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410
颗粒名称: 二、教育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2
页码: 464-4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省农垦教育的情况,包含了农垦中专,农垦中小学,干部培训等。
关键词: 农垦 教育 福建省

内容

(一)农垦中专
  1994年8月,福建农垦学校迁至福州市仓山区省农业干部学校院内,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校多制。合并后,隶属关系不变,仍由省农业厅主管。1997年4月,福建省农垦学校更名为福建省农业学校。2003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福建省农业学校和福州市农业学校合并组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农垦中小学
  1991年,全省农垦系统场办小学183所,教职工1677人,其中教师1597人,在校生33699人。普通中学21所,教职工549人,其中教师4870人,在校生5875人。职业中学2所,教职工15人,在校生178人。全省农垦系统基本普及小学六年制教育。
  全省农垦企业每年总共需要支付教育经费1000多万元。为了减少农垦企业的负担,探索分离企业办学的办法和途径,通过向省教育厅争取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指标等办法,帮助省农垦系统内符合条件的农垦企业民办教师转正为国家公办教师。
  1997年5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企业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了为减轻企业负担,要分离企业办学校职能。7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分离国有企业办学校、医院职能的通知》,各地(市)农垦主管部门按此通知精神,加强了此项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纳入分离范畴。1998年,省农垦系统内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共67人一次性全部转为公办老师。全省各农垦企业也想方设法争取把自办的学校划归地方教育部门管理,福州、厦门垦区的28所学校先行剥离,泉州、三明、宁德、龙岩和莆田垦区的大部分学校也基本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管理。
  2000年和2004年,省经贸委、教育厅、财政厅分别下发《关于下达第二批国有企业办学校分离名单的通知》和《关于下达第三批国有企业办学校分离名单的通知》,全省农垦计有武夷山市综合农场、茶场,漳州后房农场,邵武市高峰农场、综合农场,光泽县综合农场、坪溪农林垦殖场、王家际农场,平和县五寨农场、安厚农场,漳浦县玳瑁山农场、大南坂农场、石古农场、白竹湖农场、长桥农场、万安农场,华安县汰口农场,漳州市大房农场、省属五峰农场所办的学校列入福建省国有企业办学校分离名单。
  各农场根据文件精神,与当地教育部门联系,将农场所办的学校转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学校中具备条件的老师经当地教育部门审定合格后接收,学校资产也一并无偿划拨。到2005年分离工作全部完成。
  (三)干部培训
  从1990年起,农业部农垦局在深圳举办多期外向型经济培训班,全省分多批次组织农场领导干部20多名参加培训。除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外,省农垦局还根据业务需要举办各种培训班。“八五”期间,省农垦局根据农业部农垦局干部岗位培训计划,先后选派40余名农场领导干部到北京和广东农垦培训中心参加学习。1994年,省以单独和地(市)联合举办有水果栽培技术和水利管理两个培训班,受训人员达300多人。从1999年开始,省农垦局与农垦经济学会联合举办农垦企业领导干部管理研修班,参加学习的主要对象为各农场场长和书记,至2005年,已连续举办6期,共培训学员300多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