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甘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甘蔗
分类号: S566.1
页数: 6
页码: 147-1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1991年到2005年甘蔗种植、分布、品种、育苗、推广、栽培技术等。
关键词: 工业经济 作物 甘蔗 福建省

内容

一、面积与分布
  (一)面积
  1991—2005年,福建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为1991年,面积为80.1万亩,比历史最高1985年下降了27.12%;甘蔗总产量为385.4万吨,比1985年下降了28.18%;亩产4811公斤,与1洲5年的亩产4881公斤基本持平。甘蔗种植面积最小的年份为2000年,萎缩到21.6万亩,总产量仅为82.71万吨,比1991年减少了302.69万吨,下降了78.54%;甘蔗单产3829公斤,比1991年减少了982公斤,下降了20.42%。甘蔗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的是长泰县和华安县,2001年长泰县和华安县分别为3.1万亩和1.8万亩,到2005年长泰县和华安县分别为4.5万亩和2.6万亩。
  全省有50%以上的果蔗是黑皮果蔗“拔地拉”,30%是一些地方品种,如同安果蔗、大田雪蔗、永安果蔗、马鞍果蔗等;20%左右为果蔗、糖蔗兼用及省外引进的品种,如闽选703、闽糖86—05、黄皮蔗、白玉蔗等,这些由福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收集并提供蔗种。在漳州产区长泰县、华安县、漳浦县、芗城区推广品种有同安果蔗、黄皮蔗及果蔗、糖蔗兼用加工型闽选703、闽糖86—05等。在闽北产区大田县、永安县,推广大田雪蔗、永安果蔗;仙游、闽侯、福清、长乐等地推广拔地拉脱毒种苗。
  1991年全省果蔗种植面积大约在6万亩左右,总产量为17万吨。1998年发展到10万亩,总产量达26万吨。进入21世纪后,果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全省果蔗种植面积为9.94万亩,总产量为27.88万吨,亩产2805公斤;到2002年全达到11.53万亩,总产量为36.69万吨,亩产3182公斤。
  (二)分布
  蔗糖甘蔗基地主要集中在漳州地区的华安、长泰、南靖、漳浦、芗城和仙游等地。果蔗分布范围较广,多者数十亩甚至几百亩成片栽培,少的在房前屋后种植。—般是春种冬收,不留宿根。各地栽培的果蔗,主要是就地供应市场需要,数量大的,外销到上海、浙江和江西等地。
  二、品种
  (一)品种资源征集研究
  针对中国甘蔗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从印度和美国两大国际甘蔗种源中心和澳洲、巴西、法国等20多个甘蔗生产国引进、鉴别具有遗传多样性的5个种及其后裔的特异种源,丰富了中国甘蔗基因库。
  1991—2005年,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通过引种和对省内甘蔗野生种的搜集,1994年建立了包括甘蔗野生资源圃、地方果蔗资源圃和栽培品种资源圃3部分的甘蔗种质资源圃500份,是当时全国品种数最多的果蔗资源圃。其中栽培品种资源圃有古巴63份,印度10份,美国15份,毛里求斯14份,菲律宾13份,澳大利亚10份,其他国家和地区41份,中国台湾20份,海南21份,其他蔗区112份,计319份。野生资源圃有割手密94份,斑茅29份,蔗茅3份,河八王属1份,芒3份,象草2份,中国种竹蔗7份,大茎野生种1份,印度种1份,计141份。地方果蔗资源圃有热带种与地方果蔗40份。
  在对保育的甘蔗种质资源有关特征特性、染色体、同工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建成的当时国内最现代化的甘蔗开花诱导光周期室和杂交玻璃温室,成功研究出一整套适合亚热带地区的甘蔗开花诱导技术。1991—1995年,通过光周期诱导开花,辅之蓝光与远红外光照射,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自行培育杂交组合390个,杂交花穗492个,培育实生苗数近20万株。其中远缘杂交组合30多个,实生苗近万株,获得了栽培品种河八王属的属间杂交后代和栽培品种、热带种的一批种间杂交后代,筛选了一批优异中间材料。
  (二)品种选育
  “八五”期间,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和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参加国家“八五”甘蔗育种攻关,选育新台糖10号、福农83-61、闽糖86-05等一批甘蔗良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其中新台糖10号于199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甘蔗品种。
  “九五”以来,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取得“九五”国家甘蔗育种攻关、“十五”国家863甘蔗新品种选育课题的主持权,组织全国主要甘蔗育种单位进行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1997—2005年,全国7个甘蔗育种单位共推荐了65个甘蔗品种进行6次国家甘蔗品种区试。通过国家甘蔗品种区试和生产示范,福农83—36获后补助一等奖;福农81—745、闽糖88—103获后补助二等奖。福农91-4621(国审糖2002007)、福农91—3623(国审糖2002008)、新台糖16号(国审糖 2002009)、新台糖22号(国审糖2002010)于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其中福农91—4621、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3个品种获国家补助。
