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栽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81
颗粒名称: 四、栽培
分类号: S66
页数: 16
页码: 179-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共审定了18类90个品种。在发展果树生产中推广名优品种和新育成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果树 栽培技术 福建省

内容

1991—2005年共审(认)定了18类90个品种。在发展果树生产中推广名优品种和新育成的优良品种。柑橘类:岩溪晚芦(1994)、琯溪蜜柚(1994)、溪南少核芦柑(1995)、龙柚(2000)、建阳橘柚(2003)、稻叶(2004)、闽引胡柚(2004)、宫本(2005)、红肉脐橙(2005)、红肉蜜柚(2005)、跻橙52(2005);龙眼、荔枝:八一早(1993)、水南1号(1998)、松风本(1999)、立冬本(2000)、友谊106(2003)、龙优(2004)、冬宝9号(2005)、凤梨穗(2006)、东刘1号荔枝(1994);枇杷:长红3号(1993)、早钟6号(1998)、香钟11(2004)。香蕉:漳蕉8号(2003)、贡蕉(2005)、红皮蕉(2005);番木瓜:穗中红48(1999)、漳红(2005);早熟砂梨、翠冠梨(2004)、台农2号蜜雪梨(2004);桃、李、柰:古田油柰(1995)、西选一号桃(2001)、迟花芙蓉李(2003)、黑琥珀李(2003)、翠屏晚柰(2005)、曙光桃(2006)。新引进植物学新属、种的果类品种有量天尺属火龙果、枣属毛叶枣,以及草本悬钩子属树莓、茄属安第斯茄(甜茄)与菊科属的菊薯等。
  1999年12月17—23日,出现大范围的强烈降温,闽中南部地区有18个县(市)极端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德化-6.6℃、永春—3.3℃、厦门1.51、南靖-2.9℃、平和-2.9℃、云霄0.01、诏安-1.3℃、古田-6.91、福鼎-5.21、松溪-7.5尤、邵武-8.5℃、宁化-9.01、明溪-8.8℃、三明-5.8℃、尤溪-7.8℃、大田-6.7℃、长汀-8.0℃、永定-5.1℃,福清1℃),多种亚热带常绿果树遭受严重冻害,全省果树受冻面积310万亩,占果树栽培面积的36.5%,其中幼树冻死及绝收达60万亩,福清城郊外栽培的毛叶枣有50%嫁接口以上冻死。果品产量损失约130万吨,其受冻面积及产量损失分别为1991年大冻害的2.4倍。
  2005年,全省主栽的有16个果类、255个品种,形成了以柑橘(柚)、龙眼、荔枝、香蕉、枇杷、橄榄6大常绿果树为主,桃、李、梨、柿、奈、梅六大落叶果树为辅的品种结构。全省共引进果树32属53种(品系)300多个新品种。
  (一)亚热带常绿果树
  1.柑橘
  产地遍及68个县(市、区)。栽培的有枳、金橘、柚、橘、甜橙等种类。90年代,各地选育和引进一批柑橘类新品种。主栽品种有:芦柑、脐橙、雪柑、温州蜜柑、琯溪蜜柚。辅栽品种有:度尾文旦柚、四季柚、福橘、金弹、金枣、岩溪晚芦(芦柑)、杂柑等。
  2003年开始,柑橘主产区普遍报告黄龙病危害呈爆发趋势,仅泉州市在3年时间内柑橘发病率由不足1%上升至5%,—些果园发病率高达20%~30%;漳州市受黄龙病危害,年死亡柑橘面积达5%,由柑橘主产县转为柑橘返销县,全省因黄龙病年损毁柑橘面积10.05万亩。据2004年省农业厅果树站组织的普查,全省柑橘平均疑似发病率16.59%,同时经PCR检测证实,红鼻果为宽皮橘的典型黄龙病症。全省所有柑橘主产乡镇,主栽品种均检出病原,病原分布由南部云霄陈岱镇至北部浦城临江镇,永泰盘谷乡。在浦城忠信镇与德化水口镇查出柑橘木虱成虫。
  2.龙眼
  1993年之前全省的龙眼面积与产量一直居全国的首位。2005年栽培面积128.52万亩,产量21.65万吨,现居全国第三位。
  主栽龙眼品种有福眼、水涨、乌龙岭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业科研与生产部门相继选育推广了一批特早熟、特晚熟、特优质龙眼新品种,如水南1号、松风本、立冬本、青壳宝圆等。
  此外,尚有珍贵的稀优品种,有的已在生产上应用,有的作为种质资源,被保护和继续研究利用。
  3.荔枝
