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398
颗粒名称: 一、农业
分类号: F302
页数: 4
页码: 444-4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省农业的情况,包含了产业结构和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 农垦 农业 福建省

内容

(一)产业结构
  1.种植业
  1991—1995年,全省农垦种植业发展重点是抓山海综合开发。全省农垦建立7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粮、茶、果,肉、蛋、奶、鱼、菜等基地。
  1996—2005年,全省农垦种植业初步形成闽西北垦区山地、丘陵、盆地生产茶、果、粮、烟、菜、林基地,闽东北中低山地、丘陵垦区生产茶、粮、果、蔬菜基地、闽中垦区生产禽、畜、茶、花、蔬菜基地、闽南垦区的热带作物种植区。同时建成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一批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有的农场还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
  (1)粮油作物
  1991年之前,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0%,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从1991年开始,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1995年与1990年相比,粮食单产提高42公斤,增幅13.1%,油料单产提高21公斤,增幅16.3%。1995年,仙游古洋农场种植优质水稻1000多亩,平均单产750公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收140多元。1999年,福安湾坞养鸡场和莆田前沁农场大面积发展优质米品种佳禾早占,漳州后房农场推广杂交水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南平垦区调整种植优质水稻、烟叶、蔬菜;武夷山茶场改种优质水稻台粳2号1200亩,每亩增收80~200元;邵武吴家塘农场种植烟叶1000亩,亩纯收入1000元以上。2002年,水稻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全省农垦系统水稻种植面积156975亩,产量59300吨。2003年,邵武高峰农场扩种优质水稻500亩,中药材300亩,增加收入35万元以上。2004年,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种子和购买农机具补贴政策,涌现一批水稻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有530户,实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2)茶叶
  1995年,全省有98个国有农场种植茶叶,茶园面积9.11万亩,年产量4500吨,平均单产49.5公斤。每年出口量在1300~2000吨。生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类。安溪芦田茶场的铁观音,武夷山茶场的肉桂,福鼎翁江茶场的银豪,福安坦洋茶场的功夫红茶,松溪郑墩茶场的蒸青绿茶,诏安建设农场的八仙茶和福州农垦的明前茶等久负盛名,产品畅销国内外。1991年,省农业厅农垦局在福州市优山茶果场召开全省农垦系统茶叶生产现场会,根据会议精神,全省农垦系统1991—1995年,改造低产劣质茶园近5万亩,约占茶园总面积的50%。
  1996年,茶叶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重点加大名优茶开发力度。闽东北垦区的龙井茶加工规模进一步扩大,如松溪县郑墩茶场,浦城仙阳茶场、政和稻香茶场、邵武吴家塘农场和霞浦大京茶场都开始生产龙井茶。1999年,专业生产闽北乌龙茶的建瓯凤山茶场和樁江八一茶场被转让,退出农垦系统。2000年,安溪芦田茶场引进台湾乌龙27号、金萱翠玉、四季春等优良茶叶新品种,种植面积达250多亩。
  2001年三明垦区进一步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产量。2002年,全省农垦进一步加强茶叶无公害栽培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使生产基地的面积逐年扩大。
