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3145
颗粒名称: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1-2
摘要: 本文记述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全省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业 农村经济

内容

20世纪90年代,农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全省建设3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0%和70%。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稻谷种植面积由1994年的2238.8万亩缩减到2005年的1427.33万亩,但稻谷亩产由1991年的335公斤,增至2005年的368.92公斤。全省水果生产围绕“三条果带”(即龙眼带、荔枝带、香蕉带)和六大果类的总体布局,建立50个名优水果生产基地。其中,柑橘、龙眼、荔枝、香蕉、枇杷基地面积占全省的40%~50%,产量占全省的60%~70%。进入21世纪,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省按照发展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即沿海蓝色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畜牧、林业、园艺、水产)、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畜禽、笋竹、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的总体思路,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和基地建设,使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等其他农业的比例由1995年的46:54转变为2005年的40:60。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从1995年的75.4:24.6转变为2005年的58.1:41.9。种植业中粮食与经济作物产值比,由1995年的46.1:53.9转变为2005年的22.9:77.1。非粮食作物果、茶、菜、菌、烟等持续发展,特色农产品总量逐年增多。
  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全省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560.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28.76亿元,第二产业3224.91亿元,第三产业2506.4亿元。第一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22.20%,2000年的17.01%,降到2005年的12.65%;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由1995年的42.11%,2000年的43.26%,升至2005年的48.72%;第三产业发展稳定,1995年为35.69%,2000年为39.73%,2005年为38.6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农业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生产条件、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粮油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与南亚热带作物、教育与科技等类目,记述了1991~2005年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