孩。“满月”这天,邻里亲友都携带礼品前来贺喜。阿姑送帽,阿姨送鞋,母舅送衣裳、披肩、背裙、肚兜等一套衣服,还有乳铃、脚环,脚环用银脚镯系铃铛做叮当响,有的畲村这些礼物是婴儿的外婆馈赠。邻居亲友还送上一小筐的鸡蛋。凡馈赠的礼物,除大件的,都取双数,忌单数。这时,东家设午宴款待亲友,俗称“满月昼”。在酒宴上,客人务必把荷蛋吃光,以示婴儿长得光头洁面。有的畲村要抱起满月儿到路口,祈望男儿长大通四府,女儿长大认嫁路。还要进茅厕,“认秽破秽”,祈望有“肥水”。婴儿满月后,生母要是缺乳,可喂米糊。不久,开始“吞荤”,即喂食鱼肉菜蔬。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