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杂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4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杂粮
分类号: S51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本节记述福建省粮油作物杂粮,其中包括了玉米、高粱、粟类等。
关键词: 福建省 粮油作物 杂粮

内容

一、玉米
  1991年以后,传统的饲用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鲜食玉米及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自2002年起,省种子总站组织了福建省鲜食玉米区试以及青贮玉米区试,以加速培育、筛选适应本省自然生态条件的玉米新品种,规范玉米种子市场。省农科院协同省农业厅在全省范围组织各种种植类型的生产丰产示范片,开展基层农技员、种植农户技术现场观摩及技术培训。2004年,全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已增至56.62万亩,单产也由1991年的104.42公斤增至2004年的220.0公斤。2005年玉米种植面积58.69万亩,产量13.18万吨,单产224.6公斤。
  (一)品种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省主栽品种为掖单13、烟单14、中单2号及鲁玉1号等,其中掖单13种植面积在年均5万亩以上。主要集中的南平、三明两市,以种植青贮玉米和糯玉米为主,主推品种有白顶1号、农大108及闽玉糯1号、苏玉糯1号、沪玉糯1号等。
  (二)种植方式
  1990年以后,玉米种植方式主要是清种,主要种植类型有轻型节本增效栽培、无公害栽培、高山反季节栽培、闽南冬季反季节栽培。
  (三)栽培技术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并与其他类型玉米有效隔离的田块种植。春玉米在3月中旬,地温在12℃以上即可播种;夏玉米在5月播种;秋玉米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闽南冬玉米在12月中旬至下旬播种,每亩密度3800株左右。磷肥一般和有机肥放在一起做基肥一次施用,苗肥(3~4叶期)用钾肥施用,氮肥用于苗肥、壮秆肥和穗肥施用,并增施有机肥。玉米苗期怕涝,后期怕旱,及时防治玉米病虫害,适时采收。
  二、高梁
  1991年种植面积为4.82万亩,2004年为4.39万亩,单产145~155公斤,年总产量1.18万~1.19万吨。
  (一)品种
  福建省高粱种植品种多为农家种,如金黍、矮蕃黍等,零星种植一些杂交种,如晋杂5号,忻杂3号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省农科院耕作轮作研究所分别从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湖黍早及川高3号进行试种,在惠安、仙游一带推广面积1000多亩。
  (二)种植方式
  主要在闽南地区种植,多安排间作套种种植,主要种植方式有甘薯间高粱、花生套高粱(高粱植于沟底)、花生间高粱(高粱植于畦中)。种植水平最高的是惠安、南安、仙游等县(市)。惠安县黄塘半岭村常年种植高粱200亩以上,采用花生间套种高粱,亩植1500株左右,平均亩产高粱78公斤,花生235公斤。
  三、粟类
  20世纪90年代后,粟类作物无成亩规模种植,只零星种植于旱坡地或海滩垦地。2004年全省种植面积为1000亩左右。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