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代与三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460
颗粒名称: 一、汉代与三国时期
分类号: K281.1
页数: 2
页码: 20-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越国灭亡后,西汉中央政府派遣大批军队入闽,并在闽中设立了实质性的行政机构,汉代与三国时期的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汉代 三国时期

内容

闽越国灭亡后,西汉中央政府派遣大批军队入闽,并在闽中设立了实质性的行政机构。东汉时,冶县更名为东候官。候官原是武弁的名称,驻防冶县,相沿既久,地以官名,冶县因而更称为东候官,简称“候官”,后代又称为“侯官”。而驻防的中原军队有一部分成了留在当地的居民。
  除了驻防的官吏和军队外,见诸于文献记载的,还有流寓以及一些避世亡命者进入闽中,但数量有限。至东汉末年建安年间(196—220年),候官的地方官制仍为“长”。根据汉代官制,万户以上称令,万户以下称长,可知当时候官辖地的人口尚不足万户。东汉末年,中原战乱四起,不少逃亡的中原汉民入闽。孙吴集团为了扩展势力范围,着意向南发展经营闽中,从建安元年(196年)到吴太平二年(257年)先后五次派遣军队入闽。军事活动结束之后,一些将士就地留驻,与当地人通婚,建立家庭,也有军士带家眷定居下来。如惠安县黄氏祖先黄兴,为吴将,与妻曹氏弃官入闽,在惠安凤山定居。
  这一时期一些流放者、罪犯及逃户入闽者也有所增多。如孙权少子孙亮被废,贬为会稽王,再黜为候官侯,孙亮在途中自杀,夫人全氏居候官,家属也迁往候官。吴末帝孙皓将与废太子孙和有关系的宗室家庭“皆徙东冶”。左丞相陆凯,数犯颜忤旨,死后徙其家于建安。甘露元年(265年),降魏的吴将徐绍被杀,其家属徙建安。孙策在江东检括男子为兵,不愿被检人伍的邻郡户口纷纷逃亡到邵武一带,在邵武建立了长乐和将检两个村庄,从事生产。以后各个时期也陆续有逃户入闽。
  经过东汉末和三国时期中原人民的南移,在闽中的闽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中原汉人的移民社会已经初具规模。闽中的人口,包括遗留下来的闽越人,人口数量大约在10—20万人之间。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