  2005年,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和省农科院选育的福农94—0403(国鉴蔗2005009)、福农95—1702(国鉴蔗2005010)、闽糖86—2121(国鉴蔗2005013)、闽糖92—649(国鉴蔗2005014)等4个甘蔗新品种通过国家甘蔗品种认定。福农91-4710(闽认糖2003001)、福农94—0403(闽认糖2003002)、福农95—1702(闽认糖2003003)、闽糖86-2121、闽糖92—649通过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闽糖92—649是中早熟品种。1998—2001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蔗量7.26吨,每个榨季平均蔗糖分15.34%,分别比闽糖70-611增产22.73%和提高1.2个百分点,增糖35.2%。闽糖86-2121为中晚熟品种,1997—2002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蔗量7.78吨,每个榨季平均蔗糖分14.58%,分别比闽糖70-611增产22.91%和提高0.23个百分点,增糖24.45%。
  福农94—0403是早熟品种。11月中旬成熟,比闽糖70-611早熟15~20天左右。在福建蔗区多点试验平均亩蔗茎产量8633.3公斤,比闽糖70-611增产23.5%;平均亩含糖量为1323.3公斤,比闽糖70-611增产26.83%。亩生物量12333.3公斤,比闽糖70-611增产23.5%;平均总可发酵糖含量3112.7公斤/亩,比闽糖70-611增产24.16%,总可发酵糖含量最高达3558.7公斤/亩。以上品种被作为新一代当家品种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试种示范。
  福农95—1702是早熟品种。工艺成熟期比闽糖70-611早熟25天左右,福建蔗区多点试验平均亩蔗茎产量8514公斤,比闽糖70-611增产21.08%,平均亩含糖量1345.3公斤,比闽糖70-611增产33.42%。丰产性、稳产性好,蔗糖分含量高,抗黑穗病和花叶病,抗旱能力强。“十五”期间,全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是闽糖86—05、新台糖16号、闽糖76-2、新台糖10号和闽糖70-611,在全省形成以闽糖86—05、新台糖16号为龙头,配以闽糖76-2、新台糖10号(福引83-13)、新台糖25号(福引24号)等甘蔗新良种的甘蔗品种布局,打破了闽糖70-611为单一当家品种的格局,完成了全省甘蔗良种化第3个阶段变革。
  资料来源: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统计资料。
  (三)品种推广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省种甘蔗水田与旱地的比例从7:3变为3:7,亩产保持在5吨左右。1999一2005年,
  水田种甘蔗的比例又逐步上升,繁育、示范、推广新台糖16号,占全省种植甘蔗面积的30%,亩产量6.92吨。
  在全国甘蔗品种原种基地项H的支持下,经过示范,筛选出以闽糖86-05、新台糖16号为主,闽糖70-611、闽糖76-2、闽糖88—103、闽糖92—505、福农81—745、福农94—0403、福农95—1702、新台糖(ROC)10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等相互补充、搭配的推广应用品种。
  省农业厅工业原料站(后合并为热作技术队)进行了《新台糖16号引种试验和繁育推广项目》,1997年提出并制定技术实施方案,得到立项。引进的新台糖16号甘蔗新品种,经过区试和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出早熟、高糖、高产、农艺性状优良、抗倒、抗病等特性。为了加速成果转化,尽快扩大面积,采用常规夏繁技术结合茎尖组培快繁技术,使繁殖系数比常规提高15~27倍,大大加快推广步伐;并且率先进行甘蔗良种繁育与推广机制的创新,到2002年该品种推广面积已占全省植蔗面积的30%。1997—2002年,新台糖16号累计推广面积9.04万亩,平均蔗茎产量69U公斤,亩增产蔗茎产量755公斤,总增蔗茎产量68252吨;平均蔗糖分提高0.35%(绝对值),亩增产糖量0.12吨,总增产糖量11150.67吨,新增产值4520.18万元,新增利税326.14万元,产生社会效益达4846.32万元。
  省农业厅工业原料站承担的项目有国家“九五”第二批糖料(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实施时间为1999一2000年;“十五”期间第一批国家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时间为2001—2002年;国家“十五”期间第二批福建省甘蔗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项H,实施时间为2003—2004年。通过基地的项目建设,良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亩增产量0.5~1.0吨,收购价每吨提高15~20元,使蔗农每亩增收150~200元。
  “十五”期间全省果蔗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主要栽培品种有福州马鞍果蔗、同安泉蔗、大田雪蔗、永安果蔗、华安果蔗、福安果蔗、崇安果蔗、浦城果蔗、松溪果蔗、连江果蔗、古田果蔗和黑皮果蔗。在福州市郊和闽南一带,栽培果蔗主要品种有福州白眉蔗(还称白蔗,原产福州市郊马鞍村和马坑村)、同安黄皮果蔗和闽南从国外引进“拔地拉”黑皮果蔗。在白眉果蔗中,又分白眉蔗、将乐蔗、藤蔗和猴王蔗等品种,其中以白眉蔗种植面积最大,质量最优。闽北主要栽培的果蔗品种为黑皮果蔗、大田雪蔗、永安果蔗。
  三、栽培技术
  甘蔗与果蔗的栽培技术,有所改革创新,在选用良种的前提下,抓好整地作畦,合理密植,地膜覆盖、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1995年,省农业厅工业原料作物站开展“福建省旱地甘蔗速生快长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经10年试验、示范、推广,使60万亩的技术示范旱地甘蔗平均单产从不足4吨提高到4.8吨。甘蔗种植面积由原来的水田蔗占70%,旱地蔗占30%,改变为旱地蔗占70%,水田蔗占30%,糖料甘蔗平均亩产保持在5吨,旱地蔗平均单产超过全国的水田蔗平均水平。该技术要求地膜冬春播,选用早熟品种,松深耕(不翻乱耕作层),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田管等综合配套技术,保证了早播安全早生快发,增大蔗田土层涵水量,提高防、抗旱能力,提早30~45天在丰雨的初夏进入拔节,实现高产稳产。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