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雪津啤酒集团公司和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推行清洁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998
颗粒名称: (一)福建雪津啤酒集团公司和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推行清洁生产
分类号: X322
页数: 3
页码: 164-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雪津啤酒集团公司和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推行清洁生产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重点企业 福建雪津啤酒集团公司

内容

1.福建雪津啤酒集团公司
  福建雪津啤酒公司是国家“七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大型啤酒项目之一。1987年7月建成投产。公司依靠科技兴企,坚持深化改革,注重环境保护,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规模由初期的3万吨/年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33万吨/年,其主导产品“雪津啤酒”系列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福建省名牌、全国啤酒行业优质产品和中国品牌啤酒,1998年被评定为“福建省首批著名商标”。
  自啤酒在市场上走俏,啤酒行业就没有停止转动“追风逐波”的轮子。熟知竞争规划的掌门人——雪津啤酒公司的董事长陈志华认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力量推出自己的品牌。”凭着多年潜心研究啤酒市场经验的公司领导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追求纯正清洁、无污染的产品已成为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社会进入环保时代,人们追求绿色时尚,作为文明、环保、现代的生产模式,清洁生产将是所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打好“环保”牌,产品就有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雪津”品牌要上档次必须从环保上做文章。公司首先从审计入手,起草清洁生产审计工作计划,组建由生产经理、车间主任、环保人员等参加的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和清洁生产审计小组,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制,力求清洁生产从源头做起,于末端见效,并结合技改果断拿出扎实的三招:
  在生产全程中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如原2万瓶/小时保加利亚灌装线吨酒耗水达6吨以上,能耗大,效益差。为降低生产成本,削减污染源,公司耗巨资改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6万瓶/小时灌装线,使吨酒耗水降低2.5吨;采用脉冲气力输送器出糟,替代水冲糟,酵母干燥回收、冷却水、循环水的循环利用,杜绝跑、冒、滴、漏,不但使公司的吨啤酒耗水量从原来的15吨降至9吨左右,而且使原污水中的CODcr浓度从原来的2000mg/L降到1000mg/L左右,有效地降低末端治理负荷。
  加强末端治理工作。公司前四期工程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16条“活性生物滤塔过滤——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以下简称ABF法)处理工艺,日处理能力为1.08万吨。ABF法相对其他好氧处理工艺来说有许多优越性,如处理稳定效率高、较耐冲击和污泥膨胀机会少,因此顺利地通过了验收。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环保技术的发展,ABF法处理工艺电耗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在五期技改工程时毅然放弃这一成熟的工艺,大胆采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国产化的UASB工艺,增设废水处理厌氧段并对ABF法进行改造,形成“厌氧—好氧”相结合的新工艺(简称U—A法),日处理能力可达9000多吨,基本上可满足公司现有啤酒生产规模所产生的污水处理要求,并且顺利地通过验收,不但运行稳定而且降低近65%的运行费用并可加收5000m3/日左右的沼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锅炉燃煤烟气经处理达标后通过65米高的烟囱排放,确保了雪津公司周围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二级标准。
  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机制。将“三废”治理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保管理由1名副总亲自抓,执行层层负责制,把环保工作列入年终考评内容,先后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保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经济承包责任制》、《化验监测制度》、《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保证环保设施安全、高效、低耗运行,保证污水全部达标排放。2000年的CODcr、SO2、烟尘排放量分别达到市政府下达的排放总量指标,为确保完成环保“一控双达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福建雪津啤酒集团公司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成为模范的“绿色工业”,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环保先进单位,产品信誉因此也明显提高,市场销路长盛不衰,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同步发展。
  (本文选自2001年1月6日《环境与发展报》,作者黄玉清、郑平凡)
  2.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地处泉州泉港开发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所在的湄州湾,水深港阔、不淤不冻,被专家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避风港。该厂于1993年全面建成投产,年加工原油能力为400万吨,主要产品为无铅汽油、轻柴油、煤油、商品液化气,主要销往福建、广东、江苏、浙江、海南等省,其中汽油还出口到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炼油厂区两旁绿树如荫,种满可吸附硫化氢的植物——夹竹桃。该公司从1996年开始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成立清洁生产审计领导小组,并制定配套的环保管理标准,建立并完善检查、考核制度。每年下达按月考核的环保指标,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各生产车间也相应制定分级控制指标,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同时使各岗位各司其职。为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公司进行入厂教育,加强对新入厂工人、大中专毕业生的环保教育,并邀请中石化总公司和省环科所的专家来厂讲授有关清洁生产的知识。
  为从源头上降低排污量,该公司成立专门的监测室,采取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及时通知有关车间,使车间操作工能根据数据及时调整操作参数;开展污水处理中间过程的监控分析,对每一个工艺流程的主要控制指标采取跟班监测,使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在搞好污水监测的同时,还加大对环境大气、废气和噪声的监测力度,监测点位已覆盖所有的污染物排放口。
  在清洁生产中,该公司不断强化环保技改工作,全面实施废水、废渣治理技术改造,做好废气治理技术储备;引进废水治理设备,完成厂区污水处理场技术改造;引进碱渣处理装置;实施节能降耗流程。
  不少企业认为,投资搞环保只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但炼油公司却认为,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省炼油公司第一期投入1.6亿元建成含硫污水汽提、碱渣处理、硫黄回收、污油回收、污水处理场等环保设施;第二期又投入3832万元新建库区南污水处理场、重油催化CO燃烧、成立“海通环保公司”;三期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熄灭火炬系统,减少大气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后,公司水耗量、燃料油消耗量、燃料气消耗量相应降低,还可回收生产硫黄、塑料米。企业的效益并没有降低,反而一年比一年好,已累计实现利润48.48亿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2001-2005年间福建省的环保工作,记述了陆地环境质量、海域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保科研和学术活动、法制建设、环境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魏然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