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稻田耕作机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18
颗粒名称: 四、稻田耕作机制
分类号: S344
页数: 1
页码: 69-70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稻田耕作机制,其中概括了双季稻三熟制、水旱轮作菜稻多熟制、一季甘薯为主的多熟制、再生稻相关的多熟制等。
关键词: 福建省 稻田 耕作制度

内容

(一)双季稻三熟制
  1999年以前,主要准肥→稻→稻、油→稻→稻、豆(蚕豆或豌豆)→稻→稻、麦→稻→稻、马铃薯→稻→稻等几种模式。这种模式2000年以后缩减较快,特别是麦→稻→稻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1.双季稻为主的多熟制
  稻→稻→菜、稻→稻→马铃薯、稻→稻→豆、稻→稻→牧草、稻→稻→菌等模式。主要分布在闽西北平原地区,以粮食为主,适当扩种经济作物。
  2.两旱—水三熟制
  在温光与交通条件较好的低海拔城郊区,以一季早、中稻为基础加两季旱作物
  (一季冬作物,一季春作物;或一季冬作物,一季秋作物)组成的三熟制。常见的模式有:冬作→早稻→晚旱作(玉米、豆类、薯类等),包括冬菜→早稻→玉米+大豆(或甘薯)、蚕豌豆(或绿肥)→早稻→甘薯(或菜豆);烟→稻→菜等。
  (二)水旱轮作菜稻多熟制
  在水源和热量资源较丰富的平原区。闽西北的南平、三明、龙岩等地,主要有瓜→稻→菜、菜→稻→菜、瓜→中稻―马铃薯、马铃薯→春花生→水稻、青饲料玉米→稻、春烟→稻→菜、春玉米→晚稻→菜、中稻→菜→菜、春烟(套种西瓜)→晚稻→菜、春花生→晚稻→马铃薯(菜)、早稻→秋花生→菜等种植模式;在闽东南的宁德、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厦门诸地,以荷兰豆→稻→豌豆、豆→稻→豆→豆、冬瓜→稻→花菜、马铃薯→稻、稻→毛豆→马铃薯等模式为主,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结合一季水稻,实行水旱轮作耕作方式。
  (三)一季甘薯为主的多熟制
  在龙岩等甘薯主产区推广应用,主要有烟→甘薯、春玉米→甘薯→菜、豆→甘薯→菜、春烟(套种夏玉米)→秋甘薯→冬种蔬菜、春花生→甘薯→蔬菜、稻→甘薯→蔬菜、菜→甘薯→菜等模式。
  (四)再生稻相关的多熟制
  在三明、南平等再生稻种植区推广应用,主要有早稻→再生稻→青花菜→马铃薯、早稻→再生稻→蔬菜、早稻→再生稻→油菜、早稻(早中稻、中稻)→再生稻等模式。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