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区与茶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54
颗粒名称: 一、茶区与茶类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4
页码: 129-132
摘要: 本文主要记述了福建省茶区的分布、茶叶的种类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工业经济 茶叶 福建省

内容

(一)茶区
  1.闽东茶区
  包括宁德市的9个县(市、区)、福州市的7个县(平潭县除外)及晋安区,2005年茶园总面积占全省的37.29%,茶叶产量占全省的37.3%。该区主产録茶,1991年绿茶产量占全省绿茶总量的86.59%;2005年绿茶产量5.56万吨,占全省绿茶产量的62.6%。该茶区也是红茶、白茶的主产区,“坦洋工夫”红茶、“白琳工夫”红茶分别产自福安和福鼎。福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白茶之乡”,是白毫银针的原产地。除了传统的茶类外,也有再加工茶茉莉花茶和工艺茶。
  1991—2005年,全区茶园面积由66.77万亩,增加到86.86万亩,产量由2.07万吨,增加到6.27万吨。全省茶园面积超10万亩的县(市、区)共5个,其中3个县(市)在闽东茶区,福安市16.87万亩,福鼎市15.48万亩,寿宁县11.55万亩,分别列全省的第二、第三、第四位;产量超过1万吨的县(市、区)全省仅3个、闽东占2个,其中福安13363吨,福鼎11087吨,分别列全省第二、第三位。
  2.闽北茶区
  包括南平市辖区的10个县(市、区)。2005年全区茶园面积占全省20.27%,茶叶产量占全省的18.66%。武夷岩茶、闽北水仙、“政和工夫”红茶,都产自闽北茶区,闽北还盛产绿茶,以及白茶。政和的白牡丹、建阳的寿眉、贡眉白茶,品质优良。
  1991—2005年,全区茶园面积由41.69万亩发展到47.22万亩,产量由2.10万吨,增加到3.45万吨。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是武夷山市和邵武市,武夷山茶园面积从2.74万亩增加到9.49万亩,产量从1134吨增加到6822吨;邵武市茶园面积从2.74万亩增加到4.65万亩,产量从1211吨增加到4683吨。2005年,全区绿茶产量1.86万吨,占全区总产量的54%。2005年,乌龙茶产量1.41万吨,占全区总产量的40.89%。
  3.闽南茶区
  包括厦门、漳州、泉州、莆田4个市的20个县(市)、区(除东山、石狮外)。2005年茶园总面积占全省的29.1%,茶叶产量占全省的34.25%,居全省首位。其中乌龙茶产量6.24万吨,占全省的72.6%。其他茶类不足1000吨,市场上流行的颗粒形乌龙茶,主要产自闽南茶区。有铁观音、黄金桂、佛手、白芽奇兰、八仙茶、闽南水仙、本山等。
  1991—2005年,茶园面积由44.93万亩增加到67.75万亩,茶叶产量由1.47万吨增加到6.33万吨。全省第一产茶大县安溪(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产茶大县)2005年茶园面积24.23万亩,产量24.60万吨,每亩平均卓产超过100公斤,其乌龙茶产量占全省的28.69%。华安县1991年茶园面积9942亩,茶叶产量226吨;2005年茶园面积9.48万亩,茶叶产量7480吨。
  4.闽西茶区
  包括龙岩、三明的18个县(市、区)。2005年茶园总面积占全省的13.3%,产量占全省13.1%。该区属多茶类区,以绿茶、乌龙茶为主,红茶、白茶也有少量生产,有漳平水仙茶饼、武平炒绿、大田高山乌龙茶、针螺等产品。
