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大事年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435
颗粒名称:
一、大事年表
分类号:
K295.7
页数:
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农业志大事记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志
大事记
内容
附录
一、大事年表
1991年
1月全省开发和建设吨粮田项目总结大会在漳州市召开,明确吨粮田建设目标、标准及阶段任务。
3月省农科院组织51名科技人员赴南平地区,开展科技兴农区域承包。
4月福建省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菜篮子工程成果观摩及技术交易会上,共获14项大奖,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
7月全省大部地区旱灾,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近500万亩,其中水稻306万亩,甘薯、花生、甘蔗等其他作物189万亩。
8月17日至9月6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省农科院为4名越南、老挝专家培训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
9月24日省政府调整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苏昌培副省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兼农广校校长。
9月将乐县、明溪县被列入全国“八五”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建设计划,每县投资各400万元,在1991—1992年期间建成。
10月12日中央农广校为省校及龙岩、邵武分校安装配置卫星接收器,为农广电化教学服务。
10月16日全国第三届虫生真菌学术讨论会在福建农学院召开,全国各有关单位的71名代表参加会议。
10月17—24日省农科院为3名印度尼西亚、越南学者培训红萍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
10月省政府制定出台《福建省鼓励外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的暂行规定》。
1992年
1月4日福建农学院谢联辉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1月农业部部长刘中一到福建省考察,对福建省农业生产发展提出建议。
1月全省菜篮子工程产品展销会在福州举办,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3个,总投资4.2亿美元。
1月30日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农科院刘中柱、冯玉兰、林沧、张仲先、张绍南等福建省首批优秀专家称号。
2月17—24日以日本长崎县综合农林试验场场长田崎冈为团长的日本长崎农林科技考察团一行访问省农科院。双方对1986年以来该场与省农科院签订的科技协作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并签订1992—1996年第二轮科技交流备忘录。
2月省农科院研究员杨聚宝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为国际杂交水稻顾问、顾问组长。
3月福建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立。
4月省委、省政府在平潭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决定赋予平潭县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开发和对台贸易综合改革试点30条优惠政策。
7月省政府印发《福建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管理暂行办法》。11月,红壤开发二期项目列入1993—1995年世界银行贷款备选项目。
9月22日省政府成立农科教统筹与协调指导小组。
10月第一届福建省农业技术人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评审委员会成立。
11月7日省政府印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将宁德地区开放促开发扶贫综合改革试点区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批复的通知》,要求按国务院的批复精神,精心组织实施,促进全区经济进一步发展。
12月台湾农委会秘书长黄正华一行6人到福建省商谈海峡两岸农业交流项目。
是年省政府提出扶持贫困村工作,对17个贫困县和省定201个贫困乡中的贫困村予以扶持。
1993年
1月福建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成立。
2月省政府制定《福建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规定》。
3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山区开放开发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山区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开放开发的新路子。
3月福建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及福建省农民负担监督办公室成立。
4月省农业厅制定《关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意见》,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方案以及配套政策与措施。
5月农业部审定公布50个首批全国“绿色证书工程”试点县(市),福安市被列为试点县(市)之一。
5月省政府成立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协调指导组,加大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力度。
5月省农业干部学校被列为全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6月14一20日省农科院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在福州召开国际土壤肥力和持久农业协作网计划会议,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19个国家的39位专家和国内学者参加会议。
9月23日国家教委批准福建农学院自1994年起可单独组织人学考试,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
9月省政府制定《福建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规定》。
10月福建省省长贾庆林在漳州市视察农业工作,指示要“集中精力抓好粮食生产”。
是年贯彻省委、省政府“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老区发展”方针,省农科院派出各类专家37人次赴龙岩地区实施科技兴农项目。
1994年
1月17日福建农学院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
2月4_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考察宁德地区农业和农村工作。
3月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发布施行《福建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
4月5—7日浦城、仙游、福鼎等15个县(市)先后遭受冰雹、龙卷风和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损失。全省共有5万多户26.50万人受灾,蔬菜、马铃薯等大田作物受灾66.70万亩,果茶园被毁23.50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8.84亿元。
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漳州市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
5—6月全省两次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463.90万亩,成灾364.60万亩,绝收74.10万亩,全省农业牧渔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
6月下旬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福建省考察,就加强农业问题发表重要意见。
6月29—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扶贫工作。
8月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果业经济的通知》,决定加快全省果业生产发展,提出“九五”果业发展目标。
9月28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福建省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从1994年起到1997年的4年时间里,基本解决全省8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在方针与途径、政策保障、部门任务等提出明确要求。
9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大规模实施“造福工程”,计划用7年时间完成农村10万人口的搬迁任务。
