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经营机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395
颗粒名称: 三、企业经营机制
分类号: F302
页数: 3
页码: 440-4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省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加快农垦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农垦 企业经营 福建省

内容

1992年3月,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搞好第二轮经营承包,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农垦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意见》,是年有福州市、龙岩地区等40多个企业推行了二轮承包。1992年7月,全省农垦系统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简称《条例》),理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主管部门转变职能,逐步落实《条例》规定的企业应享有的各项权利。省农业厅把省属邵武综合农场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各垦区也都选择一些农场进行试点工作。推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转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使国有农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1993年,重点推行了风险抵押承包,采取的具体形式有全员风险抵押承包,企业人员集体承包,优化组合联合抵押承包,个人抵押承包等。
  从1994年开始,全省农垦系统有个别农场开始推行土地长期租赁经营,农场不再负担职工工资福利的改革办法。先后有漳浦县白竹湖农场、浦城县仙阳茶场、顺昌县新屯茶场、诏安县金星农场、永定县西溪农场、罗源县叠石茶场、光泽县综合农场等采取了类似的改革措施。
  从1997年开始,许多农垦企业特别是漳州垦区的农垦企业通过对职工队伍的重新登记、重新确认以及除名、提前退休、下岗分流等办法,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1997年年末,全省农垦系统职工减少1.23万人,其中正式职工减少11457人,合同制职工减少254人,下岗的职工有3699人。1998年精简分流干部管理人员400多人,下岗职工1632人。
  1998年7月,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在福州联合召开了全省农垦企业改革座谈会,讨论修改了《关于加快福建省农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年全省农垦系统推行了以资产量化,资金补助为主要内容的置换职工身份的改革。1998—2002年,省财政厅共支持农垦系统改革专项补助金2666万元。参与改革企业120家,占全省农垦企业77%;付现补偿置换身份的职工2.34万人,超过职工总数的一半,其中解除劳动关系7900人,场内置换保留档案2.6万人。这期间改革进展情况是1998年20家,补助592万元;1999年45家,补助935万元;2000年26家,补助529万元;2001年17家补助350万元;2002年12家,补助260万元。
  1999年1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福建省农垦改革和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加快农垦改革和发展,对改革工作要扶优放小,分类指导,并制订了促进农垦事业发展的政策。
  “十五”期间,全省农垦系统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从2001年2月2日起,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依法保护国有土地合法权益意见》的通知,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省侨务办公室等单位于同年11月8日下发《关于做好国有农场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为了更好地指导全省各地国有农场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02年10月,省农业厅联合省国土资源厅在福州召开了全省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工作会议。2004年4月,省农业厅、国土资源厅下发了《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国有农场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推动了对全省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工作。截至2005年,有41个农场取得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证,占全省国有农场总数1/3,发证面积25万亩,占应发证面积的14%。漳州垦区2005年有5个农场领到土地证书,确权面积15万亩,约占全省已办证面积的2/3。从2005年起,对国有农场带村部分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省农垦系统有26个带村的国有农场列入试点单位,并得到253万元农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