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海协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206
颗粒名称: 五、山海协作
分类号: F323.8
页数: 5
页码: 56-60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山海协作,其中包括了战略部署、做法与成效,协作内容从资源开发,向产业对接、技术攻关、资产异地重组、产品联合开发、商品贸易、市场开拓、劳务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宽领域拓展。
关键词: 福建省 扶贫 山海协作

内容

(一)战略部署
  20世纪80年代中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抓好山海两条线,念好山海经”的区域发展战略。1986年,成立了由福州、莆田、宁德、南平、三明组成的“闽东北五市经济协作区”,90年代初,提出“沿海、山区一盘棋”和“南北拓展、中部开发、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的战略。199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山区开放开发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对口挂钩扶持、促进共同繁荣的战略措施,确定了福州市与宁德地区、厦门市与龙岩市、厦门市与三明市、泉州市与南平市进行结对帮扶。1994年,成立由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组成的“闽西南五市经济协作区”。1995年,省第六次党代会把“内地山区迅速崛起,山海协作联动发展”作为全省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部署;1996年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福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以厦门经济特区为龙头,加快闽东南开放和开发,内地山区迅速崛起的山海协作发展总框架,纳入全省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中。
  1998年,中共省委六届九次全会把推进山海协作、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作为提高福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省政府随即出台了贯彻两个《决定》的实施意见。2001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又对加快山区发展、推进山海协作作出了专门的研究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推进山海协作的若干意见》。年底召开的省第七次党代会,把“拓宽山海协作通道”作为21世纪初期福建着力构建的三条战略通道之一,进行全面动员,为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2003年10月省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做法与成效
  1986—1997年,闽东北五地(市)在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实现协作项目4076项,总投资50多亿元,联合兴办企业1430家,商品交流10多亿元,融资416亿元;闽西南五地(市)在陆上交通设施建设协作方面联手改造国道、省道2133.4公里,投入资金达64.5亿元。同时,山区和沿海地区还以经贸为中心,以项目为纽带,以结对帮扶和政府行为为主,广泛开展山海协作。据统计,1984—1997年,全省共形成山海协作项目1万多项,总投资200多亿元,实现产值300多亿元,创利税40亿元左右。
  1.工作机制
  省委、省政府专门建立了山海协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加强引导和服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协作工作机制。省直有关部门、9个设区市和相关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挂帅的山海协作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省委、省政府分别于1998年11月、2000年8月、2002年6月、2003年10月、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召开了6次较高层次、较大规模的全省山海协作联席会议,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都参加会议,对全省山海协作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各级山海协作主管部门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目标责任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如三明市在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并把山海协作招商引资作为考评指标;南平市采取定项目、定引资、定实际到资的办法,建立山海协作招商引资责任制,并将其作为各县(市、区)创业竞赛的10项综合考评指标之一;龙岩市实行了领导挂钩责任制,建立了定期调度会制度、挂钩领导协调会制度、党政主要领导直接协调制度、人财物保障制度、激励制度等五项制度;宁德市建立了山海协作工作责任制,细化责任分工,完善责任追究和监督制度,确保了山海协作工作有序开展。
  2.优惠政策
  省委、省政府从财政、金融、税收、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科技、教育、人才、劳务合作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加快山区发展资金”、“山海协作重点项目贷款贴息制度”等,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省委、省政府每年不定期地召开调度会,督促省直相关部门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据统计,1999—2005年,财政厅、计委等省直有关部门落实到山区的资金达140多亿元。山区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措施,改善山海协作环境。南平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山海协作加快闽北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鼓励泉州投资者到南平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沿海企业到当地投资。龙岩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山海协作的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在税收、收费、资金、土地、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沿海及周边地区企业到龙岩投资兴业。
