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蛮僚”与“山都木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45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蛮僚”与“山都木客”
分类号: K2891
页数: 2
页码: 18-1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福建各地还存在土著,有的居山区,有的居水上,名称有“蛮僚”、“夷种”、“莫徭”、“山都”、“木客”、“游艇子”以及“畲民”、“査民”等,其中以“蛮僚”(“峒蛮”)居多,主要聚居在漳、汀地区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蛮僚” “山都木客”

内容

唐宋时期,福建各地还存在土著,有的居山区,有的居水上,名称有“蛮僚”、“夷种”、“莫徭”、“山都”、“木客”、“游艇子”以及“畲民”、“査民”等,其中以“蛮僚”(“峒蛮”)居多,主要聚居在漳、汀地区。
  一、“蛮僚”
  唐宋时,“蛮僚”、“洞僚”聚居在今闽粤赣三省交界地,这里山高林密,群山重叠,他们以“搜狩为生”,当唐王朝势力对这一地区进行扩张时,即爆发了“蛮僚”的大规模武装抵抗。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中央政府在“蛮僚”聚居区汀州设治。但是民族矛盾依然尖锐,引发当地蛮僚的不满和反抗,其中规模最大是唐乾宁元年(894年)宁化发生的“黄连峒蛮二万围汀州”事件。
  唐光启元年(885年),王潮及其弟王审知,率光、寿二州数千人入闽。漳州地区蛮僚拥护和支持王氏兄弟,并参与了攻打福州的战斗。
  宋代,史书中还记载了当时的“蛮僚之变”。如宋高宗建炎时(1127-1130年),漳浦一带的蛮僚起事,影响范围遍及闽西南、赣南、粤东等地,前后延续了四五十年。南宋莆田人刘克庄专门记载了宋理宗景定二年(1263年)漳州地区的“蛮僚之变”,并撰文《漳州谕畲》,说明蛮僚的分布和这场斗争的原因、规模及所采取的对策等,指出“溪峒种类不一,曰‘蛮’、曰‘徭’、曰‘黎’、曰‘蟹’,在漳曰‘畲’”。此后,蛮僚的活动很难见到记载,而史书中关于“畲民”的记载渐多。
  二、“山都木客”
  唐宋时代,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的住民还有一种被人称为“山都”、“木客”或“山都木客”的古老民族。他们都是居住在深山密林中,有的还是树居。
  汀州的“山都木客”,据史料记载,数量还不少。其生活特点都是深居密林间,有树居,有室居,少与外界接触。其人身材矮小,肤色黑,能劳动,有语言,使用乐器,善歌舞。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出版者: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本书记述对象为福建省的世居民族。汉族部分仅记汉族入闽及汉族支系的地域文化特征。共十章,包括远古人类、古代民族、汉族、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研究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