  1990年,全省荔枝种植面积达到27.14万亩,产量1.53万吨;1995年达到44.84万亩,产量7.91万吨;2000年60.31万亩,产量7.95万吨。21世纪初栽培面积有小幅下降,但产量却迅速增加,2002年为14.76万吨;2003年为59.96万亩,产量12.87万吨;2004年为57万亩、产量17.38万吨;2005年为58.51万亩、产量16.02万吨。全省荔枝分布在东南沿海,北起福鼎、福安、霞浦,南至诏安,西达龙岩、漳平,计35个县(市)。主产地以漳州市最为集中,分别占全省种植面积和产量的83%和84%。主产县(市)有龙海、漳浦、诏安、云霄、南靖、平和、长泰,其次是南安、莆田、仙游、安溪、厦门等。荔枝主要是以鲜果销往全省及上海、北京一带,少量远销到中国香港、日本,部分供制糖水罐头、荔枝汁和荔枝干等。
  1999年1月至2004年8月,漳州市芗城区山边试验果场开展早晚熟荔枝良种引种工作,初步筛选出6个后备推广应用的优良荔枝品种,其中早熟品种2个,以广西三月红、水东乌叶为主(于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成熟);中熟品种1个,以妃子笑为主(于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晚熟品种3个,以双肩玉荷包、蜜丁香、糯米糍为主(于每年7月中下旬成熟)。主要栽培品种有:兰竹、乌叶、陈紫、元红、桂味、妃子笑等。
  稀优品种和单株有莆田树龄达1310多年的古荔宋家香,极早熟品种古荔绿纱,品质优良的诏安青壳乌叶、小金钟,南靖与龙海的绿荷包,长泰的董厝荔枝,漳浦的马公壕,泉州与晋江的及第荔枝等。诏安新桥乡,泉州、南安、晋江沿紫帽山周围,惠安丘店,闽侯南屿镇桐楠、山兜等地的山枝类品种,其特点是晚熟,多大核,较稳产,适于山地栽培。
  4.香蕉
  2005年,全省香蕉栽培44.69万亩,产量85.54万吨。香蕉生产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主产区有漳州的漳浦、南靖、平和、云霄、华安等县市,闽西北低海拔地区香蕉也有部分发展,通过一些栽培技术改进也取得不错效益。
  香蕉品种主要有天宝高蕉、天宝矮蕉、台湾蕉、粉蕉、柴蕉等。从国外引进的品种有墨西哥蕉(4个品系)、威廉斯蕉等十多个品种,以台湾蕉和天宝蕉栽培最广,其中台湾蕉种梢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主栽品种有:天宝高蕉、天宝矮蕉、白蕾、广东1号、巴西蕉、哥斯达黎加、红皮香蕉、粉蕉、贡蕉、漳蕉8号等。
  5.枇杷
  1991年枇杷种植面积达15.48万亩,产量1.60万吨。主栽品种有解放钟、长红3号等。1993年,省农科院果树所育成的特早熟大果型杂交枇杷新品种早钟6号,为国内首个优质大果型早熟枇杷品种。1995年以后,通过矮化、密植、早结、丰产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的完善与推广,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的运作,提高了枇杷商品品质和种植效益。产量除个别年份因冬季低温冻害影响外,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产量最高达137999吨。2005年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达46.04万亩。主产区有莆田、仙游、福清、云霄、连江、永春、福安等县(市),此外,龙岩、三明、南平等地也有小区域规模生产。在新植枇杷面积中,“早钟6号”的覆盖面达90%以上。
  1999年,省农科院果树所又育成优质大果型中晚熟杂交枇杷新品种香钟11号,并继续选配组合,持续开展枇杷杂交育种研究,获得大量的杂种实生树。在实生选种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育成贵妃、甫选一号、东湖早、新白8号等新品种(系),在生产上小范围推广或中试示范,部分新品种(系)的综合经济性状优于现有中晚熟主栽品种。主要品种(系)有解放钟、早钟6号、长红3号、香钟11号、东湖早等红肉品种和白梨等白肉品种。
  6.橄榄
