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工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346
颗粒名称: 一、加工产品
分类号: F326.5
页数: 7
页码: 370-3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产品的情况,包含了粮油,果蔬,茶叶等。
关键词: 农产品 加工 福建省

内容

(一)粮油
  福建省加工制品主要是大米、面粉及其复制品,粉干、兴化粉、切面、白拷、线面、阳春面、春饼、光饼、变性淀粉、酱油、厦门的馅饼、连成红心地瓜干、宁化的地瓜粉丝等,还有各种植物油、糕点、糖果、啤酒。2005年全省粮油加工,产值169.65亿元。占食品工业产值比重30%,占相应农业产值比重91.7%,加工率82.2%。福建主要粮油加工企业有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莆田市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泉州金穗米业有限公司、元洪面粉食品(福建)有限公司、福建漳州永利盛面粉有限公司、金冠食品(福建)有限公司、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厦门中盛粮油企业有限公司等。
  随着“玫瑰茄子油开发”、“真菌营养油脂的开发”、“绿色食品农业产业化生产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生态型淀粉接枝共聚物超吸水剂”、“高效节能技术研究”、“发芽糙米加工开发”等一批高新技术的应用,福建粮油加工业在大宗粮油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突破了催化剂、醇分离等关键技术,开发出保鲜米制品、多孔淀粉、变性淀粉等高附加值产品,解决了小麦淀粉制糖、发酵、谷氨酸高温连续等电提取、转晶、谷氨酸钠连续结晶等谷氨酸和味精生产关键技术。南安是“闽南金三角”重要的粮食集散基地和生产加工销售中心。南安总投资3.50亿元人民币,建设用地1200亩,建成一个大型·集仓储、加工、现货市场交易、农产品及加工机械展示、订单、期货、物流、信息平台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市场。南安市官桥的粮食市场在全国八大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中居第4位。2005年中国粮油深加工技术展洽会在南安市官桥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粮油食品企业客商共1200多人参加。展洽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家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和江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展示省内外粮油食品深加工的机械新设备、新技术、名优产品以及各高校科研所粮油食品深精加工最新技术成果。
  福建省粮油加工业在营养强化面粉的生产、小麦淀粉的制取、小麦谷朊粉的产品开发、超细淀粉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元洪面粉食品(福建)有限公司应用新技术生产多元化的高级面包粉、中筋特白小麦粉;低筋特白小麦粉;产品有饼干粉、低筋面粉、低筋特白糕点粉、粉心粉、高筋心粉、精制糕点粉、快食面专用粉、馒头专用粉、面包粉、上白粉、特白面包粉、特高筋粉、特制富强粉、西点粉、增白面包粉、中筋精粉、中筋特白面粉、中筋增白面粉、重筋面粉以及各种专用粉。1998年,惠安(中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玉米深加工饮料,实现综合利用和大幅增值。2000年,莆田市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大米加工的谷糙分离机、抛光机、分色机、厚度自动检测机,采用生物酶抗老化技术,解决了米粉的老化回生难题。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植物油脂生产在浸出技术、特殊油料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油料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成效。2005年,福州隆利信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展“高色价多色调红曲粉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食品生产,开发并生产了红曲米、红曲色素提取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闽西北青贮玉米主要是长富和大乘两大乳业集闭的奶牛饲料,沿海周围县(市)鲜食玉米产品一部分通过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销往各地,另一部分通过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福建省涉及鲜食玉米加工开发的企业近10家,加工销售量排在前5名的企业是中绿集团有限公司,在惠安县子公司配置玉米系列饮料流水生产线及玉米罐头生产线,在漳浦县子公司配置玉米罐头生产线,年生产“绿色庄园”牌系列玉米饮料5万吨,各类玉米罐头(含软盒、硬盒)0.40万吨;福建亲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年生产“亲亲牌”软包装即食型玉米0.60万吨;漳州裕得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生产保鲜、加工玉米穗0.50万吨专供出口;漳州振华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生产保鲜、加工玉米穗0.25万吨,专供出口;福建龙泰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上企业的甜玉米加工量占玉米总加工量的90%以上。