9月《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发布施行。
9月省政府提出《建设省级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意见》。
10月26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调整省直单位定点扶贫挂钩乡镇的通知》,号召省直有关单位动员起来,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
1995年
1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福建省绿色证书工程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实施“绿色证书工程”。
2月上旬国务院总理李鹏到福建省视察工作,就进一步抓好农业问题作重要指示。
2月14日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委会批准福建农业大学设立农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福建省农业集体经济承包合同条例》。
2月闽台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会农业分会召开年会,提出加快推动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计划与措施。
4月10—15日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市)近20个县(市)发生冰雹、龙卷风灾害。全省共有10多万户、4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4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8.60万亩。
4月省政府下发《加强“菜篮子”工作的决定》,提出要落实市长负责制,把保障“菜篮子”供应和控价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全年工作目标。
5月福建省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副省长童万亨任组长。
6月省农业厅提出《加快对台农业引进合作的意见》。
是月先后发生两次暴雨洪涝灾害,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80.1万亩,造成灾害100多万亩,绝收8.8万亩,农林牧副渔业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7—8月受第4号、第5号强热带风暴连续袭击。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93万亩,造成灾害550万亩,绝收53.6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9.70亿元。
9月省政府发布《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若干规定》。
12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实施农村奔小康计划的意见》,对农村小康建设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提出了省地县、乡村和农户三个层次的农村奔小康指标体系。
12月《福建省农业“丰收计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对“丰收计划”项目内容、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以及组织实施管理等作出规定。
1996年
2月14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速农村产业化进程。
3月农业部刘江部长到福建省考察,对福建省“九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3月农业部决定落实乡镇推广机构“三定”工作有关问题。
国家土地管理局、农业部印发《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试行)》,省政府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4月福建省提出贯彻《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试行)》意见,并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4月国家《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实施;6月,本省提出贯彻意见。
5月9日省政府下发《关于“九五”期间百万农民技术员培训计划的通知》。
5月31日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联合下发《关于组织省村干部参加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专学历教育的通知》。
5月福鼎市沙埕镇岙口村洋口自然村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农业部门随即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扩大蔓延。
6月7日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省委办公厅等28个省直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的省委农村小康工作领导小组。
6月省农业厅制定“六大工程”规划,即粮食工程、菜篮子工程、果茶工程、种子工程、农垦开放开发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拟在“九五”期间通过实施“六大工程”,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7月福建省就国家财政部下发《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提出贯彻意见。
7月省政府成立福建省粮食种子工程领导小组,副省长童万亨任组长。
7—8月全省连续遭受7号、8号、10号台风正面袭击和外围影响,灾害发生频度、影响范围及强度为历史罕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10万亩,造成灾害409.50万亩,绝收55.10万亩,因灾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8月省海南农作物育种基地建设项目启动。10月3日由省农科院承担的福建省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可行性论证。
10月16—18日福建农业大学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活动。
10月18日福建农学院尤民生教授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年、
1996年度第一、二层次入选。
10月在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技术依托单位工作会议上,“早杂威优77新组合”、“TA乳粉在海带、紫菜生产上的应用”两项科研成果,被国家科委列入“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11月12日省农科院谢华安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表彰会上受到表彰,同时还代表全国“八五”攻关获奖的先进个人在会上发言。
11月13日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11月2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农村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步伐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进一步加快全省农村脱贫奔小康步伐,以确保全省农村在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消除绝对贫困,完成“造福工程”的搬迁任务以及200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
11月在全国农业系统1220个独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开发能力综合实力评估中,省农科院植保所进入“八五”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行列,这是福建省首家进入百强的农业研究所。
12月9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农科教结合工作会议和全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县对口联系共建工作座谈会。
12月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9个厅、局、委联合制定印发《福建省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办法(试行)》。
1997年
1月17日省政府下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科教兴农活动的通知》。
1月23日《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发布施行。
2月2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发展目标和扶持措施等。
2月20日省政府确认100家企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给予扶持。