  1991年茶园面积25.76万亩、茶叶产量8801吨。2005年,茶园面积达31万亩,产量2.42万吨;其中绿茶产量从3998吨增至14468吨,乌龙茶产量从4124吨增至8539吨。龙岩新罗区境内于1999年建立“云顶观光茶园”,占地3000多亩,是全省首家集茶叶生产加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茶业综合经营单位。(二)茶类
  1.绿茶
  全省主要生产烘青绿茶,其次为炒青绿茶(含半烘炒)。
  2005年全省产量8.89万吨,占茶叶总量的48.11%。其中60%左右为烘青绿茶,40%左右为炒青绿茶和半烘炒绿茶,还有少量蒸青绿茶。蒸青绿茶主要出口日本,产量不稳定。晒青绿茶是古老的生产方法,仅部分山区农民还保留这种传统。
  绿茶产区分布较广,全省有48个县(市、区)生产绿茶,主产区是闽东茶区,其次为闽北茶区、闽西茶区。较著名的产品有福安明前烘青绿茶、宁德天山绿茶、福鼎白毛猴、三明针螺、福安六杯香、武平炒绿、松溪蒸青绿茶、罗源七境堂炒绿等。
  2.乌龙茶
  2005年全省乌龙茶产量8.57万吨,占茶叶总量的46.49%。其中卷曲颗粒形乌龙茶(又称南式乌龙茶)约7万吨,占乌龙茶总量的81.5%;条形乌龙茶(又称闽北乌龙茶)约1.4万吨,占16.5%左右;台式乌龙茶产量约占2%。卷曲形南式乌龙茶以安溪为代表,主要产品有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黄金桂、毛蟹、本山,以及新品种茗科1号(俗称金观音)、丹桂、金萱等;条形乌龙茶主要产区为武夷山、建瓯、建阳,沙县、政和、邵武等等地,主要产品有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矮脚乌龙等;台式乌龙茶主要分布闽南茶区及闽西部分县(市),主要产品有冻顶乌龙、文山包种,因产量不多,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市场;漳平水仙茶饼是全世界唯一的乌龙紧压茶,其产品品质风格与以上三类均有较大区别,自成一体,因其产量少,市场上较为少见。
  全省生产乌龙茶的县(市、区)有48个,只产乌龙茶的县(市、区)有15个。乌龙茶产量最多的是闽南茶区,产量6.23万吨,占全省72.6%;其次是闽北茶区,产量1.41万吨,占全省16.4%;闽西茶区产量0.84万吨,占全省9.73%;闽东茶区仅0.09万吨,占1.1%。
  3.红茶
  全省有著名的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俗称三大闽红工夫红茶。坦洋工夫产地是福安社口坦洋村及其周边茶区;政和工夫产地包括政和、松溪、建阳等;白琳工夫产地是福鼎市白琳镇,已扩大到福鼎全市。小种红茶原产武夷山桐木关,原产地生产的产品称正山小种,其他周边地区的产品统称烟小种。分级红茶又称红碎茶,仅松溪、政和还有极少量产品。
  全省生产红茶的茶区共24个县(市、区),2005年红茶产量1652吨,占全省茶叶总量的0.89%。年产量超过100吨的县(市)有5个,分别是武夷山390吨、福鼎257吨、福安133吨、沙县147吨、建阳114吨。4.白茶
  主要产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以及新工艺白茶。白毫银针主产于福鼎,白牡丹主产于政和、福鼎,寿眉、贡眉主产建阳,新工艺白茶以福鼎为主。白茶生产区域较小,产量不多证。
  5.花茶
  产量最多的是茉莉花茶。1991年全省茉莉花产量为1.61万吨,可加工茉莉花茶3.2万吨。1986—1995年是全省茉莉花茶生产的第2个高峰期,从1996年开始,大量茶坯运往广西窨制花茶。2005年,全省茉莉花产量1.25万吨,仅能提供1.8万吨茶坯的窨制需要。
  6.砖茶
  砖茶属于黑茶类,是边销茶。1997年前后,光泽县与新疆地方病研究所合作,研制“加碘砖茶”,小作坊半机械生产。后因工厂火灾造成严重损失,从此无力恢复生产。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