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蔬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蔬菜
分类号: S63
页数: 8
页码: 198-2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蔬菜业发展情况。包括种植面积、品种、分布、栽培。
关键词: 园艺作物 蔬菜 福建省

内容

一、面积与产量
  2002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为894.3万亩,比1995年增加了292.2万亩,年平均增加41.7万亩;总产量达到了1233.8万吨,居全国第12位,比1995年增长了67.3%;人均蔬菜占有量356公斤,比1995年增加了124公斤,居全国第11位。全省蔬菜产值123.2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11%,是全省最大宗的农副产品之一,农民人均从中获得的纯收入约220元。9个设区市中,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有福州、漳州、南平和三明,龙岩、宁德和泉州的种植规模也在9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46个,15万亩以上的有24个,20万亩以上的有8个,蔬菜产业成为全省诸多县(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等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初具规模,形成城镇近远郊内销型常年蔬菜基地、农区利用冬闲田种植蔬菜的冬季蔬菜基地、山区利用高海拔冷凉气候条件种植夏季反季节蔬菜基地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出口基地和闽北山区南菜北调基地的多样化区域格局。
  200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首次突破1000万亩,达到1003.80万亩(含果用瓜类蔬菜55.72万亩,位居全国第12位),相比1990年增加了606.94万亩,增长152.94%,年平均增长率达6.38%,为全省第二大农作物,仅次于粮食。蔬菜总产量达到了1426.38万吨(含果用瓜类蔬菜79.72万吨),居全国第13位,是1990年的3倍多,年均增长率超过了8%;人均蔬菜占有量403.50公斤,比1990年增加了255.88公斤,年增长率近7%。全省蔬菜产值167.724亿元(含果用瓜类蔬菜6.99亿元),分别占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12.01%和29.37%,占园艺作物(果、蔬、花、茶、菌等)产值的42.55%。在农林牧渔业产品中仅次于海水产品养殖和猪饲养的产值,并超过粮食作物位居种植业之首,农民人均从中获得收入约为697元。2005年全省蔬菜出口量为42.27万吨,出口创汇额3.97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近10倍,约占全省种植业产品出口额的60%左右,占全国蔬菜总出口额的13.77%,出口量和创汇额分别位列全国第三和第二。出口市场由以日本市场为主,逐步向欧盟、美国、东南亚、俄罗斯等地拓展。出口基地也由传统的闽南金三角地区逐步向其他地区扩展,特别是甫田市、福州市已成为出口蔬菜新兴生产基地。
  二、品种与布局
  (一)引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日本、韩国、泰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蔬菜新品种进行试种、观察、示范、推广。如特大新红宝、双虎巨宝、益农新红宝、红珍宝、宝冠西瓜,金辉、银辉甜瓜,金斧头空心菜,健春、阳春、春大将、夏阳、明月、小林交配大白菜,华王、华冠、华京小白菜,藤田甘蓝,华美、喜美、雪美、安南早生花椰菜,供给者菜豆,大棚大根、白玉春白萝卜,黑田五寸人参、坂田七寸胡萝卜,“292”、“75”白毛豆,台中11号、台中13号、奇珍76豌豆,农友704、屏东长茄,清风、春绿、全能、法连草菠菜,月华苦瓜,美国P.S西洋芹菜,飞蝶西葫芦,金皮西葫芦,五彩甜椒,等等。从国内引进的蔬菜品种有秦皇903番茄,夏光甘蓝,宁椒7号辣椒,蓝山白苦瓜,津春、津杂黄瓜等。引进并通过省认定的品种有因卡、板田七寸胡萝卜,青兰湖、台湾2号菜豆,园丰4号甜椒,七叶鸡爪椒,早生615蚕豆,兴福甘蓝等。
  (二)品种选育
  20世纪90年代,蔬菜生产由过去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并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四季化,淡季不明显,产品朝着优质化,多样化发展。全省民间栽培的蔬菜有24科88种或变种650余个品种。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新品种得到开发利用,并形成规模化生产,如福鼎槟榔芋、长汀红萝卜、泉州招集胡萝卜、长乐大头菜、漳港杂交大头菜、福鼎盘菜、屏南长蔓菁、南平瓣状豆薯,古田锥状豆薯,龙海白地瓜、马铃薯紫花851、大西洋、中薯4号、永定六月红、建瓯三门村花椰菜、十里街的辣椒、宁化牛角椒、建宁里心茭白、尤溪八字桥佛手瓜、沙县夏茂红芽芋、清流淮山、永安飞桥莴苣、东山漳浦芦笋、祥谦黄瓜、琅岐花菜、鸿尾芋瓢等。花椰菜、槟榔芋、荷兰豆、毛豆、四季豆、芦笋、胡萝卜、萝卜、甜瓜、苦瓜、佛手瓜、甘蓝等是省内的传统优势蔬菜栽培品种。