2月28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广校、农函大和百万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
2月福建省种子总站成立。
3月27日福建省首批赴宁夏扶贫挂职的8名县级干部抵达宁夏。同年6月2日,福建省与宁夏对口扶贫协作的首家企业宁夏香吉(集团)淀粉有限公司首期2万吨生产线在银川正式投产。此后,闽宁对口帮扶协作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对口协作的重大事项。
3月《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发布施行。
3月“福建省‘三农’协作领导小组”成立,省农业厅厅长尤珩任组长。
3月省农科院结合全国农技推广年和省科教兴农年活动,制定实施科技推广“十百千万”计划。编印了10本农业实用技术丛书,组织百名科技骨干下乡,建立百个科技示范点,提供千条科技与生产致富信息,发放万份科技资料。
3月国家教委批准福建农业大学建立国家理科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
4月3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通知》,文件强调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实人员,稳定队伍;增加投入,改善条件;联合办学,稳定规模。
4月省农业厅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部门协助,落实任务,加大投入,搞活形式,统一规范,保证质量。
4月省农业厅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
5月29日《福建省农业投资条例》颁布施行。
5月省政府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5月福建省绿色证书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5月省农科院茶叶所培育的黄观音、丹桂、春兰茶在杭州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分别获乌龙茶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5月福建农业大学图书馆获准成为首批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
6月“中国畜牧业及饲料工业交易会”在厦门市召开。共有752个参展单位,557家参展厂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家境外厂商参展,人数达2万余。
6—8月全省连续遭受暴雨和三次台风袭击,农作物受灾398.90万亩,造成灾害230万亩,绝收45.30万亩;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9.S5亿元,其中农业、农村经济损失16.30亿元。
7月11日国家外经贸部、国台办、农业部把福建省福州、漳州两市列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
7月《福建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发布施行。
7月福建省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办公室成立。
8月省政府制定《福建省农科教结合“九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实施百万农民技术员培训和“绿证”工程、大力组织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等发展目标。
8月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省农科院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首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3位越南学员参加培训,20多位水稻专家参加了授课。
9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院士郝诒纯率领全国人大《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组到福建林学院检查指导工作。
9月省政府制定《农村合作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试行)》、《农村合作基金会会计核算制度(试行)》。
10月9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的意见》,在全省农村开展二轮土地延包工作。
10月14一16日“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考察会在福州召开。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和广东、四川等省农科院及南京、沈阳农业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20多人参加会议。
10月福建省沼气改灶省柴技术推广站更名为福建省农村环保能源总站。
11月18日省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农科教结合“九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1998年
1月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
1月福建农业大学菌草技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重演示范获得成功。
3月省政府成立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
3月福建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农药学两个学科获准增列为新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4月省委、省政府制定组织实施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意见,提出力争全省农村到2010年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
4月福建省农药检定所成立。
5月省政府成立福建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
5月省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6月福建省北部、西部、中部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87万亩,造成灾害319.50万亩,绝收54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0.40亿元。
7月31日省政府将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列入造福工程搬迁计划。
7月省政府印发《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全省生态农业建设近期、中期、长期目标。
8月省委组织部印发《福建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暂行规定》。8月省农业厅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更名为福建省对外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9月7—9日省农科院与省农办、省科委联合主办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40多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会讲话。
9月吴建华任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9月厦门、漳州、泉州等地严重发生大豆疫病,发生面积8330亩,平均发病率10%左右。
9月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华安培育的杂交水稻良种“汕优63”获“98王丹萍科技一等奖”,刘波主持的“水稻两虫两病新技术预警系统和防治对策的研究”获“集友科技成就奖”。谢华安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科研杰出贡献奖。
9月《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1999年1月正式出版。
9月福建农业大学作物学与植物保护两个学科获准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下的农药学二级学科自动成为博士点。
10月中共福建省委六届九次全会作出实施山海协作战略。对全省山海协作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此后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及其《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推进山海协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召开若干次大规模联席会议,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
12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加强沿海县(市、区)对口帮扶和省直单位定点挂钩扶持山区经济欠发达县的通知》,从省直机关抽调85名干部到10个宽裕型小康试点县和8个经济欠发达县以及15个贫困乡镇帮助工作。