  2004—2005年,针对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在坦洋茶场、仙阳茶场等茶场实施省级丰收计划项目——“生物农药制剂的增效技术在茶叶上应用”。2005年,福安茶叶有限公司获全国农垦无公害茶叶农产品示范基地。
  (3)水果
  20世纪90年代前期,全省农垦系统加快山地开发步伐,到1995年,全省国有农场水果面积已达19.91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水果的目标。5年中平均每年新增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名优水果1.4万亩,全省农垦系统水果总产量达到
  63441吨,位居全国农垦系统第6位。千亩以上的农垦国有农场的果场有26个,其中长泰古农农场、漳浦大南坂农场、漳浦长桥农场、诏安建设农场4个农场的水果面积均在1万亩以上。全省共有名特优水果基地36个,面积达到6万亩。
  1996年,扩大水果种植面积,尤其是闽南垦区,龙眼的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漳浦长桥农场的德全高优农业公司种植台湾名优水果品种番荔枝、台湾芒果、芭乐、火龙果、洋香瓜、莲雾等40多种,种植面积968亩,效益大大超过本地水果,芭乐年亩产值达2万元,洋香瓜年亩产值达6万元。1998年,泉州加锥农场推广龙眼控冬梢、防冲梢保花保果技术,成效显著。
  2000年,漳州垦区水果生产在上一年遭受台风和强霜冻的情况下,采取改种高效、优质水果新品种对劣质水果品种进行高接换种等措施,进行恢复性生产。长泰古农农场、诏安建设农场都引种台湾优良水果新品种,漳浦长桥农场引进台湾新品种花卉、水果、蔬菜等,效益明显。
  2001年,厦门农垦针对龙眼品种结构不合理,引进龙眼早、晚熟品种,如友谊
  106、巨龙、储良等品种,进行高接换种。泉州垦区对龙眼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并按2:7:1的比例调整。晋江紫帽山农场对近千亩效益低的杨梅高接广东的“广梅”,当年嫁接了5000多株。云霄和平农场成规模扩种“早钟六号”枇杷,漳州大房、后房农场从广东引进龙眼“四季蜜”品种。漳浦大南坂农场、龙海苍坂农场、长泰古农农场与台商、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试验,应用药物控制,促使龙眼一年两熟、四季挂果、花果同树。
  2002年,仙游综合农场引进民营企业租赁开发3000亩高标准的枇杷种植。同年福州鸿尾农场扩种“红江橙”,.福州红星农场、平潭芦洋农场引进脐橙新品种“脐橙52”,三明吉口农场、徐碧奶牛场引种“天草杂柑”,福清海口农场引种“火龙果”。
  2003年,福州鸿尾农场加大投入,扩种橄榄50亩,使橄榄面积达310亩,成为福州农垦最大优质橄榄种植场。福州红星农场引种印度蜜枣40亩,引种芭乐等60亩。江洋农场引种日本的姿郎甜柿,已开始投产。漳州垦区引种水果新品种“软技杨挑”、“番荔枝”,龙海苍坂农场、漳浦大南坂农场试种反季节龙眼,沙县综合农场引种无核芦柑,都获成功。龙海苍坂农场生产水果、芦笋、蘑菇罐头品质优良,产品畅销国内外。
  2005年,全省农垦推出10个优质果茶示范农场。福鼎秦屿农场建成500亩高标准避雨栽培葡萄生产基地,比传统技术提早成熟20天左右,产量增加,效益明显。永春天马柑橘场研究芦柑品种的提纯复壮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同时引种早熟芦柑新品种太田获得成功,为永春县调整芦柑产期起到示范作用。
  (4)其他作物
  1997年,漳浦长桥农场、莆田九华农场、福州农垦鳝溪农场、江洋农场等30个农场发展花卉生产。花卉面积达1.8万亩,投资额3000万元,产值6000多万元。主要花卉品种有水仙花、百合花、菊花、唐菖蒲、康乃馨、兰花以及观叶植物、盆景、绿化树等。其中温室2.5万平方米、大棚3.5万平方米,生产鲜切花400万枝、盆花40万盆、各种花木种苗120万株、建立花卉市场2个,销售网点15个,利用外资发展花卉5家,投入资金2000万元。2001年花卉进一步发展,种植面积1.8万亩,主要花卉品种有茉莉花、水仙花、白玉兰、菊花、兰花、百合花、唐菖蒲、康乃馨等,总产值近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0%左右。
