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收获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167
颗粒名称: 五、收获机械
分类号: S225
页数: 2
页码: 15-16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收获机械,其中包括了脱粒机械、收割机械。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机具 收获机械

内容

(一)脱粒机械
  全省普遍使用人力脱粒机和机动脱粒机械,脱粒部分采用滚筒弓齿式。人力脱粒机主要在田间使用,单人或双人脚踏式机型是上杭县农械厂生产的闽农370型脱粒机,轻巧灵便。“一担挑”打谷机适合丘陵山区小田块使用。机动式脱粒机普遍使用电动机、柴油机、汽油机作动力。电动机主要在场院上固定使用。小麦脱粒要使用较大功率的脱粒机。
  20世纪90年代后,用小型汽油机和柴油机作动力的移动式机动脱粒机开始使用。有的地方对小型机动脱粒机进行了一些改造,闽清县农械厂研制了脱粒后加机械碎草装置,有的改造后安装了稻草割断器。福安、邵武等地农械厂在人力脱粒机基础上加装了动力机构,有的还设置了脱粒带初选装置,大大减轻了人力劳动强度。机动脱粒机发展很快,1991年为2.59万台,1995年为2.95万台,2000年为4.65万台,2005年达5.99万台。14年增长1.31倍,年均增长6.17%。
  (二)收割机械
  20世纪90年代后,机械制造企业不景气和产品自身质量的缺陷,龙江120和闽江150联合收割机和双圆盘割晒机陆续淘汰。推广福建省拖拉机厂以直接输送秸秆的组合式联合收割机技术制造的4LB-0.9型(农友90型)微型联合收割机,1991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该机型与福建省拖拉机厂生产的农友5型手扶拖拉机配套,割幅0.9米,价格便宜,曾生产制造5000台。省内联合收割机以小型为主,以4LB-0.9微型联合收割机为主导机型。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有背负式和自走式,顺昌、将乐、邵武、建瓯等地比较早引进桂林牌背负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该机型运用上海50型拖拉机背负收割部分,收割季节结束,把收割部分卸下,就是一台拖拉机,利用率比较高。该机型转移地块方便,但机身重,不适应较深水田作业,作业后留下较深的轮沟,给后道作业造成影响。福建省拖拉机厂同期生产的农友130型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属于自走式)投放市场。21世纪初,福建省农机研究所采用世界先进的梳脱技术,研究成功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在国内首创研制成功梳穗后禾秆碎断回田的收获新工艺,既解决秸秆收割、收集的难题,又能直接回田利用。福建省机器厂制造的佳田牌梳脱联合收割机采用该技术成果,但由于产品没有经过一系列严格试验、示范过程,便仓促投放市场,对用户没有进行有效培训,影响了梳脱收割技术推广。同期省外联合收割机大举进入省内市场,在开展跨区机收水稻中,洋马和久保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展示优越性能使收割机得以推广。采用禾秆连穗头全部输送到脱粒室,脱粒连粉碎的方式。结构简单,造价低,割茬较高,但收倒伏的稻麦,效果较差,脱净率低,损失率高,适合经济水平低,不需要稻草综合利用的地方。半喂人联合收割机采用立式割台加扶禾装置,禾杆切割后由夹持链输送,穗头部分在脱粒室脱粒,禾秆部分留在室外方式,能保持茎杆完整,脱粒干净。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茬低,损失率低,茎秆完整,有利于完整稻草利用,对于倒伏的稻麦收割性好,造价高,结构复杂,适合在经济水平高和需要稻草综合利用的地方推广。1991年,全省拥有联合收割机0.07万台。1995年为0.02万台,2000年为0.06万台,2005年为0.13万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