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42
颗粒名称: 四、其他
分类号: S53
页数: 2
页码: 114-115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粮油作物薯类,其他薯类的介绍了薯蓣(山药)、魔芋、焦芋。
关键词: 福建省 粮油作物 薯类

内容

(一)薯蓣(山药)
  1991—2005年,全省薯蓣种植面积每年大约20万亩,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薯蓣品种和分布区域大致没有什么变化,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和机械化耕作的推广,薯蓣在产量和外观品质有较大改观,增施有机肥和合理使用磷、钾肥使薯蓣的产量明显提高,一般产量在1750~2250公斤/亩。采用挖掘机开沟,使土壤疏松,生产出的薯蓣个大,商品性有较大提高。省农科院作物所、永安市农业局等单位合作,从地方品种中筛选出安砂小叶薯和安砂大叶薯并进行了品种鉴定,另外永安、将乐、明溪、清流、长汀和建阳等县(市)都已建立薯蓣生产基地,主要供应福州、厦门、上海市场以及出口东南亚。
  (二)魔芋
  魔芋属半阴性植物,要求温热、湿润和半荫蔽的生态环境,从热带雨林到温、凉地带山区均能种植,生长期为160~200天。1991—2005年,全省每年种植面积大约在6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周宁、寿宁、柘荣、福鼎、建瓯、建阳、浦城、闽清、建宁、泰宁、连城、武平等县(市)。其中周宁县魔芋产业发展较快,加工成品数量较多,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其他地区大多数为农户零星种植,自产自销。
  (三)焦芋
  蕉芋,又名蕉藕、姜芋,茎秆粗壮高大,叶片宽阔,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一般每亩产量达1.3~2吨,高的可达3.3~5吨。1991—2005年,全省蕉芋种植呈零星分布,多数为农户少量种植于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其中较有名的是武夷山蕉芋,在3月下旬至4月播种。用球茎繁殖。每亩种植密度1000~1200株。选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多施有机质基肥。每年11月至翌年1月采收。单产量每亩2.5~3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