  进入21世纪,一批贯通山海、北接长三角、南连珠三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农村“年万里路”、水利“六千工程”实施,山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市场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三明市成立了“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实行一本卡收费制度,全面清理税外收费。南平市实施《关于推进山海协作加快闽北发展的实施意见》31条优惠政策。龙岩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规定》、《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效能告诫的暂行规定》,市县两级对核心企业实行领导挂钩服务和重点扶持。宁德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行为的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3.定点挂钩帮扶制度
  1999年,在原17个国定(省定)贫困县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19个山区经济欠发达县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确定安排了19位省领导和58个省直部门实行定点挂钩扶持。2003年,在原19个经济欠发达县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20个经济欠发达县作为重点扶持对象。2004年,确定安排了48位省级领导和66个省直部门实行定点挂钩扶持。省领导带领省直有关部门深入挂钩县开展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省直挂钩部门的领导也深入挂钩县开展调研,研究挂钩帮扶措施,制定挂钩帮扶协议、工作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
  4.对口帮扶
  1998年,省里重新确定泉州市与南平市,福州市与宁德市,厦门市与三明市以及龙岩市、漳州市与龙岩市进行对口帮扶,选择了11个沿海县(市、区)与11个山区县进行对口帮扶。2003年,调整确定了福州市与宁德市,泉州市与南平市,厦门市与龙岩市和三明市进行对口帮扶,调整确定沿海14个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对14个经济欠发达县进行对口帮扶。2004年,又对设区市的对口帮扶对子进行调整,确定厦门帮扶龙岩、漳州;泉州帮扶南平、三明;福州帮扶宁德、莆田,并在对口帮扶的设区市间协商的基础上,调整确定沿海17个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对20个经济欠发达县进行对口帮扶。沿海与山区对口市县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山海各自优势,在物资、资源、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地开展协作帮扶。1999年以来,厦门市每年无偿拨给龙岩市和漳州市各300万元,福州市、泉州市每年分别无偿拨给宁德市、南平市和三明市100万元,扶持当地的山海协作项目。厦门市与漳州市及龙岩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交通、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创汇农业开发、共同对外招商和发展内外贸和对台贸易、加强高新技术和旅游产业联合开发等方面重点开展协作;泉州市与南平市及三明市、福州市与宁德市采取共同兴办资源互补型企业、共同开发市场、共享招商资源、共建基础设施等多种形式开展协作。
  5.协作
  2001年4月,在福州举办了“山海协作成果展示暨绿色产品展销订货会”。从2003年起,省农办与三明市在厦门、泉州、台州、通州联合连续4年举办4场福建省山海协作项目推介暨农业招商洽谈会,共签订外引内联项目400项,总投资约51亿元,三明市合同利用协作方资金约43亿元。山区各市县组织有关人员和企业家到沿海对口市县和沿海、省外其他市县进行商贸考察和商贸洽谈。各地开展以项目为纽带的山海经贸协作,结合“9.8中国(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9.9泉州商品交易会”、福州海交会、福建省项目成果交易会等活动,定期、不定期组织参加各种展销会、贸洽会。1999一2005年,全省累计新增山海协作项目4300多个,总投资500多亿元,新增产值500多亿元,新增利税60多亿元,新解决劳动力就业近47万人。
  省农办和省财政厅制定了《山海协作重点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标准文本》,加强对山海协作项目与资金的管理。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组织了一批省内专家对山海协作省级示范工程(项目)和重点骨干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全省确定山海协作省级示范工程(项目)47家、重点骨干项目88家。1999一2005年,全省下达山海协作重点项目贷款贴息资金2亿多元,带动了金融部门贷款40多亿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9个设区市在开展对口帮扶协作和区域经济协作的同时分别参加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闽西南粤东赣东南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闽粤赣边区经济技术协作区的活动。协作主体从单纯企业之间协作,向地方政府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科研机构之间、科企之间等多元化发展。协作内容从资源开发,向产业对接、技术攻关、资产异地重组、产品联合开发、商品贸易、市场开拓、劳务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宽领域拓展。协作层次从资金、资源、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协作向体制机制创新、现代经营理念引进等全方位深化。
  2003年和2004年,先后开展18个山海劳务协作示范县建设工作。省农办会同龙岩市及相关县政府,联合举办了福建(龙岩)大型山海劳务巡回招聘会。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