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晋南北朝及隋朝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461
颗粒名称: 二、两晋南北朝及隋朝时期
分类号: K281.1
页数: 2
页码: 2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晋代,福建的人口增多。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两晋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两晋南北朝 隋朝时期

内容

晋代,福建的人口增多。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2年),中原汉民纷纷南下寻找避乱之地,北方汉人又一次大批入闽,其中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入闽八姓”规模最大。从已发现的西晋墓葬可知,还有其他姓氏的汉人举族迁入。
  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不断有北方汉入迁入福建,规模最大者为梁末侯景之乱时南迁。
  晋代与南北朝时期南迁入闽的中原汉民,数量比汉代、三国时期有明显增加,移民的身份构成也比前代更为广泛,除了仕官及随军,以及避乱、谪徙入闽者外,还有部曲、佃客、奴婢及农民起义军的余部等等。谪徙者如:西晋汝南王司马亮的儿子司马宗,因谋反被杀,妻子徙晋安;南朝宋代的傅亮,因擅废少帝被杀,儿子徙建晋安;雍州刺史袁凯从晋安王子勋叛变,兵溃被杀,其子昂徙晋安;齐明帝时晋安王子懋起兵反,兵败被杀,子懋的防阁董僧慧被执,谪配东冶。
  福建有很多佛教寺院,它们是随着北方汉人的南下和佛教的传播而建立的。南朝虞寄流寓闽中时,就曾“为居士服”、“常居东山寺”,佛寺的高僧也多为南下的汉人。
  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汉人入闽的主要路线大致有这么几条:
  1.由江西鄱阳、铅山经分水关入闽。闽北崇安、建阳一带与江西、浙江相毗邻,距中原距离最近,是北方汉人入闽最先到达的地方。
  2.由江西临川、黎川越东兴岭经杉关入闽,这一条路较为平坦。南朝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护军将军章昭达统率缇骑五千、组甲二万,就是经杉关进入福建的。
  3.由闽浙边界山口入闽。闽浙边界有很多山口关隘,如浦城仙霞岭等。北方汉人经浙江到达福建的很多,福建出土的六朝时期的青瓷,有一部分是来自浙江的“瓯窑”,他们就是从闽浙关隘运入福建的。
  4.由海路入闽。三国时期,孙策发兵攻打会稽,会稽太守王朗失败后由海路奔候官,孙策军队跟踪而至,并占领候官。商人、百姓、军士经常由这条路线入闽。两晋南朝时期,有一部分北方汉人经浙江等地由海路入闽。
  北方汉人从陆路、海路入闽,从海路来的主要居住在福州及沿海地带,但大多数人则是从陆路经江西、浙江,先移居闽北,然后由闽江上游、中游到达下游的候官,再由候官往南迁至木兰溪流域、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
  根据《晋书》、《隋书》等记载,福建境内人口晋代有8600户,隋代有12420户。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