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县(市、区)农科所、良种场、科技示范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428
颗粒名称: 二、县(市、区)农科所、良种场、科技示范场
分类号: F276
页数: 1
页码: 506-507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县(市、区)农科所、良种场、科技示范场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机构 科技示范场

内容

(一)农科所
  20世纪90年代,各县加强农科所建设,建立科技示范场,推广农业新技术。从2001年开始,在乡镇一级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成为推广当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和培训农技干部及农民的“田间学校”。惠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郭金定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惠农早1号”,在省内推广面积160多万亩,1991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郭海辉、黄永胜、张惠山、孙华英等入选育出花生新品种“惠花2号”,林福山等入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惠薯5号”通过省级审定。
  (二)良种场
  2005年,全省有66个国有良种场,土地总面积52852。61亩,其中水田
  11407。39亩、旱地3746。76亩;果园10375亩、茶园2534亩、林地16859。3亩、牧草地81亩、鱼塘1334。78亩、其他杂地6514。38亩。职工总数2285人,其中干部284人(包括管理人员149人),工人2001人(包括固定工人1413人,合同制工人
  424人,临时工人164人)。全省国有良种场全年工农业总产值13217。6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125。28万元,工业产值5156。35万元,副业产值2936。05万元。净盈利的良种场32个,净盈利额54。44万元;净亏损的良种场34个,净亏损额246。17万元。
  国有良种场担负种子、种苗生产和试验示范任务。2005年,建立水稻原良种繁殖面积4388亩,提供种子总产量188。6万公斤。其中杂交水稻原种生产面积72亩,种子产量3万公斤;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面积280亩,种子产量5。5万公斤;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012亩,种子产量19。64万公斤;水稻常规良种生产面积3024亩,种子产量160。4万公斤。繁殖甘薯种苗1134万株,果茶种苗1473。72万株,林木种苗138万株。
  (三)科技示范场
  2001—2005年,全省共有80个农业科技示范场,其中部级农业科技示范场27个(不含水产),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场53个(内含配套扶持建设的部级农业科技示范场19个)。5年间共投入农业科技示范场扶持资金804万元,其中农业部补助资金405万元,本省扶持资金399万元。补助资金用于配套部级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148万元,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仪器设备购买、培训及资料印刷费用、土地租赁及整治等共656万元,所有的补助资金如期划拨到所在县(市、区)农业科技示范场。5年间共引进示范新品种940多个,引进示范新技术130多项,免费培训农民及干部5万人次以上,带动农户905万多户。
  (四)四级农科网
  20世纪90年代初期,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按行业设立。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五有”农技站、农机站建设,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有7个设区市、69个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成了基本建设任务,有530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省级“五有”站验收,有126个乡镇农技站建成“五有”站。
  在2002年《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试行)》(简称《纲要》)实施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综合设置为主,主要按行业或专业性质设立农技、畜牧、农机、经管、水利、水产等站、所。《纲要》实施后,各地对乡镇站所进行了整合,有的两三个站所合并成立“农业服务中心”,有的多个站所综合设置,有的按技术类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将管理类(如经管站、企业办等)合并设立“农村经济管理中心”。全省设立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的乡镇超过一半。全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373个,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有2654个,占总数的78。7%,由县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或以县管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的机构有719个,占总数的21。3%。绝大多数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财政全额拨款,其人员的工资大多数由县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基本能够保证。按照2002年出台的《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要求,乡镇一级设置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合并原有的畜牧兽医、农技、经管、水产、水利等农业各站,由乡镇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专业部门的指导),精简农业技术推广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0%。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逐步推进,乡镇农业各站整合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全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配备逐年精简,到2005年年底,成立综合性“农业服务中心”的乡镇占总数过半。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