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育与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21
颗粒名称: 一、选育与推广
分类号: S323
页数: 6
页码: 70-75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农业技术良种选育与推广,其中包括了粮食作物、油料作物。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技术 良种推广

内容

(一)粮食作物
  1.水稻
  (1)品种选育、引进
  1991—2005年,共有621个水稻品种参加全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其中省内科研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517个,省外引进的品种104个;早稻品种271个,中晚稻品种350个;常规稻品种177个,杂交稻品种444个;1997年开始有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参加区域试验,1997—2005年共有63个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参加省级区域试验。、
  (2)品种审定
  1991—2005年,全省共审定通过水稻新品种162个,其中,115个水稻品种通过省级审定,47个水稻品种通过设区市级区域性审定,129个水稻品种为省内各科研院校选育,33个水稻品种为省外引进;杂交稻品种125个,常规稻品种37个。审定的125个杂交稻品种中,两系杂交稻品种有7个,分别是福两优63、两优2163、两优2186、金两优36、两优培九、金两优33、两优1019。
  2.甘薯
  (1)品种选育、引进
  1991—2005年,共有140个甘薯品种参加全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其中省内科研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136个,省外引进的品种4个。
  (2)品种审定
  1991—2005年,全省共审定通过甘薯新品种24个,其中,23个甘薯品种通过省级审定,1个甘薯品种通过设区市级区域性审定。23个甘薯品种为省各科研院校选育,1个甘薯品种为省外引进。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区域涵盖福建的有5个,分别为广薯95—145(国审薯2002004)、普薯23(国审薯2002005)、广薯1之8(GS05001—1991)、潮薯1号(GS05014—1984);禺北白(GS05015—1984),通过省审定的23个品种中有金山1255和岩薯5号两个品种同时通过国家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薯2002003和国审薯2001001。
  福建省审定的24个甘薯品种中,抗薯瘟病I型以上的品种有12个,分别是金山57、台薯66、福薯3282、莆薯41、金山584、福薯2号、泉薯647、龙薯1号、泉薯23、金山25、榕薯201、龙薯9号和金山291;兼抗蔓割病瘟病中抗以上的品种有19个,分别是福薯26、泉薯3101、金山57、岩薯5号、金山1255、莆薯41、宁丰408、金山584、福薯2号、泉薯647、龙薯1号、泉薯23、莆薯503、龙薯3号、惠薯6号、泉薯11、榕薯201、龙薯9号、金山291。
  3.马铃薯
  1991年以后,山区自繁自育自用的是克新3号、克新4号、德友一号等老品种,虽然产量高、抗病性强,但薯形不规则,芽眼深,商品性不佳。1995年,开始引种的“紫花851”经闽侯、同安等地实验,平均鲜薯亩产在2000公斤以上,高的亩产可达3150公斤。该品种比较早熟、抗病性强,薯块圆球形,芽眼浅,黄皮黄肉,商品性好,全省种植面积较大。但紫花851在有的年份,也会出现薯皮龟裂现象,造成损失不小。
  (1)品种选育、引进
  福建省开展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起步较晚,200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后才正式开展全省区域试验,2001—2005年,共有31个马铃薯品种参加全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其中省内科研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4个,有鲁引1号、金山二号、晋907—23、闽薯1号;省外引进的品种27个。
  (2)品种审定
  1991—2005年,省审定通过马铃薯新品种6个,省内各科研院校选育的有2个,省外引进的4个。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区域涵盖福建的有2个,分别为中薯4号(国审薯2004001)、中薯5号
  (国审薯2004002)。
  (3)品种推广
  1991—1997年,全省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是克新3号、克新2号、德友1号和克新1号。1998年开始增加种植春薯4号。2000年又增加种植大西洋。2001年开始加大新品种的试验筛选及示范推广力度后,种植的品种进一步丰富,新品种更新更换速度明显加快。
  4.小麦
  (1)品种选育、引进
  1991—2005年,全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间断进行,仅5年有开展试验,共有27个小麦品种参加,其中省内科研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25个,有龙溪6号、龙海627、泉89鉴1、泉麦870373、莆8707、绵阳19、建73、绵阳26;省外引进的品种2个。
  (2)品种审定
  1991—2005年,省审定通过小麦新品种15个,省内各科研院校选育的有13个,省外引进的1个。
  (3)品种推广
  1991—2005年,全省小麦推广种植的面积逐年下降,品种也逐年减少,尤其是1999年后种植面积下降速度逐年加快,2001—2005年累计种植面积不到1996年一年种植面积。
  5.大麦
  (1)品种选育、引进
  1991—2005年,全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间断进行,仅1992年、1993年、1997年、1998年开展试验,共有19个大麦品种参加,均为省内科研育种单位选育的大麦品种。
