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兵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485
颗粒名称: 三、主要兵事
分类号: K29
页数: 6
页码: 75-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僚啸乱”。(①薛凝度:《云霄厅志》,卷11,《宦绩》,清嘉庆二十一年。)这是史书上关于畲族先民兵事的最早记载,主要兵事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畲族 主要兵事

内容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僚啸乱”。(①薛凝度:《云霄厅志》,卷11,《宦绩》,清嘉庆二十一年。)这是史书上关于畲族先民兵事的最早记载。唐将陈元光与苗自成、雷万兴等畲族军队较量,并一再增兵,终于,“讨山寨诸贼,遂擒蓝、雷二贼酋,杀之,平三十六寨”。(②杨澜:《临汀汇考》,卷11,《兵寇考》。)唐景龙二年(708年),畲族先民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其首领为苗自成、雷万兴之子和蓝奉高。漳州刺史陈元光率兵应战,几经交战,唐军兵败,陈元光被蓝奉高手刃而亡。唐开元三年(715年)朝廷命陈元光之子陈王向“代州事”,“率武勇,夜袭巢洞,斩前刃父贼蓝奉高,并俘其余党,迁州治于李澳州(现漳浦县治)”。(③薛凝度:《云霄厅志》,卷11,《宦绩》,清嘉庆二十一年。)
  唐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潮、王审知等遣兵攻福州,闽东畲族宗谱均有类似记载。20世纪90年代,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内,发现了相传王审知用兵的战场和王母之墓的遗址,当地还有畲民兵助王审知的传说。
  唐乾宁元年(849年),“黄连洞蛮二万人围汀州”,福建观察使王潮派将领李承勋“将万人击之,至浆水口,破之,略定闽地”。(①《资治通鉴》卷259,《唐记》七五,胡三省注。)“黄连洞蛮”中有畲族先民。
  宋嘉定元年(1208年),“值江西峒寇李元砺窃发”,(②杨澜:《临汀汇考》,卷3,《兵寇考》。)威胁汀州。嘉定三年十二月,李元砺被执,闽、赣、粤交界地“峒寇悉平”。(③《宋史》,卷39,《宁宗本纪》,三。)这些峒蛮中有很多畲民。
  宋景定三年(1263年),漳、汀畲民居住地区官民矛盾渐烈,“群寇益深,距城仅二十里,郡笈笈甚矣”。于是,宋廷先“帅调诸寨卒及左翼军统领陈褴、泉州左翼军正将谢和,各以所部兵会合剿捕”。(④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93,《漳州谕畲》。)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又采取怀柔政策,张榜告谕,抚招畲民。在宋廷的软硬兼施下,西畲、南畲“二畲既定”。
  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漳州人陈大举(即陈吊眼)和畲民妇许夫人等率领汀、漳等地的畲民组织了“畲军”,配合宋廷将领张世杰围攻泉州,讨伐蒲寿庚。宋军南撤后,陈大举带领5万军队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攻占漳州城。当年,元都元帅张弘范率领元军南征。元军抵漳州时,陈大举为保存实力,主动退守山区。至元十七年(1280年),陈大举向元军投降,元福建行省让他及部分畲军进入漳州,与民杂居。当年八月十五日,陈大举叔父陈桂龙等率领“畲军”乘中秋节又袭击元军,攻陷漳州,杀死元朝驻漳州招讨傅全和万户府知事阙文兴。“畲军”发展迅速,“聚众十万,连五十余寨,扼险自固”。(⑤《元史》卷162,《高兴传》。)元廷即令福建招讨使塔里赤为征南都元帅,率领南方四省抽调的兵力进剿,并命完者都镇国上将军福建等处征蛮都元帅,高兴为副都元帅,带兵五千入闽协同作战。元军“十攻九败”。(⑥郑所南:《铁函心史》,《杂文·大义略序》。)至元十八年(1281年),完者都兵至漳州,令高兴攻取陈桂龙据的高安寨。陈桂龙“据此,乘高为险,人莫敢进”。(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五,《漳州府》,《龙溪县·高安寨》。)