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料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301
颗粒名称: 五、香料作物
分类号: S59
页数: 3
页码: 229-2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1990年到2005年香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关键词: 热带作物 香料 福建省

内容

1990年,全省种植香料作物面积3165亩,产量19.5吨(折香料油,下同)。
  1995年,种植香料作物面积900亩,产量3.8吨。2000年,种植香料作物面积
  1972亩,产量8吨。2005年,种植香料作物405亩,产量2吨。
  (一)香茅
  1997年,种植香茅面积只有1500亩,产量4吨,面积产量均比以前有所减少。2000年种植香茅面积110亩,产量2吨。2004年种植香茅面积有所增加,香茅产量648.56吨。2005年香茅产量668_26吨,其中龙岩145.74吨,宁德120.70吨,三明120.59吨,南平93.97吨,漳州48.81吨。(二)板兰香
  板兰香属于露蔸科露蔸属植物,是一种亚洲热带地区的食用调味植物20世纪60年代,由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引进,适合在南部酸性赤红壤种植。板兰香的香味成分主要为水潜性物质,用75%的食用酒精浸提效果好,浸提溃可作为新型的香原料。
  板兰香主要以分株繁殖栽培技术为主,种子繁殖的方式较少。采用以靠近基部的茎段约15~20厘米的插条进行扦插。扦插段在荫蔽条件下存放1~2天,待切口风干后扦插。扦插时纯净的沙培生根效果要大于沙壤、红壤和混合基质,且切口不易感染,以适当的遮阴和喷雾保湿。在厦门试验栽培板兰香定植成活后,地上部均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尤以每年4一8月生长较快,11月至翌年3月生长相对减缓。板兰香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新叶的生长较为有利。
  (三)刨花楠
  刨花楠是中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一个优良阔叶树种,是优良的天然香料,具有药用价值,全省只在局部地区零星种植。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播种育苗。前一年年底之前完成林地清理、整地和挖穴工作。刨花楠前期生长较慢,应加强抚育管理。4月底至5月上旬,果皮由青转为蓝黑色采收。
  (四)细梗香草
  细梗香草属报春花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植株干后,具有浓郁香气且持久,定香力很强。在全省零星种植。可选土壤疏松肥沃,湿润、日照不强的林地,先翻耕整地,然后撒施厩肥或堆肥500公斤/亩,与土拌匀。细根香草的繁殖常采用无性繁殖,在春秋两季进行。细梗香草种下后,保持土壤湿润。危害细梗香草的病虫害主要有斑秸病,细菌性软腐病和卷叶虫、蚜虫。细梗香草在株高40~60厘米分夏、秋两季采收。
  (五)香根草
  香根草又名岩兰草,是禾本科岩兰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及抗逆能力,在气温为-10℃~50℃,年降雨量300~6000毫米,贫瘠、紧实、强酸(pH=4)、强碱(PH=11)、甚至具有重金属毒害的土壤上都能生长。极少感染或传播病虫害,一旦定植成功,就能长期存活。其根和叶含芳香油,被用于提取芳香油。全省零星种植。其栽培可从苗圃中挖出,移至事先挖好的条形沟田块中,按丛距10~15厘米栽种一丛,每丛5株,使根系自然向下伸展,然后压实,再淋足定根水。对于个别缺株,应及时补栽或将邻近已成活的植株茎秆弯曲压下埋入缺口,再填上表土。不久后,该茎节会自然生根成为新的植株。
  (六)石香薷
  石香薷别名细叶香薷、土荆芥,是唇形科石荠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挥发油含量为0.6%~1.8%。初花期采收含油量最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金合欢烯、萜丙烯醇、芳樟醇等。动物实验已证实香荆芥酚、百里香酚,是抑制细菌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石香薷作为药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名医别录》、《植物名实图考》、《本草品汇精要》中均有记载。主治中暑发热、感冒恶寒、急性肠胃炎、跌打肿痛、牙龈肿痛、下肢水肿、颜面浮肿、皮肤湿瘆、搔痒、多发性疥肿、毒蛇咬伤等症。石香薷植物资源丰富,人工用种子繁殖很容易。在全省零星种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