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制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75
颗粒名称: 三、栽培制度、技术
分类号: R28
页数: 2
页码: 173-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中草药的栽培制度与栽培技术。
关键词: 栽培技术 中草药 福建省

内容

(一)栽培制度
  1.间作
  (1)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搭配
  品种搭配时,在株型方面可选择高杆与矮杆、深根与浅根植物搭配。在适应性方面,利用植物喜阳与喜阴或耐阴搭配。同时还应注意根系分泌物要互相无害等。根据间作植物种类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林药间作,即果药、林药暗混作,以林为主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药材生产。在果、林种植之初或果、林郁闭度不大的情况下,选择推广种植耐旱或中生矮杆植物如射干、丹参,后期可种植喜阴或耐阴植物如半夏、金钱草等。
  第二,农作物与药用植物间作,如山麦冬与玉米等。
  第三,药药间作,即两种药用植物进行间作。
  (2)建立合理的密度和田间结构
  进行间套作时,要有主次之分,处理好植物间的矛盾,保证间作植物平衡生长,在田间管理时,区分植物的不同要求。
  2.轮作
  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连作往往引起土壤肥力不平衡、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而减产,因此尽量避免连作。
  药用植物轮作应注意的问题。正确选择前茬是轮作的中心问题,因为种植对前茬植物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选择得当才能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优质高产。
  叶类、全草类药用植物,如板蓝根等要求土壤肥沃,需氮肥较多,推广选择以豆科或蔬菜作为前作。
  用小粒种进行繁殖的植物,如桔梗、白术等,播种覆土浅,易受杂草危害,推广采用以豆科或收获期较早的中耕作物作为前茬。
  (二)栽培技术
  1.调节田间植株密度
  合理密植要求在单位面积中有一个适宜的苗数,主要包括间苗、补苗等。间苗的原则是宜早不宜晚,去劣留优,分次进行,最后一次间苗中定苗。在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苗。
  2.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达到疏松土壤、保持土壤水分、消灭杂草的目的。中耕的深度依药用植物的种类、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而异。如深根类药用植物宜深耕,而对浅根植物宜浅耕,甚至不中耕,如太子参等。3.灌溉与排水
  灌溉与排水是调节植物对水分要求的重要措施。应根据土壤墒情、生育适时灌溉。通常播种后要求土壤湿润,苗期节制用水,促进根系下扎,以利培育壮苗;封行后需水量增大;花期对水分要求较严,过多常引起落花,过少则影响授粉受精作用;果期可适当湿些。同时,还应根据植物特性及收获目的确定是否灌溉。田间积水应及时排除,对怕积水的药用植物尤为重要。
  4.追肥
  追肥是保证药用植物在整个生育期间不断获得养分的方法。追肥的时间、种类和数量应根据植物的种类、生育情况、气候条件、土壤因素等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根及根茎类和豆科类药用植物宜多施磷肥、钾肥;叶类和全草类药用植物多施氮肥以促进生长;花、果期宜多施磷肥、钾肥以促进成熟和子实饱满。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穴施及叶面追肥等。
  5.植株调整
  (1)打顶与摘蕾
  打顶可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的生长,或控制主茎生长,促进分枝。如菊花采用打顶的措施来促进多分枝,增加单株开花数。对于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开花结果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常把摘蕾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如白术、浙贝母等。
  打顶与摘蕾都要注意保护植株,不能损伤茎叶或牵动根部,也不宜在雨天或有露水时进行,以免引起伤口感染等病害腐烂。
  (2)整形与修剪
  对木本植物来说,整形是通过修剪来控制幼树的生长,合理配置和培养骨干枝,以便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而修剪是在土、肥、水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自然条件、树种的生长习性和生产要求,对树体内养分分配及枝条的生长势进行合理调整的一种管理工作,可借鉴果树整形修剪技术。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