  从20世纪90年代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0年,全省橄榄种植面积达19.54万亩,此后由于冻害等原因面积逐年减少,至2005年为16.54万亩,但产量仍稳步上升,2005年产量达3.37万吨,比1995年增长3.1倍。进入21世纪,福州市橄榄种植,每年仍以15%~20%的速度递增,2005年面积达10万亩,鲜果产量2万吨左右,加工后产值近4亿元。全省橄榄主要分布于福州以南的沿海各县(市),以闽江下游两岸,莆田,漳州、泉州为主栽区,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有闽侯、闽清、莆田、漳浦等县(市)。诏安、长泰、华安、南安、南靖、龙海、福安、上杭等县(市)也有种植。大部分橄榄因果实外观差、质地粗硬、口味苦涩只能作为加工产品,鲜果售价低。优良的鲜食橄榄一直供不应求。“十五”期间,从全省栽培的大量橄榄实生树中初选了若干优良品系进行研究,培育出果实形状、大小、成熟期等与当地主栽品种相近,但肉质嫩脆,较化渣,风味香甜,回味好,无其他橄榄品种所特有的苦涩味,故统称为“甜榄”。“甜榄”鲜食品质显著优于“檀香”等主栽鲜食品种,果农通过高接换种等手段逐步推广种植“甜榄”等优良品系。
  橄榄绝大多数品种都是从实生类群中选出的农家种,后代性状变异大,中间性状多,品种资源丰富。橄榄品种依据发源地分为闽江流域品种系统和莆仙品种系统等。闽江流域品种系统有长营、惠圆、檀香3个类型15个品种、品系(大粒黄、黄皮长营、黄肉长营、青皮长营、长营、长梭、长穗、羊矢、惠圆、自来圆、黄大、小自来圆,檀香、檀头、安仁溪檀香)。莆仙品种系统有14个品种、品系(霞溪本、糯米橄榄、刘族本、公本、黄接本、黄柑味、白太、厝后本、橄榄干、六分本、一月本、尖尾钻、黑肉鸡、秋兰花)。橄榄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经长期自然和人工的选择和驯化栽培,形成了很多新的地方品系,如甜榄、福安四季榄等。7.杨梅
  全省山区多有野生杨梅分布,以龙海、南安、晋江、建阳、建瓯、福鼎、福安、霞浦、寿宁、莆田、仙游、安溪、永春等县(市)为多,宁德、闽侯也有发展。2005年,全省种植面积为22.72万亩,产量6.32万吨。
  红杨梅栽培最普遍,抗逆性强,丰产稳产,肉质较硬,鲜食品质较差,适宜加工。主要品种有长乐、连江的八贤道杨梅,仙游的罗仔杨梅,南安、晋江的长蒂杨梅、短蒂杨梅,龙海的安海杨梅等。紫杨梅果较大,色深紫,质软味甜,品种较佳,但要求较好的栽培条件,著名品种有建阳、建瓯、南安、莆田、龙海的大乌杨梅(大花杨梅),建阳、建瓯、古田、南平、泰宁的二色杨梅,福鼎的大粒紫等。白杨梅果白色或黄白色,味清甜,树势较弱,产量低,多零星分布,主要品种有各地的白蜜,龙海的胭脂白,水白杨梅等。从浙江引进的丁岙梅、火炭梅、东魁等品种,均属紫杨梅。通过福建省品种审(认)定3个品种分别为安海变(1993年)、洞口乌(1993年)、长蒂乌梅(1994年)。
  20世纪末,全省杨梅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均成倍增长。主要分布于龙海、漳浦、诏安、永春、南安、莆田、福鼎、建阳、建瓯、长汀和永定等县(市),其中龙海市浮宫镇因杨梅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品质好,被誉为“福建杨梅第一镇”。主要栽培品种除了早期原有的一些优良品种(如安海变、八贤道杨梅、大粒紫、二色杨梅)外,还从省外引进了一些优良新品种,如荸荠种、东魁、东方明珠等。
  (二)落叶果树
  1.梨
  1991—2005年福建省梨的生产持续保持较快发展,面积、产量不断扩大与增加,2005年全省种植面积34.43万亩,总产量14.77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加25.69万亩、13.44万吨。区域分布进一步东进南移,至2005年除晋江市、石狮市外,其他各县(市)区均有梨的种植,相对集中于地处闽西、闽北内陆山区的三明、南平、龙岩等地,2005年这三地的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84.98%、91.56%。
  20世纪90年代,继续通过新植、改植、高接等措施,提高黄花、新世纪等良种覆盖率。1997年后优质早熟梨取得较快发展,至2005年翠冠、清香、台农2号蜜雪梨等于7月20日前成熟上市的品种规模比例达30%以上。通过应用平衡施肥、高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绿色无公害栽培等新技术、集成组装与示范推广新成果,单位面积产量与果实质量明显提高。在2002年全国优质早熟梨评选会上,德化县选送的西子绿样品获得第一名,新世纪样品获第29名,这是福建省参加此项活动以来首次获奖;在2004年全国优质早熟梨评选会上,德化县选送的2个西子绿样品分获第3名、第4名,新世纪样品获第38名,清流县选送的台农2号蜜雪梨样品获第15名。