  食用菌产业发展形成规模。2000年,全省垦区食用菌总产量348吨,产值153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5%。主要栽培品种有香菇、银耳、草菇、鸡腿菇、蘑菇等。武平跃进烟场,引进先进设备,进行工厂化生产,用电脑自动控制食用菌生长温度,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地区,经济效益较好,是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实习基地。蔬菜产业有新的发展。宁德垦区发展地方特色的蔬菜生产,屏南综合农场利用当地的气候优势,大面积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一定规模。2002年,莆田前沁农场利用水稻田改种成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各种优质蔬菜投放市场。浦城水南农场是该县重要蔬菜生产基地,重视发展无公害蔬菜,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2.林业
  1995年,全省农垦系统有林地面积90万多亩,分布在90多个国有农场。林地面积在万亩以上的有18个国有农场,其中用材林(杉木、马尾松)占60.5%,经济林(油桐、油茶、黑荆)占13.9%,防风林(木麻黄、桉树、绿竹)占6.1%,其他林(薪炭林、竹林)占19.5%。每年生产规格木材2万多立方米,采伐毛竹
  30多万根。平潭芦洋农场建成8435亩的木麻黄防风林带,有效地保护了万亩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从1992年开始,芦洋农场相继建起四个果场,种植柑橘、青枣、无花果等1000多亩。还在6000多亩的农地上套种花生、西瓜、蔬菜等农作物,农业效益明显提高。
  2000年,全省农垦林地面积达853650亩,森林覆盖率46.73%,完成造林
  62820亩,木材采伐16492立方米,毛竹采伐76.3万根,农垦生态公益林取得较大发展,光泽坪溪垦殖农场、武夷山茶劳山垦殖场、大田东风农场和霞浦大京茶场等生态林建设都列入当地林业部门管理,配备专职护林员,确定生态林面积和每年保护补贴。其中大田东风农场还建立了林地红菇保护区,实现科学保护和合理采摘。邵武吴家塘农场连片种植杉木5000亩,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周宁五叫茶场、武夷山综合农场等还种植了成片的雷竹,提高了林地的经济效益。
  3.畜牧业
  畜牧业是福建省农垦国有农场的基础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畜牧业生产主要是依托全省50多个城郊型国有农场为基地,逐步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禽蛋奶的菜篮子生产基地。1995年,全省农垦国有农场已经建立奶牛场5个,年饲养奶牛1000多头。福州、三明、永安、邵武等市县的居民饮用牛奶基本上由农垦国有农场供应。福州市康乐乳品厂是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乳品加工厂,日供应市场消毒牛奶25万袋。养殖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11个,其中1万头养猪场1个,5000头养猪场3个,每年饲养生猪5万多头。福州市北郊畜牧场、长乐文武砂农场、漳浦大南坂农场是省内主要母猪繁殖基地,每年向社会提供猪苗1万只以上。
  1991—1995年是全省农垦系统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时期。1995年,肉类总产达到14972吨,比1991年增长59.1%,牛奶产量2369吨,比1991年增长93.2%,禽蛋产量5229吨,比1991年增长64.3%。
  2000年,全省农垦猪存栏数150460头,当年出栏数231122头;羊存栏数6319头;家禽数167.76万羽;牛总头数16137头,其中奶牛985头。禽蛋产量6939吨。后房农场发展家禽、蛋品,成为漳州菜篮子工程副食品基地之一。
  2002年邵武吴家塘农场和浦城仙阳茶场分别引进长富和大乘两家乳品企业发展乳业生产,存栏乳牛达1000多头。是年,一些垦区为配合当地奶牛生产发展,利用沙洲和旱地发展青割玉米、紫花苜蓿、菊苣等牧草3000多亩。
  2004年,福州种禽业公司向市场提供的鸡苗约占全省鸡苗总量的2/3,同时还供应到广东、江西等省,实现扭亏增盈。永安麻岭农场昌民禽业有限公司占地18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饲养规模年存栏的祖代鸡2万套、父母代鸡15万套,生产鸡苗600万羽。同时公司采用养殖新技术,重点生产兼有土鸡特点的优质闽中麻鸡。农垦奶牛饲养区域集中在福州、三明垦区。闽北垦区在长富和大乘两大龙头奶业企业带动下,奶牛饲养业在邵武、浦城国有农场迅速发展起来。奶牛基地从原来的4个增加到8个,全垦区实施了“良种奶牛扩繁和饲养技术”部级丰收计划,提高了牛奶单位产量,节约了饲养成本。是年,新建、扩建长汀官坊农场、龙海苍坂农场、晋江紫帽山农场3个生猪生产基地。