12月福建农业大学李维明研究员、王宗华副研究员列为1997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
1999年
2月1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部署对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工作。
3月23日省农科院和台湾桃园区农业改良场共同主办闽台农业产销合作及发展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台湾及福建的37位专家、实业家,其中台湾地区10位。
3月31日联合国发展署亚太地区食用菌培训中心药用菌开发研究中心(基地)在省农科院植保所成立。
3月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福建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确认和审定为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增设植物保护、园艺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月省政府制定《加快福建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的若干规定》。
4月全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5月12日福建农业大学甘蔗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被确定为农业部质检中心。
5月省政府成立省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办公室。
5月省政府印发《福建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规划》,提出至2000年,实验区各有一批示范项目要达到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准,2010年实验区基本实现现代化。
6月1日《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发布施行。
7月12日福建农业大学郑金贵研究员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7月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新一轮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工作。
7月省政府成立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印发《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8月省政府发出通知,组织开展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清理工作。
10月第14号强台风正面袭击本省,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58万亩,造成灾害234.60万亩,绝收70.10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5.60亿元。
11月30日福建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两个学科被遴选为农业部重点学科。
11月第一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州市召开。
12月29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邵武市分校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
12月全省遭受特大冻害袭击,一半县区最低气温在以下,全省农作物受冻害600万亩以上,冻死或绝收超过10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以上。
是年起,每年都将完成2万人搬迁任务的“造福工程”,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是年省农科院转基因水稻育种进展显著,被列入1999科技日报十大科技要闻候选条目。
2000年
1月7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主任蒋冠庄到福建农业大学检查工作。
1月第二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州市召开。
2月15日农业部人事劳动司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同意建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批复》,同意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及鉴定范围为农艺工、动物检疫检验员等9个工种。
2月16日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增挂福建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
2月福州举办首届闽都绿色食品节,大会组织省内外60多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200个产品参展。
4月10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带领“国家863项目”专家80余人,实地考察与鉴评福建农业大学在海南三亚福建省育种基地上的高杆隐性杂交稻种子生产与杂交稻组合种植现场。
4月福建农业大学关雄、李维明、吴为人、吴祖建、潘东明、林顺权、赖钟雄、林文雄8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分别获得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资助,每位12万元。
4一6月全省遭受严重旱灾、洪灾,200多万亩农田受旱龟裂。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24万亩,造成灾害203万亩,绝收94万亩,农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6.40亿元。
6月2日省委、省政府成立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6月19日为表彰福建农业大学林占嬉教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承担实施菌草技术援外任务,取得推广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的重大成功,省政府授予林占精一等功。
7月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成立。
7月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委编办、省人事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8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该意见,要求各地贯彻执行。
8月8日省农科院和省台盟联合举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闽台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两岸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8月第10号强台风“碧利斯”正面袭击福建省。全省农作物受灾300万亩以上,造成灾害250万亩,绝收100万亩,毁坏耕地20万亩,农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以上。
9月《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发布,2001年3月1日起施行。
9月省机械工业厅承担的农机行政管理职能划转给省农业厅,原机械厅的直属单位省农机局、省农机鉴定推广总站及省农机局所属的省农机监理所划归省农业厅管理。省农机局为省农业厅内设机构,对外挂“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牌子。
10月20日福建农业大学、福建林学院合并,福建农林大学成立大会召开。
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福建农林大学新增林业经济管理和森林培育两个博士点。
11月10日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成立,挂靠省农科院情报所。
2001年
1月10日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组织全省村干部参加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专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
1月省农业厅制定施行《福建省农村审计证管理规定》、《福建省农村财会任用证管理规定》、《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规程》和《福建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文书使用办法》。
1月第三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州市召开。
4月4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在我省部分地区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通知》决定,在松溪、武平、福鼎3个县(市)先行试点。