高兴军火攻高安寨,连续6天,攻陷高安寨。陈桂龙属部2万人遇难,陈桂龙避于畲洞。至十月,陈大举仍“聚众十万,连五十余寨,扼险自固”。(⑧《元史》,卷162,《高兴传》。)高兴继续率军进击,先后攻陷15寨,陈大举退守千壁岭。千壁岭地势险要,元军数攻不下。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一月,高兴诱陈大举下山,将其擒杀。陈大举死后,陈桂龙等投降元军,但其余部仍坚持斗争多年。元贞三年(1297年),元廷下令将陈大举余部安插在漳州屯田,“与军人向参耕种”。(⑨《新元史》,卷11,《本纪》。)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月,政和人黄华“集盐夫,联络建宁(闽北)、括苍(浙南)及畲民妇自称许夫人为乱”。(①《元史》,卷10,《本纪》。)活动于闽北、浙南地区。至元十七年(1280年),黄华向元征蛮都元帅完者都投降,参与了进攻陈大举的活动。此后,被任命为建宁路总管。至元二十年(1283年)十月,黄华再度举兵,参加者达十余万人,号称二十万军。他们“剪发文身”,称“头陀军”,(②《元文类》,卷41,苏天爵《经世大典序录·招捕》。)沿用宋祥兴年号,使用两浙安抚司印。黄华军占领政和,又攻陷崇安、浦城、松溪、瓯宁(今属建瓯)、古田等县,继而围攻建宁路冶(今建瓯城)。浙东提刑按察使也起兵响应。元廷急招淮西宣慰使高兴率军驰闽,会同两浙和福建驻军围剿。同时,又命扬州征东行省左丞刘国杰带部队南下支援。随后,还派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八忽带率领万名蒙古骑兵接应。黄华在元军大兵压境时,分兵扼守闽、浙、赣边境要道,同时急攻建宁路城。由于南北受敌,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元军很快越过分水关,兵临建宁城下。黄华在诸路官军的夹击下,败退进入江山,据守赤岩寨。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刘国杰攻破赤岩寨,黄华自焚。在抗击元军的进剿中,“头陀军”大部分战亡。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王恽于事后向忽必烈进言:“福建一路收附之后,户几百万,黄华之变,十去四五。”(③《元史》,卷167,《王恽传》。)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汀州畲民钟明亮起兵,“拥众十万,声摇数郡”,(④刘埙:《水云村泯稿》,卷13,《参政陇西公平寇碑》。)波及闽、粤、赣三省,在钟明亮的影响下,福建省先后有畲民邱老大集众千人攻长泰,漳州陈机察八千人马攻龙岩等。与此同时,江西、广东雷艾、钟大僚等多人举兵,与钟明亮军相呼应。当年四月,朝廷命江西行省左丞忙兀带、行枢密副使月的迷失统率福建、江西、广东、江淮四省官兵会剿。次年五月,又命左丞管如德合力进攻。钟明亮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与元军周旋。由于活动区域大,山地地形复杂,元军“攻围则兵力不敷”,“东击则西走,西击则东轶”。(⑤王恽:《秋涧集》,卷92,《论钟明亮事状》。)于是,月的迷失和管如德均采取剿抚兼施的手段,在派兵进击的同时,向钟明亮诱降。钟明亮于至元二十五年五月和二十七年二月,两次向元军投降,复相机起兵,进击元军。第一次投降后5个月,复率万余众进攻梅州,并命江罗等率八千众出击漳州。第二次投降不到一个月,便率众攻赣州。至元二十七年三月后,钟明亮病故。但是其影响犹存,各路农民军的斗争持续了4年之久。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畲民黄二使逆命,郡兵追破之,余党李志甫结聚南胜不能拔”。(⑥沈定均:《漳州府志》,卷46,《艺文》,清光绪三年。)至元四年六月,“南胜县民李志甫反,围漳州。守将搠思监与战,失利。诏江浙行省平章别不花,总浙、闽、江西、广东军讨之”。(①《元史》,卷39,《顺帝本纪》,二。)朝廷征发四省兵以讨之,历四载,“经百余战,兵老民疲”。(②沈定均:《漳州府志》·卷46,《艺文》,清光绪三年。)畲民黄二使、李志甫起事后,漳州地区的地主、豪绅,或“倾资募义兵”或纠集“乡丁”组织地主武装,抵御黄、李军队,豪绅萧景茂占据观音山桥,企图阻止黄、李军队。