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368
颗粒名称: 三、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
分类号: X592
页数: 2
页码: 405-4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省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下同)和生活垃圾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影响严重的情况。
关键词: 农产品 工业污染 福建省

内容

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下同)和生活垃圾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影响严重。2000年,全省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787个,投资5.67亿元,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石油类排放量、工业废水中有毒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等7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33万吨、0.11万吨、60万吨、22万吨、11万吨、37万吨和24万吨。2003年在南平市废气废水排放量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6111吨,其中主要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排放量为15397吨;烟尘排放量4927吨,其中主要为工业烟尘排放,排放量为4584吨;工业粉尘排放量3056吨;废水排放量1285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7179万吨,城市污水排放量5679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42329万吨。离工厂、城市较近的产地的大气、土壤、灌溉水受到不同的污染。据福州市农业环境保护部门统计,每年耕地受工业“三废”污染面积在100万亩以上。
  城市垃圾及其渗滤液的重金属污染,不同城市垃圾处理的防渗措施存在差异,产生污染程度不同。据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对福建省主要城市垃圾产量变化状况调查,不同城市的垃圾产量均呈迅速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在10%~20%。其中以福州市的垃圾产量最大,2004年达到65万吨;厦门市垃圾的增长速度最快,1997—2001年,垃圾产量年增长为147.5%、41.9%、8.5%和19.3%。
  主要城市垃圾渗滤液的污染比较严重,福州、厦门、三明、南平等城市主要采取垂直防渗措施,防渗效果较差,易造成垃圾渗漏污染;泉州、龙岩、漳州采取水平防渗措施,防渗效果比较好,能达到较好的防渗效果。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垃圾场均建有渗滤液污水处理场。龙岩、三明、南平则没有污水处理措施,或与城市污水混合处理,或直接排放,垃圾渗滤液污染严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