  从境外或省外引进的大量名优品种,全省可供栽培的品种多达1000个以上。各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广泛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品种,如从日本引入的牛蒡、辣根、山葵、美国防风、婆罗门参等。优良品种使低档菜、大路菜的栽培比例不断调减,适销对路优质蔬菜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比例提高,全省蔬菜的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国内外比较热销的菜用大豆、甜豌豆、软荚豌豆、四季豆、芦笋、香葱、日本大葱、黄皮洋葱、樱桃番茄、彩色甜椒、金皮西葫芦、紫甘蓝、高档礼品西瓜等都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
  (三)布局
  1.优势区域布局
  在全省大中城市近、远郊建立相对稳定的蔬菜生产基地,保障大中城镇居民蔬菜周年均衡供应,按照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提倡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重点扶持蔬菜产后加工,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
  (1)南亚热带冬季蔬菜生产与出口加工区。该区包括福州盆地及其以南福清、长乐、平潭、莆田、泉州(德化除外)、厦门、漳州等地(市)所属的35个县(市、区),由低丘平原、内陆谷地和博平岭东坡丘陵3部分组成。该区域是冬季生产出口蔬菜的优势区域,也是出口蔬菜生产的主产区,全省90%以上的蔬菜出口加工企业集中在这个区域,有许多单季产值超1万元蔬菜生产模式,如胡萝卜、茄子等产区。
  (2)中亚热带出省蔬菜生产区。包括福州郊区、闽侯、闽清、永泰、连江、罗源、宁德蕉城、福安、霞浦、福鼎和三明市(建宁、泰宁除外)、南平市和龙岩市共计43个县(市、区),由北部沿海平原、内陆谷地、丘陵和戴云山丘陵四部分组成。该区域是出省蔬菜生产区和出口加工蔬菜原料供应区。以龙岩市为中心,进行夏季及早秋蔬菜生产,建立100万亩具有地区优势的北菜南运蔬菜生产基地。闽东北是早春南菜北调生产区,利用自然资源,重点发展早春保护地蔬菜栽培,山区采用简易竹架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利用气候优势,建立100万亩南菜北调蔬菜生产基地。
  (3)中亚热带山地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区。包括德化、建宁、泰宁、屏南、周宁、寿宁、柘荣7个县(市)和鹫峰山、戴云山、武夷山、玳瑁山4个山区,多为600米以上的山地。利用夏秋高山区冷凉型气候,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推广应用高山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缓解南方城市每年的8_10月的夏秋淡季蔬菜市场供应紧张。
  2.茬口和基地布局
  蔬菜茬口分为“季节茬口”和“土地利用茬口”。根据不同蔬菜对最适温度的不同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将种类繁多的蔬菜按栽培季节归类安排生产茬口。一年当中露地栽培的茬次,如越冬茬、春茬、夏茬、伏茬、秋茬、冬茬等。
  (1)越冬茬。即过冬菜,是一类耐寒或半耐寒的蔬菜,如菜心、春白菜、甘蓝、芹菜、莴苣、洋葱、大蒜、蚕豆、豌豆等。一般在秋季露地直播或育苗,冬前定植,以幼苗或半成株状态露地过冬,翌年春季或早夏供应市场,是缓解春淡季的主要茬口。
  (2)春茬。即早春菜,是耐寒性较强,生长期短的绿叶菜(如小白菜、芹菜),以及春马铃薯和冬季育苗、早春定植的春白菜、春甘蓝、春花椰菜等。
  (3)夏茬。即春夏菜,春季种,霜后露地播种或定植的喜温蔬菜,主要为果菜类,如黄瓜、瓠瓜、冬瓜、南瓜、苦瓜、丝瓜、菜豆、豇豆、番茄、茄子、辣椒等,及一些喜温的绿叶菜如蕹菜等。一般在6—7月份供应上市。
  (4)伏茬。专门用来添补秋淡季的一类耐热蔬菜。一般在5—7月份播种或定植,7—9月份上市。如分期分批播种的小白菜、蕹菜、菜心、豇豆、夏黄瓜等,以及在高海拔山区栽培的番茄、西洋芹菜、夏白菜、夏甘蓝、夏花椰菜、夏萝卜等。
  (5)秋冬茬。即秋菜或秋冬菜,主要是喜凉菜,如白菜类、根菜类及部分喜温性果菜类、豆类与绿叶菜,是全年各茬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季节茬口,一般在立秋前后播种或定植,10—12月份供应上市。