  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生产上采取新植、改植等措施,扩大黄花、新世纪、杭青等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利用高接换种等手段,淘汰黄蜜、今春秋、明月、桐芦白、铁头、八云、祇圆、六月雪梨、杭红、赤穗、菊水、晚三吉等低产或劣质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黄花梨的面积、产量均占全省的80%以上。1991—1996年,建宁县农业局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少量梨杂交新品种(系),因结果性能、抗病性等原因未得到推广。1997年国家农业部在江西庐山召开首届全国优质早熟梨评选暨生产技术交流会,省农业厅、省果树站、建宁县农业局、明溪县农业局、光泽县农业局等多位专家代表参加,会后立项启动“优质早熟梨品种引进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以建宁农业局为主,明溪、光泽、宁化等农业部门共同参与,开展了新一轮全省性更大范围与数量的梨新品种引进工作,先后从杭州果树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四川省龙泉驿果树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等引进翠冠、王冠、清香、丰香、西子绿、长寿、金水2号、鄂梨1号、鄂梨2号、华梨2号、金一世纪、丰水、新水、幸水、黄冠、中梨2号、红酥脆、满天红、美人酥、味美思、火把梨、脆绿、黄香、龙泉酥、华酥、台农2号蜜雪梨、赤花梨等品种进行区域试验与示范种植,并多次召开优质早熟梨评选活动,从中筛选推出翠冠、清香、台农2号蜜雪梨等适宜温暖多湿环境、品质优异、中短低温型早熟梨新品种,其中翠冠、台农2号蜜雪梨于2004年通过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2.李
  全省67个县(市)中有65个县(市)栽培,永泰素有“李果之乡”美称。1995—2005年,全省栽培面积变化不大,但产量增长了1倍。2005年全省种植面积为50.38万亩、产量为24.32万吨,居全省果树的第四位,居全省落叶果树之首。主产地有永泰(112945亩、产量41430吨)、福安(44998亩、产量29799吨)、漳浦(40523亩、产量38919吨)、古田(16896亩、产量11170吨)、尤溪(22845亩、产量9973吨)、德化(34909亩、产量24431吨)、诏安(20455亩、产量10279吨)、华安(17332亩、产量7683吨)、长泰(10885亩、产量11328吨)、闽清(19027亩、产量5042吨)、武平(12909亩、产量5632吨)、南安(11738亩、产量2159吨)、.宁化(10854亩、产量3831吨)、永安(3461亩、产量1489吨)。主要栽培品种有芙蓉李、迟花芙蓉李、黑琥珀李、胭脂李、三华李、黑宝石李等。
  自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从国内外引进一批优良的栽培品种,如黑琥珀、黑宝石、安哥诺、安皇后、蜜思李、皇后黑李、拉罗达、玫瑰皇后、皇家宝石、苹果李等,这些品种果大质优,果色艳丽,已形成规模种植。但由于栽培区域处于温带果树南界,许多品种因冬季冷量不足而影响开花结果,而许多需冷量足够的品种又常因开花早,花期易遭受倒春寒冻害,因此许多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较窄。
  3.柰
  从20世纪90年代起,几个主要产地的柰栽培面积和产量都迅速增加,2005年全省油柰栽培面积38.16万亩,产量15.52万吨,各主产县(市)有古田县(63082亩,产量59392吨)、浦城县(41947亩,产量9313吨)、长汀(23786亩,产量11125吨)、连城(19211亩,产量9313吨)、尤溪(19940亩,产量11217)吨。
  福建是柰的原产地,按果皮和果肉的颜色分为青皮黄肉和红皮红肉2种类型。
  油柰分布于古田、浦城、建阳、屏南、尤溪等地,果硕大。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选育出了大果晚熟良种“翠屏晚柰”,成熟期比普通油柰晚15~20天。