  (二)果蔬
  2005年全省水果加工产值为24.99亿元,占食品加工业产值比重的4.40%,占农业产自比重的26.50%,加工率为26.50%;蔬菜加工产值为39亿元,占食品加工业产值比重的6.90%,占农业产值比重的17.50%,加工率为9.50%。
  1.果蔬菜罐头
  厦门罐头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研制开发出优质适销的水果、蔬菜等五大类近百种罐头产品。2001年8月,率先向社会公幵承诺:所有“古龙”牌罐头均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古龙”牌罐头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世界80多个国家(地区)。“古龙”品牌获“中国罐头行业著名品牌”称号,连年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该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茅,2002年登上“中国罐头十强企业”榜首。
  2.果蔬蜜饯制品
  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橄榄、芙蓉李、杨梅、余甘、生姜等为主要原料,代表性加工制品有五香橄榄、大福果、丁香榄、加应子、蜜桃片、化梅、糖姜片等;果酱类主要包括果酱、果菜泥、果膏、果冻、果糕、果丹皮等产品。其中果酱、果冻是国内市场销路较好的产品,带果肉的果冻是21世纪新开发的果冻制品。
  3.果蔬汁、酒、醋加工
  2000年以后全省果汁加工发展迅速,而且市场销量大。其中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和果汁饮料是福建果蔬汁发展的趋势。加工果汁的原料主要是巴西进口的浓缩橙汁经过稀释灌装而成。柑橘虽是全省栽培量最大的水果,但以宽皮橘类为主,甜橙类约占20%。由于宽皮橘类不适合果汁加工,而适合加工果汁的甜橙类栽培量少,原料成本高,以省内生产的柑橘为原料加工的果汁很少。
  福建果酒有荔枝、龙眼、芦柑、枇杷、杨梅制成的果酒。进入21世纪,由于果醋和果醋饮料是养生保健的时尚产品,成为水果加工的新热门研究开发产品。福建尤溪金门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柑橘为原料,进行柑橘泉酒、果醋、果汁、果脯深加工。该公司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用天然发酵醋及果汁为原材料复配成果醋饮料,保持了水果特有的果香,且酸度适中,口感好。2005年,甫田市设立了两家枇杷酒企业。福建南湖酒业公司引进先进生产线生产果酒。
  4.脱水果蔬制品
  福建最主要的果蔬干制品有荔枝干、龙眼干、梅菜干、地瓜干、萝卜干、食用菌干等制品。莆田的龙眼干、荔枝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莆田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早引进真空冻干技术进行果蔬脱水干制品加工企业。该公司主营“闽中牌”速冻蔬菜、冻干蔬菜、脱水蔬菜,腌渍蔬菜等蔬菜系列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欧洲、日本及东南亚。南安市绿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与省内食品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应用新加工技术改造传统龙眼、荔枝的脱水工艺,开发新型龙眼、荔枝干产品,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5.果蔬速冻保鲜
  福建省的果蔬速冻加工以蔬菜为主,速冻果蔬出口量名列全国前茅。“十五”期间,全省在加快研究应用快速冻结和快速解冻新技术,开发速冻果蔬新型产品,应用了生产能力高的连续螺旋式速冻机、超低温液氮和二氧化碳喷淋式速冻机以及配套的果蔬预冷机,并开展速冻包装材料的研发,建立并推广速冻果蔬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扩大速冻豌豆、甜玉米、槟榔芋、草莓、荔枝、杨梅、速冻荔枝、速冻龙眼等产品生产规模。2003年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新产品冰橄榄、冰余甘,获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项目奖,新产品已获国家专利。龙海市就有10多家企业在蔬菜加工中引进流态单体速冻和低温真空脱水加工技术,带动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加工出口12万多吨。
  6.果蔬功效成分的提取和功能食品的开发
  21世纪初,全省果蔬加工龙头企业,突破果蔬汁防褐变、棒曲霉素控制、定向吸附等关键技术,加快果蔬皮渣综合利用和果蔬流通技术研究,并着力开发果蔬功能产品。福州红火饮料有限公司引进意大利野味山楂生产线,其生产的4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0个产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泉州休闲食品业规模以上企业近百家,拥有金冠、达利、雅士利、蜡笔小新、福马、亲亲、喜多多等一批著名品牌,主要生产焙烤食品、糖果、休闲水产品、膨化食品、方便食品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休闲食品第7位。省科研部门开展了“余甘多糖提取工艺及应用技术研究”。先后开发银耳多糖、香菇多糖、灵芝多糖、姬松茸多糖、灰树花多糖、猴头菇多糖、姬松茸精粉、灵芝孢子粉、灵芝破壁孢子粉、虫草菌粉、淫羊霍提取物等新产品。
  (三)茶叶
  在乌龙茶产区推广空调做青技术、微波杀菌和特种茶加工工艺,提高了乌龙茶的制优率。在绿茶产区推广应用名优茶制作机械,提高了品质。宁德市在加速茶树品种改造的同时,加大加工机械和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每年推广名优茶机械在200台(套)以上,使品种结构调整和名优茶加工同步推进。