4月《福建省农药管理办法》发布施行。
省政府制定《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抓好该项工作。
4月省委、省政府确定福清、罗源、杏林、东山、平和、永春、涵江、武平、永安、沙县、松溪、建阳、福鼎、古田14个县(市、区)作为首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从2001年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
4月省政府成立福建省清理乡村不良债务领导小组。
4月福建农林大学李维明、张木清、段永平3位博士分别被聘为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病理学3个学科的“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5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杨振怀到福建农林大学参观“金山水土保持科教示范基地”。
6月省政府批转实施《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与生态保护规划》。
6月全省5个全国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启动。
6月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开通了“969155”农业服务热线。
6月连续遭受2号台风“飞燕”和“6·13”洪灾等灾害。全省农作物受灾 272.40万亩,造成灾害126.40万亩,绝收34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1.30亿元。
7月《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发布实施。
8月15—16日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在福清市分校鉴定点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操作技能考核的试点工作,64名应届毕业生通过考核取得“双证书”(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中级农艺工27人、中级兽医防治员13人、中级动物检疫检验员24人)。
8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试行)》,提出乡镇政府只设立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业单位,包括设置农业服务中心等综合事业机构。
8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改革开放办《关于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小型水利设施的国有产权处置办法。2002年,在13个县(市、区)开展改革试点,2003年在全省全面推开。
10月19一20日省农科院与国际水稻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10月省政府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构筑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果类品种结构与生产布局,增强茶业优势等。
11月1日福建农林大学与夏威夷(福建)会议中心有限公司签署联合举办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协议。
11月省人大发布施行《关于修改〈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决定》。
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福建农林大学视察病毒所、甘蔗所,参观菌草技术科技扶贫和科技援外成果展览,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同视察的有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国务院副秘书长高强、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和省领导宋德福、习近平、黄瑞霖、潘心城等。
12月29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福清市、上杭县分校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
12月省政府开始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要求各地本着符合规划、有利发展、等质等量、个案调整、法定程序、严格审批的原则,定于2002年8月底前完成调整任务。
2002年
1月7日《福建省动物防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发布施行。
1月第四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州市召开。
1月福建省绿色食品协会成立。经民主推荐选举,省农业厅厅长吴建华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1月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科被国家科委遴选为国家重点学科,这是福建省省属高校首次获准设立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3月19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
2010年)的意见》,部署全省未来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
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试行)〉有关实施细则》,决定归并乡镇事业单位。其中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经管站、畜牧兽医站、农业机械推广站、水产技术推广站、水利水电水土保持工作站等原则上归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4月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厅、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爱卫会、省广播电视局、省妇女联合会7部门联合制定《全街“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
4月省农业厅成立福建省家畜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5月2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挂钩帮扶工作的通知》,全省确定207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作为“十五”期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对象。
6月省政府制定《福建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五年计划》,并组织实施。
7月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成立。
9月5日由南平市政府和省农科院联合创办的南平市科技特派员进修学院揭牌。
9月9日应南平市政府邀请,省农科院第一批科技兴农服务队进驻该市。服务队由3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驻期一年。
9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研讨会(2003年12月16日召开第二次研讨会),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理论研究单位、华东各省、广东省的相关领导及知名专家和本省内地方专家及相关部门领导,对福建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工作进行探讨。
9月由中国茶叶学会、福建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02年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在福州召开。
9月泉州市首届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展洽会召开。展洽会设有221个展销摊位,10个专业馆,有200多位外商参会。
9月国家人事部批准省农科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0月1日《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施行。
10月省农业厅成立农业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10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11月中国绿色食品2002’福州博览会在福州市举办。国内外参展企业、消费者代表共计3000人参会,开设近500个国际标准展位,设有10个特色展区,参展产品数量达300余种。
11月省政府提出《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明确用3~5年时间,建立一套既有福建特点、又能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的目标任务。
2003年
3月3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发展目标和扶持措施等。
