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稻作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33
颗粒名称: 二、稻作区划
分类号: S511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稻作区划,其中包括了闽南稻区、闽东稻区、闽西北稻区。
关键词: 福建省 稻作区划 水稻

内容

(一)闽南稻区
  包括长乐、仙游、永春、上杭等县及其以南的28个县(市、区)。年平均气温19.5℃~21.3℃,≥10℃~20℃积温达55001~65001,双季稻安全生长期可达225~280天,年降水量1000~1700毫米,年日照时数2000~2300小时。平原、沿海一带夏、秋季以水稻为主,冬作为麦→稻→稻、油(菜)→稻→稻、肥→稻→稻三熟制;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甘蔗或甘蔗与水稻隔年水旱轮作;秋季雨水欠缺的地方,发展稻→薯、稻→豆、稻→花生等一年两熟,以改善稻田肥力,提高单产。
  (二)闽东稻区
  分闽东双季稻亚区和闽东北单季稻亚区,包括福州市郊、闽侯、永泰、古田、寿宁、福鼎等15个县(市、区)。平均气温15℃~20℃,福州以北几个县(市)有冬季象征,时间约1.5个月。≥10℃~20℃积温达4200℃~5500℃,双季稻安全生长期可达200~225天,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年日照时数1800~2000小时。单季稻主要集中在周宁、寿宁、屏南、柘荣、古田5个县,其余各县(市)以双季稻为主。闽东双季稻亚区可实行麦—稻→稻、油(菜)—稻→稻、肥—稻—稻、蔬菜稻→稻,或者冬休闲田作为次年早稻秧田。在春季雨水足、秋季雨水少,但水利条件尚可的地带,发展早稻—秋大豆,当年水旱轮作或实行稻、蔗隔年水旱轮作。
  (三)闽西北稻区
  包括浦城、光泽、建宁、武平、永安、德化、政和等25个县(市、区)。平均气温15℃~19.5℃,沿江谷地夏季气温高,酷暑时段长,最高气温达40℃~41℃,每年日平均气温≥35℃有30~40天;≥10℃~201积温达4500℃~5500℃,双季稻安全生长期可达180~225天,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年日照时数1700~1900小时。以双季稻为主,建阳、建瓯、浦城、邵武、崇安、光泽、松溪、顺昌、宁化、建宁、沙县、清流、明溪、泰宁、将乐15个县(市、区)是商品粮基地。发展肥—稻→稻、油(菜)—稻→稻等一年三熟,并重视单季早(中)稻—秋大豆(或薯类)隔年水旱轮作。该区丘陵、山地较多,海拔500~600米的山垅田、山荫田,实行单季早稻或中稻,收获后再种一季秋大豆,冬季再种绿肥或油菜。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