  (2)品种审定
  1991一2005年,省审定通过大麦新品种7个,均为省内各科研院校选育的品种。
  (3)品种推广
  1991—2005年,全省大麦推广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品种也逐年减少,推广品种以甫田市农科所选育的莆大麦4号、5号和8号为主。2001年种植面积18.60万亩,2005年下降到2.38万亩。
  6.大豆
  (1)品种选育、引进
  1991—2005年,共有84个大豆品种参加全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其中省内科研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77个,省外引进的品种5个。
  浙春2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88年引进,199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春大豆中熟品种。适于闽西北红黄壤丘陵和缓坡山地种植。
  泉豆322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春大豆早熟品种,199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子粒粗蛋白质含量46.34%,粗脂肪含量20.60%。适合福建省大豆产区春播种植。
  莆豆10号莆田市农科所选育的春大豆中熟品种,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子粒粗蛋白质含量38.40%,粗脂肪含量19.20%。适合福建省大豆产区春播种植。
  泉豆6号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春大豆中熟品种,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子粒粗蛋白质含量为42.80%,脂肪含量为17.30%。适合福建省大豆产区春播种植。
  福豆310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省种子总站合作选育的高蛋白春大豆中熟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收敛,直立,有限结荚习性,幼茎紫色,叶椭圆型,花紫色,茸毛棕色,子粒椭圆,种脐淡褐色,子叶黄色,种皮黄色且具微光泽。百粒重22.60克;子粒粗蛋白质含量为46.04%,粗脂肪含量为18.49%。适宜福建省及江西省吉安、贵州省毕节、云南省昆明周边相同生态区春播种植。
  福豆234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省种子总站合作选育的高蛋白春大豆中熟品种,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子粒粗蛋白质含量47.88%,粗脂肪含量18.21%。适合福建省大豆产区春播种植。
  泉豆7号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春大豆中熟品种,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子粒粗蛋白质含量41.96%,粗脂肪含量20.98%。适合福建省大豆产区春播种植。
  2003年开始设置菜用大豆即毛豆新品种区域试验,2003—2005年共有15个菜用大豆新品种参加省级区域试验。
  (2)品种审定
  1991—2005年,全省共审定通过大豆新品种9个,其中7个为普通粒用品种,均为省内选育;2个菜用大豆品种,为台湾省引进。福豆310于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为省内第1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大豆品种。
  (3)品种推广
  1991—2000年,主要推广莆豆8008、古田豆等普通粒用大豆品种。2001年后,菜用大豆即毛豆面积逐渐扩大,毛豆75、毛豆2808等毛豆品种面积扩大,成为全省出口创汇毛豆的主导品种。
  7.玉米
  (1)品种选育、引进
  20世纪90年代初期,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相继育出了糯玉米闽玉糯1号、闽糯0018,甜玉米闽甜107、闽甜208,黑玉米新品种闽紫糯1号等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的饲料用玉米新品种闽单88,填补了福建玉米杂交种自育的空白。同时,引进了青贮玉米渝青青贮1号。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以种植糯玉米、甜玉米、黑玉米为主,主要有闽玉糯1号、都市丽人、世珍、闽甜107、粤甜3号、闽紫糯1号等。
  1991—2002年,全省未开设玉米品种区域试种。从2002年开始设立甜、糯玉米和青贮玉米品种区试,2002—2005年,共有56个玉米品种参加全省品种区域试验,其中省内科研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16个,省外引进的品种40个。
  (2)品种审定
  1991—2005年,福建省共审定通过玉米新品种7个,其中普通玉米品种1个(闽单88),甜玉米品种2个,糯玉米品种4个;7个品种中,省内选育品种5个,省外引进品种2个。
  (3)品种推广
  1999年前,全省玉米主要推广掖单13等普通玉米品种。2002年后,甜糯玉米和青贮玉米面积逐渐扩大,闽玉糯1号等甜糯玉米和白顶1号等青贮玉米品种也成为主要栽培品种。
  (二)油料作物
  1.花生
  1991—2001年,全省共审定通过花生新品种4个,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施行后,花生被列为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自愿认定制度,2002—2005年,认定通过品种2个。
  2.油菜
  1991—2005年全省油菜面积较大的品种有福油2号、福油4号、中双4号、浙双758、浙双72、矮架早、魁油1号、华杂4号、高油605、本地油菜等。2005年良种覆盖率91.59%。单产提高到87公斤,总产为1.80万吨。生产的品种由单低甘蓝型品种到双低甘蓝型品种、杂交油菜组合的出现后,少量引进了杂交组合在生产上试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