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41
颗粒名称: 三、木薯
分类号: S533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粮油作物木薯的产区与品种,栽培技术、栽培制度、种植面积、产量情况等。
关键词: 福建省 木薯 薯类

内容

(一)产区与品种
  1.产区
  主要分布在富屯溪和闽江中下游以南诸多县(市)的农用旱地和少量溪河旁平地,以三明、龙岩、漳州和泉州等市种植最多。20世纪90年代后,栽培面积1万亩以上的有大田、明溪两县,3000~10000亩的有永春、仙游、永定、诏安、长汀、上杭、德化和华安等县(市)。其他县(市)只局部小面积种植。2005年全省木薯种植面积28万亩,鲜薯亩产2800~3200公斤。
  2.品种
  各地沿用原有品种如红尾种、白心种、海南红心种、印尼种细叶种、马来红、华南124、华南4031、华南201等品种。2000年以后,大田县从海南热作院引进华南205、两院3号、两院4号、两院7号、两院12号、B83、A262、A265、G12911、B103等品种,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桂经引983、桂经引1号、桂经引2号、SC911、ZM8229、ZM8013、BRA900、ZM8316、华南5号、华南6号、华南7号、华南8号、华南9号、华南10号,其中华南9号和ZM8229为食用品种。
  (二)栽培
  1.栽培制度
  1991年以后,木薯栽培制度还是以轮作、连作为主,少数为间套种,低海拔山地有木薯→甘薯,木薯→花生,木薯→其他旱作物以及连作木薯。木薯主要以清种为主。大田、明溪等县推广木薯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
  2.栽培技术
  木薯多为春植,收获期多在每年11月至翌年2月。选择新鲜,色泽鲜明,充分成熟,粗壮密节,髓部充实并富含水分,芽点完整,不损皮芽,无病害的种茎进行种植。种植方式有平放、斜插和直插。密度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植800~1000株为宜,最密不宜超过1600株。木薯对氮和钾的要求最高,其次是磷、钙和镁。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的比例以5:1:5为好。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