  土地茬口与复种指数有密切关系,福建蔬菜栽培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栽培茬次多,土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大。全省各地菜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许多科学的茬口安排,对蔬菜年均衡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三、栽培与管理
  (一)蔬菜生产
  1.优质化生产
  “短平快”的蔬菜生产是许多地方农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2003年福州市有20万亩水稻田前季转种蔬菜,蔬菜采收一季后再种中晚稻。闽南利用“天然温室”的优势,发展冬种蔬菜,创造了“菜→稻→菜”模式。闽东、闽西北山区,则利用夏季冷凉气候发展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蔬菜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粗菜向细菜、净菜”转变。新品种不断引进,生产四季化,淡季不明显。全省涌现出许多各具地方特色的、上规模的蔬菜生产品种。如福鼎槟榔芋、永定六月红、建瓯三门村花菜、十里街的辣椒、宁化牛角椒、建宁里心茭白、尤溪八字桥佛手瓜、沙县夏茂红芽芋、清流淮山、永安飞桥莴苣、东山漳浦芦笋、祥谦黄瓜、琅歧花菜、鸿尾芋瓠等。2.保护地设施栽培
  20世纪90年代后,相继引进和发展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中小塑料温棚栽培技术、遮阳网和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2001年,全省蔬菜大棚已达4.3万个,种植面积3.2万亩。同时,地膜覆盖保护地栽培和简易大棚也得到普遍应用,仅福州市的闽清、福清、闽侯、连江、永泰等县(市)应用地膜覆盖保护地栽培和大棚种植西甜瓜面积就在3万亩以上,占全市西甜瓜总面积35%左右。2002年冬季以后,仅福州市地膜覆盖保护地栽培和大棚推广种植瓠瓜、丝瓜、黄瓜、茄子、西红柿面积就在10万亩左右,亩增效益2000~3000元。2005年,全省蔬菜大棚已达57618个,种植面积46956亩。
  针对闽东南沿海地区秋冬旱现象,发展节水微喷灌设施栽培技术。经过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摸索和试验,筛选出高架式、旋转式、PVC管道式、地面软水带等喷灌技术。这些蔬菜生产技术和栽培设施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蔬菜生产水平和抗灾能力,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
  3.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
  2000年,以京福高速公路、205国道、102和212省道、鹰厦铁路沿线的中高海拔山区反季节生产为重点,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0万亩,三年一个轮作周期。是年,全省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万亩。第一季度共抽查蔬菜1587批次,农残超标62批次,占3.9%。2001年,无公害生产基地再扩大80万亩。
  各地根据主导产品,相继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地方标准。制定并发布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的蔬菜种类有毛豆、槟榔芋、小白菜、蕹菜、黄瓜、萝卜、菠菜、山麻洋8个。“九五”期间,制定胡萝卜、茄子、大蒜、甘蓝等10个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2001年漳浦县分别在赤湖镇、佛潭镇、深土镇、杜浔镇、沙西镇建立了5个县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总面积4.5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9万吨。全省发展了一批“公司+基地+农户”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漳浦联侨食品公司、德立信蔬菜公司、漳浦夏农果蔬公司、龙海格林冷冻食品公司等,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动当地农户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方式,扩大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总面积1.5万亩,年产大葱、萝卜、四季豆、毛豆、青刀豆等无公害蔬菜4万吨。树立佛潭镇“白石芦笋”、深土镇“丹山洋葱”两个地方品牌,以及漳浦联侨食品公司的“四季豆”,漳州德立信公司的“日本大葱”、“青首大根”,龙海格林冷冻食品公司的“毛豆”等5个企业品牌,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无公害食品认证。