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12
颗粒名称: 一、调查
分类号: S159
页数: 2
页码: 66-67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土壤调查建立了耕地资源属性数据库和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在收集各种空间数据、图件、填写属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荔城、新罗、同安及闽侯4个县(区)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图层调用、编辑、数据查询、土壤环境评价等功能。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技术 土壤调查

内容

2002年农业部启动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全省土壤调查工作先在莆田市荔城区进行试点,而后又分别在龙岩市新罗区、厦门市同安区及福州市闽侯县开展。
  土壤调查工作依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制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实施。调查县土肥站的技术人员都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技术培训,使承担单位熟练掌握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确保了野外采样和调查工作的进度和准确率。为确保调查质量,在采样上,样品均按标准采集,标签统一编写;风干土样统一房间,顺序排列;样品分析统一国家标准方法,用国家标样做参比物,试剂专人配制,设备专人管理。
  2002—2005年先后调查了荔城、新罗、同安及闽侯4个县(区),共调查耕地面积(基本农田)844452.75亩,其中耕地地力调查采集土样1280个,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采集土样540个,采集水样137个;蔬菜地专题调查面积603670.05亩,共采集土样746个。以上样品中,用于耕地地力调查的每个样品分析项目20项(质地、水溶液酸碱度、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缓效钾、速效钾、全氮、容重、全盐量及有效磷、铜、锌、铁、锰、硼、钼、硅和硫、交换性钙和镁),共分析25600项次;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每样分析项目11项(水溶液酸碱度、铅、镉、汞、砷、铬、镍、铜、锌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共分析5940项次;水质调查每样分析16项(硝酸盐氮、水溶液酸碱度、矿化度、总磷、汞、铅、砷、镉、铬、铜、锌、镍、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硫化物和悬浮物),共分析2192项次;蔬菜地专题调查共分析7460项次;总计达41192项次。
  通过调查,各县(区)都形成了8个调查报告,如荔城区形成《荔城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报告》、《荔城区耕地地力调查个与质量评价技术报告》、《荔城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荔城区蔬菜地地力与质量评价报告》、《荔城区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报告》、《荔城区耕地质量评价与种植业布局专题报告》、《荔城区蔬菜地质量与适宜性评价报告》、《荔城区耕地地力演变与平衡施肥技术报告》8个调查报告。各调查县(区)将收集的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了耕地资源属性数据库和耕地资源空间数据库。
  在收集各种空间数据、图件、填写属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荔城、新罗、同安及闽侯4个县(区)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图层调用、编辑、数据查询、土壤环境评价等功能。福建各调查区耕地共分为六级,其中一级地136152.30亩,占调查耕地面积844452.75亩的16.12%,二级地73307.55亩,占8.68%,三级地160721.10亩,占19.03%,四级地302994.30亩,占35.88%,五级地134640.15亩,占调查耕地总面积15.95%,六级地36637.35亩,占4.30%。调查结果显示,荔城、新罗、同安、闽侯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3.48克/公斤,全氮含量为1.29克/公斤,有效磷含量为37.84毫克/公斤,速效钾含量为62.93毫克/公斤;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0.44克/公斤,上升1.90%;全氮含量增0.28克/公斤,上升27.70%;有效磷含量增24.06毫克/公斤,上升174.6%(明显上升);速效钾含量减3.79毫克/公斤,下降5.60%,缺钾面积还是偏大;有效硼含量平均为0.31毫克/公斤,缺硼面积达90%以上。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