3月省农业厅首批扶持50家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有2家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被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3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提出“突出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等目标任务。
4月9日省长卢展工,副省长汪毅夫、刘德章、陈芸和省直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省农科院调研,决定省财政厅下拨4000万元支持省农科院在树兜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中心。
4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办等部门2004—2010年全省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制定农民科技培训中长期规划。
5月省政府印发《福建省粮食安全预警应急方案(试行)》,要求各地按省定规模将本级配套粮食风险金纳入预算,按全省5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的用种量建立粮食种子储备制度,省、市、县(市、区)分别按15%、15%和70%比例储备粮食种子。
6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出台支持和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自愿服务西部8项优惠政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予以报道。
6月福建农林大学谢联辉、林思祖、刘伟平3位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6月首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市召开,期间,农业项目完成对接37项、达成意向投资1.5亿元。
6—12月全省遭受严重旱灾,干旱高峰期耕地受旱面积达到930多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农作物受旱面积1400多万亩,严重的近1000万亩,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
7月福建省草地监理所成立。
7月全省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示范工作。
8月21—22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张启发率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专家组就中国转基因农作物研究与产业化现状与发展策略到福建省农科院考察。
8月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闽宁对口扶贫菌草技术示范基地视察,对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技术扶贫项目给予充分肯定。9月福建农林大学新增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农业经济管理、森林经理学、茶学),硕士点10个(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制浆造纸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企业管理、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基础兽医学)。
10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10月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开幕,福建省35家企业的农产品参展。福建省展团获农交会最佳组织奖。
11月24日福建农林大学被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高校。
11月第五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州市召开。
11月福建农林大学尤民生、洪伟、黄炎和、周新年、张春霞、陈绍军6名专家被教育部聘为高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2月省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获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同时获福建省首届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50万元奖金。
12月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实验室获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2004年
1月16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嬉研究员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选为“200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新闻人物”。
1月15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组建相应行业协会,并对协会的发展原则、职能作业、运行机制、扶持与引导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2月3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月省农业厅制定《关于禽类及其产品检疫标志管理规定》。
3月全省组织在闽侯等11个县(市、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工作。
4月5日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从省、市、县(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省属国有企业和中央驻闽单位选派党员干部到相对后进薄弱村驻村任职。
4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力争在3~5年内初步建立符合福建省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5月17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种粮耕地减免农业税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对种粮耕地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粮种补贴,执行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等政策。
5月25日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做好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的通知》,从省直部门选派208位党员干部到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任职,选派8位正处级干部到8个设区市农办担任驻村干部领队。
6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加强土地使用权证和承包合同的管理,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土地承包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安定稳定。
6月15—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工作会议,对全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工作及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6月24日由省农科院筹建的福建省兽医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开工建设。
6月29日副省长刘德章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工作。
6月福建农林大学新增工程硕士培养单位,获准在林业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等3个领域培养工程硕士。
6月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研制的高效生物农药“安地8098A”出口菲律宾,这是中国研制的生物农药首次出口东盟。
6月省农科院植保所、牧医所、水稻所、农业生态所、生物所、农业工程所6个研究所(中心)获“全国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百强单位。
7月28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从基层组织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土地流转、农业经营制度、社会化服务、劳动力转移、投入、精神文明及民主法制建设8个方面不断推进农村的改革创新,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农村“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9月6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表彰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佳教师和教学能手,福建省莆田县分校林风斌、蕉城区分校马翠珍、漳浦县分校林秋德等3位兼职辅导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