是年,全省有38个蔬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占全国总数的12.5%,年产量达6.2万吨,占全省蔬菜产量的 0.5%。闽西北地区被列为全国绿色食品优势区域,其蔬菜等园艺产品也被列为优势产品。2005年,全省建立2300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基地,其中延平区400亩,建瓯市800亩,政和县300亩,浦城县800亩。示范种植无公害菜豆300亩,茄子、番茄、辣椒1400亩,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花椰菜300亩和板栗南瓜300亩。在基地示范区,示范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举办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20多场,发放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材料1600份。应用防虫网、灭虫灯、生物农药等病虫害无污染防治技术,降低蔬菜农残,提高蔬菜卫生品质。
  4.反季节蔬菜栽培
  至2005年,全省反季节蔬菜面积25万亩,总产量19万吨,总产值达到6.85亿元。不仅满足省内蔬菜秋淡市场的供应,还覆盖了广州、汕头、珠海、深圳、南昌、温州、上海、杭州以及澳门等地区销售市场。
  省农业厅从1995年开始,组织宁德地区农业局经作站、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屏南县农业局在屏南县甘棠乡(海拔高度800米)进行夏秋反季节花椰菜栽培,开展联合科技攻关,选用了福州本地花椰菜早熟品种,结合引进台湾早熟抗热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利用中高海拔地区垂直高度气候差异条件进行花椰菜夏秋反季节栽培的配套技术研究,经过几年来的不断试验、示范和总结,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中高海拔地区花椰菜夏秋反季节栽培技术,至2004年,全省花椰菜夏秋反季节栽培面积达4万多亩,总产量超过3万吨,总产值达到1亿元左右。
  2005年,南平市建立蔬菜基地面积60万亩,其中高山反季节蔬菜面积有4.5万亩,主要分布在延平茫荡、塔前、南山,建瓯迪口、玉山,浦城枫溪,政和镇前、杨源等地,开发花椰菜、甘蓝、萝卜、大白菜、番茄等反季节产品十余个,产量约5万吨。三明市常年种植蔬菜面积40万亩。“十五”期间,在三元、大田、沙县、永安、尤溪等地的高海拔乡、村建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6万亩,年产量超过6万吨。
  全省蔬菜种植大户主要分布在晋江、惠安一带。为解决夏秋季节蔬菜生产供应量不足,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等山区以发展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为重点,建立稳固的秋淡蔬菜基地和绿色蔬菜基地,满足城市市场需求。
  反季节花椰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适栽品种有庆农60天、庆农65天,庆农70天、庆农80天、庆农85天,喜美60天、喜美65天,安南3号、超级雪宝、夏雪等。播种期要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收获期合理安排时间。种植密度原则是生育期短、生长期气温高的种植密度大,反之则种植密度小。应用配方营养钵(穴盘、营养杯袋或营养块)育苗技术,强调“营养土”科学配方,培育壮苗带士移栽。春季播种用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温育苗技术,夏秋季播种育苗用遮阳网小拱棚遮阴避雨。严格掌握苗龄育苗,不用劣小苗、老龄苗。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注意后期补肥,特别是生育期短的极早熟品种要早追肥不蹲苗,全季施肥4~6次,掌握前淡中浓后速效的施肥方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有机复合(混)肥与速效化肥合理配合施用,推广应用蔬菜专用肥、奥普尔液肥等;注意硼、镁、钙、钼等微量元素的补给,防止由缺素症引发的夏秋反季节花椰菜多种生理病害。科学调控、促进花球生长。通过肥、水等调控作用,合理调节夏秋季节的植株营养叶生长与花球生长的关系,确保夏秋反季节花椰菜丰产、优质。推广改良法遮花技术。根据品种、栽培季节掌握遮花时机,改折叶为扭叶或他物遮蔽花球。改善、保护有效叶片的光合作用效果促进高产。做好菜区病虫害预测预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生物农药。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