  青柰主产在福安等地,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较多栽培。
  花柰主产沙县。
  4.桃
  2005年桃栽培面积386018亩,相当于1990年的4.2倍,其中1991—1995年为有史以来面积发展最快时期,1995年比1990年增加300446.34亩。1996—1999年,受品种熟期过于集中造成的结构性过剩影响,连续缩减。2000年后栽培面积有调整性、恢复性增长,桃产量保持持续平衡增长。2005年桃年产量为19.96万吨,相当于1990年的6.99倍。全省除平潭县外,其他各县(市、区)均有桃的栽培。
  1991一1996年,以延用上一年代大量推广软溶质鲜食型早、中熟水蜜桃为主,主栽水蜜桃品种以“玉露”、“白凤”、“雨花露”、“砂子早生”等为主。黄桃品种主要有“丰黄”、“连黄”等,成熟期相对集中于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因结构性过剩出现桃市场价位持续走低。黄桃曾为满足加工需要得到较大面积发展,其中建宁县曾达4000多亩,后因加工企业衰败、鲜食风味偏酸不适大众口味而大量被毁。蟠桃零星分散不成规模,极少上市销售。1997年以后,农业推广部门多次举办早熟桃品种鉴评活动与现场观摩会,扩大适宜推广新品种宣传,促进品种内部结构调整优化,使全省桃基本形成三明、龙岩等市以西选1号、白玉、雨花露等早熟、特早熟桃品种为主,宁德等市以古田大桃、大久保、穆阳水蜜桃等早熟、中熟品种为主,并呈现水蜜桃、油桃、黄桃、蟠桃并举品种多样化局面。新推广主栽品种除西选1号、曙光、白玉、古田大桃、大久保外,还有1997年省农科院地热研究所从台湾引进,主产的台农甜蜜于福州、莆田等地。
  1991—2005年,在引种种类上,前期主要以水蜜桃品种为主,中后期油桃及蟠桃品种明显增多。品种熟期以早熟、极早熟为主。先后引进国内外桃品种近百个,水蜜桃品种主要有春蕾、霞晖1号、雪雨露、朝霞、早霞露、安农水蜜、大久保、台农甜蜜等;油桃品种主要有早红珠、五月火、超五月火、曙光、千年红、东方红、中油5号、白玉等;蟠桃品种主要有早油蟠、油蟠3号、早露蟠等;同时,永安、古田等县(市)从当地栽培品种筛选出西选1号、古田大桃等品种,其中西选1号、台农甜蜜、曙光等3个品种通过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或专业组鉴定提交认定。
  5.梅
  全省有44个县(市)栽培青梅,1995—2005年,栽培面积从17.94万亩增加至25.48万亩,产量从1.10万吨增至9.05万吨。主产地为诏安(122643亩、55873吨)、永泰(53212亩、16954吨)、上杭(29802亩、5582吨)。
  诏安县2001年获得了“中国青梅之乡”、“中国外向型农业试验基地”称号,诏安红星青梅获得“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青梅是诏安农业的当家果树,其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其中80%出口日本、欧美等国家。
  永泰县也是全省青梅种植的主要基地,永泰青梅在日本、东南亚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以果大、肉厚、核小、酸度高、内含物丰富、宜加工而驰名中外,特别是龙眼梅以其酸度大、含酸量高达5.8%,出口日本供不应求。
  全省果梅品种资源有青梅(又称绿梅)、红梅(又称花梅)、白梅(又称白粉梅)三类,主要栽培品种有白梅、龙眼梅、青竹梅、腊梅、黄梅、胭脂梅、桃梅等。此外,尚有五斗梅、圆仔梅、鸡蛋梅、炭梅、鸡嘴梅、六月梅等品种,另有石梅,羊屎梅,果小,作砧木用。
  6.柿
  1990年,全省种植面积12.44万亩,产量为9117吨,2005年面积40.64万亩,产量16.04万吨。主要产地在永定、沙县、安溪、诏安、南靖等县(市)。柿适应性强,寿命长,产量高,鲜食、加工均宜,经济价值高。主要品种是永定红柿,栽培面积8万亩,除部分鲜果供鲜食外,主要用于加工成柿饼。尤溪枣柿加工成柿丸,色味俱佳。
  全省柿的栽培种主要是涩柿类,主要品种有永定红柿、枣柿、油柿、元宵柿、橙色柿、扁柿、涂柿,此外,安溪有水柜柿、牛心柿、橙苏柿、正月柿、水柿、四瓣柿、玻璃柿,古田山虎棠、桃园柿、八月黄柿、鸭蛋柿,浦城黄柿、钟柿、牛心柿、无核大方柿,宁化牛心柿,长汀梨柿,霞浦冬秘柿,等等。
