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新进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148
颗粒名称: 五、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新进步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通过实施农业“星火计划”,组织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开发、推广及区域农业科技示范,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 农业科技

内容

全省通过实施农业“星火计划”,组织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开发、推广及区域农业科技示范,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200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9.6%,比1995年提高3个百分点。同年,全省共有95个水稻品种(组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35项农业科技项目通过鉴定验收,其中有1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1一2005年,全省建设了23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部、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场62个,引进示范新品种1518个,引进示范新技术242项,建立各类农作物示范片800万亩,带动推广优良品种1.5亿亩,更新更换良种3000万亩。11个农业部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和良种苗木基地,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巴西和中国台湾引进亚热带作物优良品种96个,优异种质种源210多份,作物安全生产、产后处理和保鲜技术10多项。全省建立了种植业、畜牧业、农机和农产品加工等各类农业成果核心技术中试熟化示范区306个,熟化、培育集成配套技术近100项,在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基础上,加强技术组装集成项目86个,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制定46大类技术规范式技术规程,立项支持重大农业科技跨域计划项目91项,193个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的5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项目实施。
  推进农科教结合,取得成效。从1993年起,先后有69个县(市、区)、近700个乡镇成立农科教结合组织机构,创造出“市抓工程、县抓项目、乡抓基地、村抓大户,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链”的三明农科教结合模式,总结“围绕龙头抓结合,抓好结合促发展”的沙县农科教结合经验,推动了农科教结合工作的开展。全省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800多项,有348项成果获奖,其中21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8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49项获国家、部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4个水稻品种组合通过了国家鉴定。农科教结合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集成化”项目的实施,使农业新技术普及从原来需用4~5年缩短到2~3年,关键技术推广度(如良种)提高10%以上。全省建立县级农村成人教育中心49所,成人中专40所,农村职业中学102所,农机成人培训学校68所,有980个乡镇和1.2万个村建立了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培训各类专业农民技术员30万人次。全省建立151个农科教结合示范网络,形成国家、省抓示范区,省、市抓示范县(市、区),县(市、区)抓示范乡镇的工作格局。有10所农业大中专院校和8个农业科研院所与示范区(县)开展对口联系共建活动,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创新农技推广应用方式,从2004年开始在漳浦县启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目前逐步形成政府推动,市场牵动,科研与推广拉动,专家、技术员、示范户、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
  全省生态农业建设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组织实施标准化农田建设、沃土、无公害食品生产、动植物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程等项目,总结12种生态农业模式并在14个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进行。
  1992一2002年累计推广5449万亩,粮食总产平均增长12.23%,退化土地治理达标率提高到63.8%。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