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13
颗粒名称: 二、改良
分类号: S159
页数: 2
页码: 67-68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农业厅土肥站总结各地中低产田改造经验,提出了“改造一片,成功一片,长期发挥效益一片”的目标要求,修建沟渠,防洪防堤等建设。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技术 土壤改良

内容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中低产耕地土壤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各类中低产土壤的障碍因素不同。有因土壤水分状态不良而产生旱、涝、溃、潜及冷、烂等问题,有因土壤质地不良而产生的粘板、砂漏问题,有因土壤侵蚀导致土层浅薄、表土沙化、肥力下降问题,有因耕作制度不合理、用地养地脱节而产生土壤养分失调、肥力衰退问题,还有土壤污染、酸、毒等问题,这些障碍因素综合或单独影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全省低改工作实行办点示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八五”期间,以冷浸田剖腹沟工程改造为主。长泰县岩溪乡圭后村、永泰县红星乡冷烂田工程改造等成为低改会议参观现场。第二阶段是“九五”期间,省土肥系统会同省农业开发办、省商品粮基地办,进行项目区低改工程的选点、田间测量、规划、设计、编制“一书三图”,使项目区建成三沟配套、排灌分家、沟渠路配套的永久性工程。如泰宁县下渠渠口段,投资85万元,改造面积2650亩,其中冷烂田工程改造450亩,客土改砂500亩,吨粮田建设1700亩,平整土地10亩,修建排洪、排渍、灌渠14017米,机耕路2647米,改造后种烤烟1800亩,亩增收500元以上,年增粮食16.23万公斤;建宁县里心上黎大平段,1998—1999年投资116.39万元,改造面积5500亩,修建沟、渠33764米,机耕路5160米,砌石方1.13万立方,桥、涵、闸16处,成为建宁县莲子高产示范区;宁化县湖村1999年投资175.3万元,改造面积5000亩(其中吨粮田建设4600亩、客土改沙400亩),修建沟、渠8665米,防洪堤910米,机耕路3600米,砌石方1.14万立方,水泥浇灌1441立方,当年种植烤烟4550亩,增产粮食30万公斤,成为宁化县发展四季豆、荷兰豆等创汇农业基地。
  “九五”期间,省农业厅组织实施“六大工程”即粮食工程、菜篮子工程、果茶工程、种子工程、农垦开放开发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并下发《福建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实施粮食等六大工程规划的决定》省土肥站制定了《福建省中低产田改造工程规划(1996—2000年)》下发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实施。
  省农业厅土肥站总结各地中低产田改造经验,提出了“改造一片,成功一片,长期发挥效益一片”的目标要求,“八五”期间,总投资约2.20亿元,“九五”期间总投资约6.1亿元,改造中低产田约450万亩,“十五”期间继续改造中低产田约450万亩,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25亿公斤。田间工程得到硬化,结束了田间土沟、土渠、土路的历史,采用混凝土、块石、条石等坚硬材料砌建排水沟、灌溉渠、机耕路,延长了工程使用寿命,被农民喻为“德政工程”。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