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栽培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36
颗粒名称: 五、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水稻栽培技术,其中包括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和抛秧技术、少免耕栽培技术、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再生稻栽培技术、超级稻栽培技术等。
关键词: 福建省 品种 水稻

内容

(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和抛秧技术
  该技术起源于日本北海道,所培育的秧苗具有抗逆力强,分蘖成穗率高和穗、粒、重产量结构协调等优势,增产效果显著。同时,还节约秧地、省工省本。1992年福建省开始引进、试验、示范,199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1997年,福建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2000年,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和抛秧技术的增产率和覆盖率继续提高。全省推广面积共达864.3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47.4%,比1999年增加3.8%。水稻旱育秧技术共推广591万亩,水稻抛秧技术推广272万亩。
  (二)少免耕栽培技术
  1997年,开始引进研究水稻少免耕栽培技术,并在古田县进行连续3年的中稻免耕直播定位试验,2000年起在上杭、永定、南安、莆田、福清、顺昌、光泽、建阳等县(市)对水稻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开展试验、示范,至2005年,水稻少免耕栽培技术在各地示范。单季稻种植区已成为少免耕技术推广的重点区域,每年应用面积在70万亩左右。免耕抛秧在双季稻中以双晚稻为主,每年应用面积在15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龙岩市。免耕直播技术还处在示范阶段,2005年示范面积3.8万亩,基本上是采用水直播。
  (三)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经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国家、省级商品粮基地和“三不挂靠”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0.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19.5万亩,提高粮食生产能力30多万吨。同时各地还建立了一些科技示范园地。2000年,全省共投入资金2.09亿元,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77万亩,改造后每亩每年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6公斤;项目区初步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旱涝保收的农田。
  (四)再生稻栽培技术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批头季产量高和再生力强的杂交稻组合的问世、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耕作制度的形成、栽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再生稻在福建省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
  1991年,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60.68万亩,总产量8342.40万公斤,至1995年面积稳定在50万~65万亩,产量从1991年的137.49公斤/亩,提高至1995年的162.1公斤/亩。1996—2001年,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年种植面积80.53万~%.50万亩,单产至2001年已达243.50公斤/亩。此后,全省再生稻种植面积有所回落,2002年为87万亩,2003—2005年维持在68万~77万亩,但单产仍继续提高,至2005年达252.00公斤/亩。
  2001—2002年,省农业厅在尤溪、福安、武夷山等3个县22个乡镇实施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应用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63.42万亩,头季稻平均单产557.4公斤/亩,再生季平均单产260.2公斤/亩,合计年平均单产817.6公斤/亩。
  (五)超级稻栽培技术
  福建省1996年起参加全国超级稻育种攻关,育成一批达标品种。农业部正式确认福建省三个超级稻品种为Ⅱ优明86、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另有4个达标或近于达标的品种,即省农科院育成的特优175、Ⅱ优航148,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Ⅱ优1273、Ⅱ优1259。上述7个超级稻品种在全国合计推广1395万亩,占全国超级稻栽培面积的23%。其中在福建省推广260万亩。
  高产、超高产栽培的总目标是建立生物量高和库容量大的群体,主要栽培技术是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适当早播早栽,将生育中、后期调节在强光多照、昼温适中夜温低的季节,以大幅度增加中、后期的群体生长率和干物质积累;推行稻草堆肥作基肥,不断改良培肥土壤,保持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平衡;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在移栽后20~25天内发足相当于预期穗数的茎蘖数;合理搭配氮、磷、钾化肥,分期施用,有节奏促进,分蘖肥、接力肥、穗粒肥的比率,氮为50:20:30,磷为60:18:22,钾为0:25:75;实施间歇性灌溉,不断向土壤导入氧气。
  烟后稻的超高产栽培技术基本与再生稻头季的相同,但因处于高温季节,生育期缩短,技术上要求培育短龄嫩壮秧,早管早促早控。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