  4.渔业
  1991年以后,水产养殖迅速发展,诏安西山农场海水养殖场已成为农场的支柱产业。1993年,南平垦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330亩,比上一年增长51%,同时成功地引进鳗鱼、甲鱼、鳜鱼、牛蛙、珍珠等特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共11个。其中邵武吴家塘农场的120亩鳗鱼养殖场和浦城水南农场的300亩珍珠养殖项目,均是南平地区规模大、标准高的特种养殖基地。
  1995年全省农垦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7万亩,比1990年的1.9万亩增加42.1%;产量达到16309吨,增长1.3倍;渔业产值7101万元,增加了6倍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3.8%提高到17.4%。其中鳗鱼、对虾、毛蟹、珍珠、甲鱼等名优鱼类发展更快,尤其是淡水鳗养殖是这一期间新开发的出口创汇项目。1995年出口量达到1134吨,出口金额达到1.4亿元,大约占当年福建省农垦系统出口总额的21%。其中福州垦区的长乐文武砂农场、福清海口农场、永泰北斗农场3个淡水鳗鱼基地,出口量达到1050吨,出口金额达1.24亿元。沙县综合农场从1995年开始实施包括建鲤在内的陆地高密度养殖和混合养殖的新技术,两年内总产量达到29吨,新增18吨,新增产值14万元。同时还进行了《池塘高产养殖技术试验研究》等试验项目,先前后共有5项技术获得奖励。1996年,全省农垦系统水产品产量18677吨。
  2002年,明溪雪峰农场引进国内资金500多万元,建成特种淡水养殖场,放养80万尾欧洲鳗。2005年,浦城水南农场建立全县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面积达300亩,淡水养殖产品供应量占城关地区的70%以上,全省农垦系统水面面积4.7万亩。
  (二)产业化经营
  农垦产业化起步较早,1996年,省农业厅农垦局就组织力量,开展课题调研、撰写文章,进行指导,于1997成立了产业化领导小组,随后福州、南平、莆田、宁德等市垦区也相继成立了相应机构。全省农垦制订了“九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计划,确定茶叶、水果、水产养殖、花卉、林业、优质米、奶业、畜牧等为8个主导产业,初步建立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的雏形。如福州金牛集团鲜奶、福州鳝溪鸡场鸡苗、福州茶叶批发市场、松溪郑墩茶场的蒸青绿茶、浦城水南农场蔬菜和批发综合市场、三明吉口农场柑橘等P:1998年加大对6个主导产业(茶、果、林、菜、水产、优质米)扶持力度。::在抓好松溪郑墩茶场、福安茶叶有限公司、永春罐头厂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省农业厅农垦局还确定把农垦系统10家龙头企业(3家现代农业示范农场、3家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农场、四家新技术推广示范农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松溪郑墩茶场、福安农垦茶叶有限公司、永春罐头厂被省政府办公厅列入百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003年,继续加强农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作,除松溪郑墩茶场继续列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外,又有12家农垦企业列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安农垦茶业有限公司和寿宁龙虎山茶场龙福食品有限公司入选50家省级农牧业企业。2005年,经过评估调整,福建省农垦分别被保留和新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福安茶叶有限公司、寿宁龙虎山茶场龙福食品有限公司、古田综合农场。同年福州农垦“福州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列入福州市农业产业化企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