至元六年(1340年)正月,李志甫被杀,黄二使被擒。但漳州黄、李畲民的斗争仍持续多时。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南胜畲寇李国祥合潮贼王猛虎陷南诏,新翼万户罗良率兵讨败之,复南诏”。(③沈定均:《漳州府志》,卷47,《兴祥》,清光绪三年。)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畲民钟子仁在上杭举事,抗击明廷。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畲民钟三在上杭起兵,明廷“诏起右佥都御史高明抚捕”,并以“三省官兵会剿平之”,后又“立永定县以控制之”。(④杨澜:《临汀汇考》,卷3,《兵寇考》。李拔《汀州府志》,卷45,《兵戎》,清同治六年。)明正德七年(1512年)正月,“南赣巡抚都御史周南率兵攻破大帽山等寨,尽平之。大帽山交界赣、闽、广三省”。畲民钟聪等“聚徒数千流劫,攻陷建宁、宁化、石城、万安诸县。(周)南分遣江西兵从安远人,攻破巢穴七;广东兵从程乡人,攻破巢穴九;福建兵从武平入,攻破巢穴八”。(⑤《明史记事本末》,卷48,《平南赣盗》。)明正德十二年二月“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仁檄四省备官选募民兵操练。……冬十月,王守仁讨汀州左溪贼蓝天凤等,平之。天凤等与赣南下新、杭下等洞贼雷文聪、高文辉等盘据千里”。(⑥《明史记事本末》,卷48,《平南赣盗》。)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初,“广东大埔民蓝松三、余大春倡乱,流劫漳、延、兴、泉间。官军击败之,奔永春。与香寮盗苏阿普、范继祖连兵犯德化,为都指挥耿宗元所败,伪请抚”。(⑦《明史》,卷220.《吴百朋传》。)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正月十五日,兴化畲夷雷五率菁民举事,“一里皆震”。(⑧周华:《兴化县志》卷1.《大洋巡检司志》,明崇祯。))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进入福建,南明隆武帝任命右佥都御史刘中藻“选练精兵,可取苎寮、菁察、畲寮(即畲族‘三察’)”。((⑨《思文大纪》,卷6,第12页,《痛史》.第六种。)取用三种人后,当即宣布,免其差徭,衣甲银两,准于该州动支二千两正项。于是,抗清队伍迅速扩大,并先后收复浙江庆元、泰顺及福建宁德、福安、古田、罗源等县。后由于清军的围攻,寡不敌众,刘中藻退守闽东,兵驻福安,“掘壕树栅,环之城中”,((10)王先谦:《东华录·康熙》。)继续与清兵对抗。福安城被占后,刘中藻吞金自尽。但抗清斗争仍持续数月。福安坂中畲族乡和安畲族村民国9年(1920年)修的《钟氏宗谱》载,“宏公世居大林,相传明季从戎苏江(今福安苏阳)进士刘公讳中藻,后不遂隐居上广”。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命靖海将军施琅进攻台湾,漳浦张坑石椅(今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石椅畲族村)畲民蓝理随军征台,代理提标右营游击,领前队先锋。蓝理接任后,带兵到厦门练习水战。六月,施琅出军征台,蓝理率领先锋队,先攻澎湖,郑克塽军队守将刘国轩命曾遂迎战。两军接战,自辰时至午时,蓝理愈战愈勇。忽有飞弹击中蓝理腹部,肠子流出,部将急将肠子纳人腹内,用白布包扎好,蓝理站起继续指挥战斗。经过激战,蓝理军击沉敌船2艘,杀敌无数,郑军大败。施琅闻捷大喜,疏奏蓝理头功,并陈述蓝理拖肠战斗的事迹。3天后,蓝理又带伤战斗,并救援施琅,伤愈后屡建军功。八月,清军平台,朝廷下旨,褒奖蓝理。