  全省茶叶初精制加工产品主要有乌龙茶、绿(花)茶、红茶、白茶。
  乌龙茶主抓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平和白芽奇兰、永春佛手等名优品种的加工做青技术,提高制优率,推行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包括茶青采摘、茶叶初制、茶叶精制、茶叶包装各环节的标准化。绿(花)茶:主要抓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增加名优茶的比重,加强了绿(花)茶制作先进工艺和机械设备的引进推广,引进绿色茶叶生产线,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加工水平,提高茶叶品质,创立名牌产品。白茶:突出白茶独特的保健功能,加强了宣传,不断提高福建白茶的社会知名度,逐步扩大白茶的生产规模。精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茶饮料(茶浓缩液和速溶茶粉)和茶多酚、茶多糖等。全省已建立一批产值上亿元的茶浓缩液、速溶茶饮料、茶多糖等高附加值茶叶生物制品的龙头企业。截至2005年,全省茶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14个,39家企业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有44个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产品有33个。“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先后通过原产地保护认证,35个县(市、区)通过“福建乌龙茶”原产地保护。
  (四)食用菌
  20世纪90年代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菌除鲜食外,主要加工成脱水制品、盐渍制品和罐头食品。1991年,福建省第十一届蘑菇罐藏制种工作会议在南靖召开,会议决定在全省推行蘑菇规范化栽培,包括强化培养料二次发酵、应用杂交新菌株(As2796)、推广标准化菇房,推行集约化栽培和适度规模经营。1992年,国家轻工业部在莆田召开全国第六届蘑菇罐藏品种科研协作会议。1997年福建省副省长张家坤主持召开蘑菇种植、加工、出口专题会议。“十五”期间,全省食用菌加工深加工开发利用有进一步的拓展,制成各种风味的蜜饯、油炸食用菌、调味品、糖果、酒类等,研究开发出香菇多糖胶囊、香菇口服液、银耳多糖、猴头菇多糖、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等医药保健品。
  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产品灵芝孢子油软胶囊、灵芝孢子粉、孢子油、灵芝茶、灵芝胶囊、灵芝片、灵芝礼盒等灵芝系列产品20余种,其中仙芝楼灵芝孢子油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菌物学会推荐产品”。公司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产品出口到日本、新加坡、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南靖嘉田木耳开发公司拥有3个生产基地,年可种植白背木耳、秀珍菇、鲍鱼菇、大白口蘑、杯蕈等珍稀食用菌800万袋,年可种植各种食用菌一亿多袋,创产值上亿元。2005年生产的产品有鲜品、干品、盐渍品、清水软包装产品、食用菌油炸、膨化休闲系列食品,“吉田牌”白背木耳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的荣誉称号,6个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
  福建省古田县华德美菇品有限公司食用菌产品主要有银耳、香菇、花菇、香菇柄、毛木耳、金针菇、茶树菇、竹荪、滑菇、姬松茸、杏鲍菇、猴头菇、鸡腿菇、黑木耳、灵芝、羊肚菌、牛肝菌、灰树花等18个品种。公司与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深加工产品项目,经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高益槐教授指导,由食用菌产品经过生物活化提取技术提取而成银耳多糖、香菇多糖、灵芝多糖、姬松茸多糖、灰树花多糖、猴头菇多糖、姬松茸精粉、灵芝孢子粉、灵芝破壁孢子粉、虫草菌粉、淫羊霍提取物等产品。
  闽联食品有限公司从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系引进获国家发明专利的糟制即食品工艺,生产出食用菌糟制即食品,年产量500吨,产值近1000万元。该公司开发的“菇菌营养蛋白粉”项目已经投产,无公害新产品年产值达6000万元。
  进入21世纪,福建食用菌的深加工在食用菌饮料、食用菌调味品、食用菌保健食品、食用菌风味小菜、食用菌蜜饯、食用菌制药等方面均有突破。食用菌饮料在饮料制作过程中加入菇体,参与发酵或浸渍,使菇体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溶于饮料中,增加饮料的营养与药用价值。全省已酿造成的食用菌酒有香菇酒、蘑菇酒、猴头酒、花粉灵芝蜜酒等。制作食用菌风味饮料,在风味饮料中加入菇体浸提液,以保持食用菌特有的风味。食用菌调味品大多以食用菌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为原料,如杀青水、等外菇、碎菇、菇柄等。已开发品种有蘑菇酱油、香菇酱油、平菇酱油、蘑菇醋、香菇方便面汤料、草菇酱油、香菇肉酱等。食用菌保健食品开发有香菇挂面、猴头挂面、香菇松、香菇肉松、银耳果冻、灵芝速溶茶等。食用菌风味小菜有平菇豆酱、蘑菇豆酱、蘑菇酱、酱平菇、五香松菌酱、五香牛肉香菇、清香香菇丝等。食用菌蜜饯主要是做果脯类产品。食用菌制药多数采用液体菌丝和食用菌下脚料发酵、提取开发有食用菌为原料生产的有香菇多糖、猴菇宁等多种药剂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