9月14日福建农林大学郑金贵研究员、谢联辉院士、陈如凯教授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荣誉称号,并每人获一部“菱帅”轿车奖励。
9月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茶叶学会、省农业厅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04年海峡两岸优质农产品贸洽会暨中国(福建)国际茶叶博览会在福州市召开。10月24—26日省委农办在福鼎市召开全省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一年来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
10月省农业厅制定《省植保防疫体系建设五年规划(2005—2010年)》,旨在通过实施,进一步提高对农业重大生物灾害的控制和应急反应能力。
10月省政府启动开展“三农”服务中心试点,确定9个乡镇作为省级“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单位。
11月省委印发《海峡两岸经济建设纲要(试行)》,提出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
11月第六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州市召开。
12月9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村级农民技术员的选聘条件、选聘程序、主要职责以及队伍组织管理办法等。从省级财政中安排15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选聘村级农民技术员48636名。
12月21日福建农林大学张建国教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荣誉称号,并获一辆“菱帅”轿车奖励。
12月省农业厅成立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是年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部署,开始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将其作为各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关键措施来抓。至2005年,全省共确定31个全国阳光工程示范县(区、市)、81个培训基地,共培训农村劳动力9.43万人,转移就业8.96万人,平均就业率达95.08%。
2005年
1月漳浦县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工作。
2月2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全面免征农业税和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
3月省农业厅继续扶持60家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月省农业厅、农科院联合提出《积极促进福建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技术示范等措施,全面提升该产业发展水平。
4月26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9个设区市共50个村开展“致富早班”下乡进村试点,专门配发“致富早班车”专题录音带,利用乡村有线广播和“大喇叭”,宣传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政策法规。
4月在漳浦、尤溪、沙县、建阳、上杭、古田6个县(市)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并成立福建省超级稻示范推广专家组。
4月由福建、广东、广西、海南4省(区)农业厅和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荔枝龙眼暨特色产品交易会在厦门市召开。5月11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福建省农科院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揭牌。
5月19日省农科院组织召开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交流与经贸合作论坛会。会议邀请台湾及省内5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福建10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了论坛。
5月省农业厅制定《福建省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规定》、《福建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人员管理规定》和《福建省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6月姜安荣任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烟草专卖局共同组织制定《福建省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规划(2005—2010年)》。
6月全省大部地区发生暴雨到特大暴雨,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60.90万亩,造成灾害172.06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7月1日省编办批复,同意省农科院所属6个研究机构更名,稻麦研究所更名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更名为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所更名为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红萍研究中心更名为农业生态研究所、耕作轮作研究所更名为作物研究所。
7月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批准将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全省范围,设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
7月“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在上海举办,福建展团共有41家企业参展,所设展位超过全部展位的40%,参展规模为各省市中最大。
7—10月全省连续遭受第5号强台风“海棠”、第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第13号强台风“泰利”、第19号强台风“龙王”袭击灾害,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达1000万亩,造成灾害439.53万亩,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32.08亿元。
8月15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配合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在全国1607个村开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技术进村科普培训活动。福建省农广校系统布点松溪、建宁、明溪、长汀、连城5个县13个村,组织实施开展此项活动。
9月5日福建省农作物品种抗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省农科院植保所挂牌成立。
9月《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经第十届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施行。
10月8—12日省农科院承办全国航天育种高层论坛暨中高会现代农业与航天育种工作委员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吴仪,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周永康先后参观福建农林大学“甘蔗新台糖系列品种引进”成果。
11月1日《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发布施行。
11月福建省首次在龙岩市上杭县、新罗区发现红火蚁疫情,农业部门立即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紧急部署防控工作,落实有效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
12月省农业厅制定《福建省红火蚁疫情根除规划》(2006—2010年)。
12月第七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州市召开。
12月福建农林大学5个水稻不育系和3个水稻品种获得农业部新品种授权。
12月福建农林大学校长郑金贵、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祁建民被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聘为2005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