  (三)其他品种
  1.番石榴(芭乐)
  生产处于庭院小规模种植,没有形成经济栽培。早熟品种有六月番石榴、吕宋种;晚熟种有白香番石榴、十月番石榴、四季番石榴等。20世纪90年代初引种的泰国大果番石榴、菲律宾番石榴等,能多次开花结果,但不耐寒。
  21世纪初引种的台湾珍珠芭乐、新世纪芭乐、水晶芭乐等品种,有着生长快、结果早、丰产、优质等特点。珍珠芭乐现为福建省的主栽品种,在漳州市的云霄、龙海、漳浦及福州等地大面积栽培。
  此外还有珍珠、水晶、红拔等番石榴品种。
  2.菠萝
  1995年种植面积7.6万亩,产量3万吨左右。1997年种植面积6.91万亩,采摘面积5.14万亩,产量4.97万吨。
  菠萝可划分为4个品种群,即皇后类、卡因类、西班牙类和波多黎各类,福建的栽培品种不多,但前三个类群均有。1990年选育了菲选一号品种,从台湾引进一些优良品种,如台农4号菠萝表现良好。
  3.杨桃
  杨桃有酸杨桃和甜杨桃两个品系。全省栽培的均为甜杨桃。云霄下河有原产甜杨桃品种,但经济性状略差,栽培品种均从中国台湾或马来西亚引进,由于大多引种都是民间性质的,所以品种名称比较混乱,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较为普遍。主要栽培品种有台农一号、台湾软枝、马来西亚香蜜。
  其他少量引种甜杨桃有水晶蜜杨桃、马来西亚4号杨桃、蜜丝甜杨桃,青厚敛种等也有。
  4.芒果
  福建省芒果传统的主产区集中在安溪、甫田、福州等地,自1999年春季大冻害后,全省芒果生产走人低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5万亩下降到1.2万亩,总面积下降了73.3%。1999年以后,芒果的主产区也由传统地区向栽培最适宜区闽南发展,主要集中在漳州、泉州、莆田、福州等地。
  主栽品种有金煌、紫花、桂香、吕宋等,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了台农1号和台农2号两个早熟品种。福建省芒果成熟期在8—10月,属于中国芒果产区晚熟区域,发展晚熟芒果更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5.番木瓜
  福州市郊及以南各县有规模栽种,庭院式村落有零星种植,在闽南尤为普遍。2005年全省种植面积30多万亩。
  福建番木瓜栽培的品种较多,但大多是从境外或省外引进的,主要品种是台农2号和马来西亚番木瓜。
  6.火龙果
  火龙果原产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先传入中国台湾,再由台湾改良,于1998年从台湾引进。福州地区有种植,莆田、漳州地区种植面积较大。
  火龙果按果皮果肉颜色可分为红皮红肉、红皮白肉、黄皮白肉三类,各地栽培的主要品种有红皮红肉、红皮白肉,主栽品种有尊龙、祥龙、白玉龙等。
  7.余甘子
  余甘子在福建有10个种及1个变种,但可作鲜果食用的仅余甘子一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和云南。余甘子在福建省仍处于野生与半野生状态,1979年以前全省仅3个县有人工栽培,1993年后全省已有22个县(市)栽培,以惠安、莆田、南安为主产区,晋江、泉州、安溪、云霄、龙海、长泰等县(市)也多有种植。据2003年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调查,种质资源广泛分布于诏安、漳浦、厦门、龙海、龙岩、漳平、晋江、惠安、莆田、福清等海拔50~300米的红壤丘陵、山地。多数为集中连片生长,着生密度高。资源虽然丰富,但缺乏全面的整理和发掘,如惠安的兰丰、粉甘、六月白、秋白、枣甘、玻璃甘、扁甘、甜甘、赤皮白、野生3号、野生119号,莆田的人仔面、算盘子、至号、白本、长穗、柳穗以及安溪的粉油甘等地方种类。
  8.毛叶赛
  毛叶枣作为一种新兴珍稀品种,因其具有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的特性而受果农和消费者欢迎,20世纪90年代后期,平和县首次引进试种成功以后,经六七年示范推广,适宜在福建省南部气候温暖地区推广种植。至2004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万亩,总产量1.8万吨。2001年,东山县引入种植,至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由1000亩发展到1.59万亩,产量14637吨,全省种植的毛叶枣品种主要是从台湾引入的台湾青枣品种群,包括台湾的几个主栽品种碧云、特龙、黄冠、红云、肉龙、高朗1号和福枣等。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2000年4月从台湾屏东地区引入毛叶枣,当年生嫁接苗2个品种,分别是高朗1号、黄冠各100株,定植于漳州市九龙岭经济林良种繁育中心并试种成功。
