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基础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40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基础设施
分类号: F303
页数: 3
页码: 459-4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省农业基础设施的情况,包含了投入,建设项目。
关键词: 农业 基础设施 福建省

内容

一、投入
  “八五”期间,全省农垦系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投入资金1.25亿元,是“七五”期间的4.2倍。新增水电站装机容量8000千瓦,修建各种道路298公里,安装程控电话1500门,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解决和改善2.1万人的生活照明和生产用电问题。
  1995年,根据文化部、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编制“福建省农垦系统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草案),开展创建活动。列入建设“福建省农垦系统边境文化长廊”的16个国营农场是莆田九华农场、莆田前沁农场、福鼎秦屿农场、平潭芦洋农场、长乐文武砂农场、晋江西滨农场、漳州农垦大厦工会、漳州大房农场、漳浦大南坂农场、漳浦石古农场、漳浦长桥农场、龙海苍坂农场、龙海程溪农场、诏安建设农场、诏安金星农场、长泰古农农场等,总计投资人民币6007.2万元,共建文化设施226205平方米。
  “九五”期间,全省农垦系统基础建设共投入资金3.62亿元,新增发电量200万千瓦小时,修建各种公路386公里,安装程控电话1500门,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25万亩。漳州垦区诏安西山农场建设的排涝站,解决了近千亩农田灌溉。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共有23个农场进行了小城镇规划建设,长泰古农农场、漳州大房农场被列入漳州市首批“十片百村”新村建设示范点。漳浦大南坂农场、长桥农场、龙海苍坂农场等5个农场小区建设列入第2批示范点建设。三明吉n农场、永安茅坪农场、武夷山综合农场等小城镇建设也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全省农垦在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2.6亿元,重点解决部分农场海堤、闸门、水库大坝等加固排险,灌溉渠道整修,改善生产、生活用水设施,修复和养护场区道路等,其中修建水渠150公里,道路200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同时发展节水灌溉和农业设施,建设了包括永春天马柑橘场在内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农场。省农垦局通过争取,将农垦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中,与农村同步基本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14个农场公路建设纳入全省“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加快农场新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以城郊、国道、省道沿线农场为重点,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有25个农场新村或小城镇建设初现规模。
  二、建设项目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1991年,福建省五峰农场300亩琯溪蜜柚基地灌溉工程建成,工程总投资35万元。1995年投资135万元建设古田湖滨茶场蜜柚基地节水灌溉工程。
  200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农业示范项目有永春的猛虎、天马柑橘场节水农业示范项目(面积5000亩),该节水项目总投资247.1万元,财政资金165.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2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9.3万元,市配套资金27.3万元,县配套资金10万元,自筹资金81.5万元,投入劳动工日2.28万个,完成土石方5.83万立方米。
  (二)电力工程
  1991年,在省农垦局支持下,建设漳浦大南坂农场金岗山水电站,水库库容量
  125万立方米,装机容量400千瓦,年发电量122万度,灌溉面积2500亩,总投资
  270万元。1998年,省农垦局拨款25万支持罗源综合农场电站技改工程,电站技改工程完成后,装机容量达120千瓦,年发电量30万度。
  (三)土地整理项目
  2000年,武平跃进烟场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获得国土资源部立项批准实施,项目开发规模为3490.03亩,项目总投资1539.31万元,通过土地整理开发,新增耕地面积2207.2亩,灌溉保证率为90%。
  2005年4月15日,省五峰农场土地整理项目获得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的批复,该项目建设规模2069.9亩,项目总投资为415万元,省级下达耕地开发补助资金414万元。五峰农场经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使该场金鸡片土地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标准。云霄和平农场通过土地整理开发,修建了高标准梯田,实现旱涝保收。
  (四)农场小城镇与居民点建设
  1993年,镇、场合一的晋江市西滨镇政府成立。晋江市西滨镇和西滨农场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对城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聘请福建农业大学对农田区域进行现代高效农业综合规划,确保小城镇建设节约用地,使都市型花园式耕作区融于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1999年被省定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现场参观点。
  1994年,崇安撤县建市,武夷大道拓宽,武夷山茶场抓住契机,在市建委规划部门和测量队的支持下,进行武夷山茶场“正岩新区”规划建设。
  1999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漳浦大南坂镇。聘请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编制漳浦大南坂农场小城镇及上埔作业区职工新村建设工程规划。2002年漳浦县大南坂小城镇规划通过了专家会审。定位为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新城。该农场上埔新村示范点共投入资金824万元,拆迁旧房66户,10089平方米;建新房51套,建筑面积13060平方米。新建办公大楼1050平方米,铺设长1600米,宽10米的水泥主干道,架设路灯23盏,新增绿地200多平方米,成为漳州市旧村改造的典型示范点。
  (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991年,邵武吴家塘农场悬索桥工程竣工建成。悬索桥由福州大学设计,工程总投资100多万元,省农垦局补助30万元,解决了农场职工交通问题。
  1992年12月,长泰古农农场场部至县城水泥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长2.5公里,总投资100多万元。另集资80多万元建设日供水3000立方的自来水厂。
  1998年10月,开工建设邵武吴家塘农场公路大桥,2000年10月竣工通车。由于1998年6月22日特大洪灾,悬索桥被冲毁,中断了农场与国道的唯一通道,当年经邵武市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新公路大桥,主桥长240米,宽9米,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字组合梁桥,北岸引线832米,南岸引线552米。大桥总造价460多万元(其中主桥355万元)。
  2004年8月29日,五峰农场道路动工兴建,2005年1月底竣工,工程规模3.4公里,投入建设资金274万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