  康熙六十年(1722年)夏,台湾朱一贵举兵攻取全台。五月,清廷命闽浙总督满保、福建提督施世骠征讨。满保兵驻厦门,委命漳浦张坑石椅畲民、蓝理族孙蓝廷珍总领水陆大军,以战船400余艘、官兵1.2万人,前往参战。六月十一日,蓝廷珍到澎湖,十六日攻鹿耳门,乘胜追击,攻取安平镇。二十二日,收复府治。闰六月,清军败朱一贵。七月,蓝廷珍奉檄暂理台湾总兵官事务,并仍总统征兵事务。九月,提督施世骠亡故,蓝廷珍奉檄暂理提督印务,驻台处理善后事务。蓝廷珍驻台期间,整编保甲,实行团练,加强地方管理和防务,并发动百姓复垦“官庄”,开垦荒地,恢复秩序,发展生产。雍正元年(1723年),蓝廷珍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即轻车都督)。任上,整顿军队,制定巡防法规,闽地海域安宁。其孙蓝元枚世袭轻车都督,历官广东海门参将、龙门协副将、海澄副将,升台湾总兵,调金门总兵、江南苏松镇总兵。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擢江南提督。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举事。蓝元枚调任福建陆路提督,不久,改任水师提督,又任命为参赞大臣,领兵前往台湾镇压林爽文。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兵至台湾鹿仔港。蓝元枚连连得胜,乾隆谕:“着赏双眼花翎,以示优眷。”(①《漳浦县志》,卷22,《人物志》,民国25年(1936)重刊。)
  民国18年(1929年)5月22日,红四军抵达上杭县古田镇,畲、汉群众夹道欢迎。畲民参与了当地的农民暴动,成立了古田革命委员会。同年6月3日,上杭县畲民蓝洪慈、蓝维仁、蓝树荣等人在庐丰畲族聚居地领导农民暴动。6月7日,蓝树荣等人又在白砂乡领导农民暴动。
  民国22年(1933年)10月22日,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发动甘棠及附近的“红带会”举行暴动,消灭海军陆战队1个排,缴获1支盒子枪和20多支德国造步枪。池头和山头庄等地的畲族红带会队员参与了暴动。11月上旬,中共福安中心县委领导人曾志等又带领畲、汉红带会队员600多人包围甘棠刘氏宗祠,与海军陆战队激战3个多小时,在青寨山歼灭海军陆战队2个班,缴获步枪37支,子弹千余发。11月4日,闽东霞浦县青皎地区47个畲族村红带会队员4000多人,在海边畲族村成立了红带会总指挥部,进行公开活动。他们杀死了当地的国民党保安连连长和地主分子。畲民邱延太等3人带领群众没收地主粮食。11月9日夜,青皎各路红带会队员300余人攻打盐田,捣毁了盐田海关、税馆、碉堡,打开严、黄两家地主的粮仓,出谷10余吨分给穷人。同时,宣布废除租、税、捐,并杀死土豪劣绅30余人。之后,又配合霞浦工农游击队攻打松城(霞浦城关)。参加青皎暴动的13支红带会队伍的26名正副队长中,畲族占11名。民国23年(1934年)3月20日,霞浦县国民党教导团300余人,由营长带队,勾结地主武装和20余处的大刀会组织千余人,兵分四路围攻青皎地区。畲族干部雷大全、蓝成寿、蓝成安等人牺牲,红带会驻地洋中厝畲族村被焚烧。次年4月,青皎红带会改编为青皎游击队。6月,青皎游击队收编国民党部队100余人,并改编为红军第十师第十团,畲民李党华(即蓝奶田)为副团长,邱延太为财粮委员,蓝建明为军需委员。第十团在3个月里攻打了龟岐、坪岗、大沙、马洋、白葫山等地的大刀会组织。
  民国23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上杭县参加长征的畲、汉将士数千名,抵达陕北的还有342名,其中畲族将士9名,他们是钟有煌、钟泮猷、蓝岳、蓝映林、蓝庭辉、蓝祥林、雷钦、雷浩北、雷浩茂等人。
  民国27年(1938年),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在这支队伍中有畲民113人。
  民国37年(1948年)11月,中共上杭县委随闽西支队进驻白砂乡禾仓角。畲民蓝汉华任闽西支队队长。他们活动在上(杭)、永(定)、梅(县)边境,与杭武挺进大队、闽西西路挺进支队,以及杭、武、焦、梅游击队等协同作战。这年冬天,闽西支队在蓝汉华的率领下攻打白砂乡。民国38年(1949年)1月,闽西支队整编为闽粤赣边纵队第七支队,蓝汉华为支队长。同年,第七支队攻打永定县坎市镇,抓获了镇长等20余人,缴枪40余支、子弹千余发,并将数十万斤粮食分给群众。3月,第七支队转战上杭县来苏乡,与当地驻军省保安团千余人展开激战。4月,第七支队进入稔田乡杨梅洞开展群众工作和开仓济贫,接着又在下都豪坑与省保安团及县自卫队激战,缴获枪支弹药千余件。5月,第七支队奉命挺进长汀县并转入江西省瑞金县,迎接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入闽,沿途消灭了多股民团和收编了乡保安武装。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