  9.黄皮果
  在福建市场上销售也大多为本地实生品种,果小,味酸,品质差,主要有章奎种、鸡心种、尖尾种、圆梨、白蜜等地方特色品种。
  福建属黄皮生产的北缘地区,果品上市期与广东、广西等黄皮主栽区相比,具有晚熟优势。生产的黄皮果实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江西、浙江、上海等地,市场容量大,在保鲜、储运、加工跟上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0世纪90年代,从广东、广西等地引进了多个黄皮优良品种,如大鸡心黄皮、无核黄皮等,在省内栽培过程中,初步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状。黄皮病虫害少,栽培容易,产量高。
  10.栗
  在福建作为经济栽培的有板栗、锥栗及日本栗3个品种,尤以大果锥栗品种粒大圆亮、仁大金黄、糯而香甜,有“闽北瑰宝”之称。板栗、锥栗在福建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以前种植较零星分散,规模较小,大多为一些地方品种,种性良莠不齐。1990年,全省栗产量仅2600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批板栗优良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尤其是大果锥栗品种收集、筛选与开发利用,全省栗生产有了较快发展。2005年全省栗栽培面积约100万亩,年产量49134吨,其中锥栗60万亩,年产量35000吨。全省除厦门外,其他地(市)均有种植,产量高低依次为南平、三明、龙岩、福州、宁德、甫田、泉州、漳州,其中南平市2005年产量32499吨,占全省总量的2/3。产量千吨以上产区县(市、区)有建瓯、建阳、长汀、武夷山、大田、松溪、永泰、邵武、闽清、浦城,其中建瓯市规模最大,2005年锥栗面积40万亩,产量14298吨,产值2.〗亿元,2000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前期,长汀、永定、浦城、大田等县相继从浙江、江苏等地引进毛板红、魁栗、九家种、八月香(处暑红)等南方优良板栗品种进行规模发展种植。建瓯市等地开展当地锥栗资源调查收集与大果锥栗品种优选,选出不同熟期、不同品质、不同用途品种达34个,主要有黄榛、油榛、白露仔、麦塞仔、圆蒂仔、北榛、薄壳仔、乌壳长芒、八月香(处暑红);同时,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从日本引进部分日本栗品种。全省栗的栽培以锥栗规模最大,形成以建瓯市为中心,包括建阳、邵武、政和、顺昌、松溪、屏南、泰宁等锥栗栽培集中区;其次是板栗,主产于龙岩、三明、福州三地(市)的长汀、永定、大田、尤溪、沙县、永安、永泰、闽清以及南平市的浦城县(市、区);日本栗仅福州郊区及沙县、延平等地有少量种植。主栽栗品种有毛板红、魁栗、八月香(处暑红)、黄榛、油榛等。
  11.葡萄
  1990年,福建省葡萄种植面积12600亩、产量2668吨。2005年全省实有葡萄面积7.49万亩,产量5.90万吨。主要产地原来集中在福州市郊、福清、宁德等县(市),“十五”期间,主要产地是福安(30825亩、27407吨)、建瓯(8726亩、6500吨)、建阳(8540亩、4737吨)、连江(3155亩、1569吨)、古田(2294亩、1429吨),其他县(市),如龙岩、漳州、泉州等也有栽培。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欧美杂交种、美洲种、欧洲种和山东种近200个品种,经过试种筛选认定欧美杂交种是福建最适宜栽培品种,主要有巨峰、红地球、白香蕉,此外,还有黑奥林、无核白鸡心、红富士、康拜尔早生、藤稔、高妻、京秀、吉香等。
  12.猕猴桃
  福建猕猴桃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建宁县,之后宁化、明溪、古田、埔城等县(市、区)相继有栽培。1990年全省种植面积4500亩,年产量120吨,主栽品种为建科1号、建科2号和武植3号等。
  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种植面积与产量趋于减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后,随着魁蜜、庐山香等大果型中华猕猴桃以及金魁、米良1号、徐冠等美味猕猴桃引种成功与示范推广,种植面积与产量有所增加,但总体规模不大。2005年全省种植面积7851亩,年产量3406吨。分布区域较窄,在全省9个地(市)中7个地(市)种植,三明、南平两地种植规模相对较大。2005年,种植面积在百亩以上规模县(市、区)仅有建宁、浦城、明溪、光泽、邵武、顺昌6个县(市)。其中以建宁县规模最大,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4569亩、2694吨;埔城县其次,种植、产量分别为2172亩、344吨。主销区为广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大中城市。
  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宁县从野生优株中筛选出的建科1号、建科2号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从江西武宁县野生优株中筛选出的武植3号等中华猕猴桃品种为主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宁县农业部门等单位相继从江西、湖北、安徽、河南等省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引进早鲜、金丰、魁蜜、庐山香、通山5号等中华猕猴桃品种以及金魁、米良1号、徐冠、徐香、97-1、秦美等美味猕猴桃品种,其中以魁蜜、庐山香、金魁、米良1号、徐香等推广种植规模较大。20世纪中期之后逐渐成为主栽品种的有魁蜜、庐山香、建科1号、金魁、米良1号、徐香等。
  13.无花果
  无花果寿命长、投产快,当年栽培,当年结果,三年生幼龄树株产可达25公斤。中国除东北、西藏和青海外,福建省南部均有无花果分布,但大多只作为观赏或庭院栽培,较少进行大面积集约化栽培。主要栽培品种有本地紫果、A132、玛斯义·陶芬、布兰瑞克、B110等。
  14.番荔枝
  厦门、漳州等地引进番荔枝各品种,其中引种表现较好的并得以推广的主要栽培品种有普通番荔枝、秘鲁番荔枝、圆滑番荔枝、刺番荔枝和杂交番荔枝。
  15.莲雾
  全省种植的主要品种为台湾选育的黑珍珠莲雾,黑珍珠莲雾形状类似小型柿子椒,模样雅观,表皮呈深红色,带有蜡质光泽,果肉含海绵质、利水可口,质脆味甜,且有淡淡之苹果香,品质极优,非一般水果可以比拟。此外,还有粉红色种、深红色种、白色种、青绿色种、淡红色种等高品性栽培品种。
  16.人参果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和厦门植物园均有引种种植,为新兴的特种果蔬。人参果喜温、喜光、喜肥,适宜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中生长;适宜温度15℃~28℃,可不断开花结果,适应温度范围81~35℃,35℃以上生理功能紊乱,8℃以下生长停止,0℃以下受冻死亡;叶长卵形,在茎上单叶轮生;自花授粉,聚伞花序,花呈白色,淡紫色至紫色;幼果白色,圆形,有塑料光泽,成熟时为淡黄色至黄色浆果并带有紫色条斑,外形为圆锥形,中间有一凹陷,外观似陀螺,晶莹剔透,有玉质感,上单叶轮生;自花授粉,聚伞花序,花呈白色,淡紫色至紫色;幼果白色,圆形,有塑料光泽,成熟时为淡黄色至黄色浆果并带有紫色条斑,外形为圆锥形,中间有一凹陷,外观似陀螺,晶莹剔透,有玉质感,直径8~12厘米,单果重为150~250克,最大可达750克。
  17.樱桃
  20世纪80年代前,撄桃一直处于庭院栽培状态,且仅限于原产中国的软肉型小樱桃种类。20世纪80年代引进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櫻桃,甜樱桃的商业栽培逐步在福建的部分地区种植。品种以中国的红灯、龙冠,欧洲和美洲选育的品种拉宾斯、先锋、早大果、艳阳、美早、萨米脱等为主。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