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德市实行乡镇环保单列考核侧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978
颗粒名称: 一、宁德市实行乡镇环保单列考核侧记
分类号: X821.57
页数: 3
页码: 152-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实行乡镇环保单列考核侧记。
关键词: 福建省 宁德市 考核侧记

内容

宁德依山面海,海岸线长878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海、川、岛一体化的自然景观,悠久历史给闽东这块土地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资源开发型产业群纷纷兴起,给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同时也带来资源破坏,污染环境的负效应,部分地方出现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和河流污染,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影响。对此,宁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明确指出,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绝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暂时发展。为此,宁德市对辖区内12个乡镇实行环保单列考核。
  (一)突出一条主线
  1999年,国务院、省政府下达“一控双达标”任务后,宁德市各级政府立即行动起来,把它作为环保工作的主线,在经济工作中坚持和贯彻这条主线。宁德市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安排工作经费,积极开展工作。针对宁德市国有企业少,大中型企业少,污染总量小的情况,市领导和市环保局经过调研,把石材加工行业作为“一控双达标”的重点,开展“一江清水向东流”活动,下大气力,把石材行业的污染控制消除下来,还一江清水于百姓,还溪流本来面目。
  2000年4月,宁德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鹤塘等12个石材业比较发达,又位于主要水域周围的乡镇实行环保单列考核,规定考核范围、标准和办法,具体制定14项指标,由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负责实施考核。未经组织部、环保局考核通过的12个乡镇党委、政府班子主要领导不能评先、不能提拔、不能调动。这一决策使原来仅依赖当地环保部门抓环保的局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乡镇党委、政府抓环保的主动性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力度加大了。宁德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党组对12个乡镇进行年度考核结果表明,只要党委、政府重视,就能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12个乡镇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生机勃勃,呈现各有特色的发展后劲。他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把环境保护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当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结合起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鹤塘、白琳镇是闽东经济强镇,年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00万元、5000万元,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一控双达标”先进单位。
  (二)倡导一种意识
  在全市854家列入“一控双达标”考核的企业中,石材加工企业占800家,85%以上分布在这12个乡镇。由于历史原因,闽东乡镇财力十分拮据,欠账较多,企业主大多数是从农民转过来的,资本少、文化低,要治理、消除污染就得花钱,乡镇和业主们顾虑重重。对此,市环保局决定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民参与意识,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先各个击破,最后达到全面开花。一方面利用《海峡都市报》报道和省政协委员提案关于鳌江水质影响福州第二水源的问题为切入口,把古田鹤塘镇作为典型,建议市委把已选为古田县副县长的原鹤塘镇党委书记放在鹤塘,限期抓治理,完不成便就地免职;另一方面选派技术骨干驻点指导。经过半年努力,全线告捷,使注入鳌江的水质达到二、三类标准以上。由此,积累了经验,掌握了技术,然后再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广。单列考核的12个乡镇都加大宣传攻势,长年累月用标语、广播、黑板报、专栏进行环保宣传,有许多富有乡土味又醒目的标语让人一目了然,如“环保搞不好,企业就要倒”等。在考核中发现,12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环保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普遍认为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必须把它当作乡镇书记、乡镇长的必修课。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把环保工作作为维护人民安居乐业、保持经济发展的环境空间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大部分乡镇都配备5~7个兼职环保法律宣传员。鹤塘镇在党委刊物《鹤塘通讯》上开设环保专刊,各乡镇结合“4·22”、“6·5”等环境节日,书记、乡镇长带头参与宣传活动,市局领导多次深入治理第一线,召开乡镇、业主的座谈会,宣读环保政策。福安市5个乡镇组织人大代表视察环保工作,12个乡镇一年开辟环保专栏22个,固定标语108条,标语1180幅,设立举报电话。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营造氛围,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激发群众参与保护环境的热情,绝大部分石材业主主动筹资投入治污行列,顺利完成“一控双达标”任务。
  (三)建立一个机制
  环保工作由于乡镇没有机构,县市环保局力量薄弱,因而有点“鞭长莫及”、老大难的感觉。实行单列考核以后,12个乡镇党委政府变压力为动力,建立起领导直辖市机制,切实将环保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书记或乡镇长任组长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副书记、副镇长具体负责,党委、政府每年坚持召开两次以上环保专题会议,年初制订工作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评比。12个乡镇都成立环保站,有一支固定的环保专业队伍,基本上符合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12个乡镇都认识到自己的边区是闽东环境敏感区域,在开发建设上“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堵住新污染源。一方面加大投入治理石材行业废水、废渣,实现“零排放”;另一方面加大矿山整顿力度,取缔不规范、无证采矿点,保持水土,恢复植被。12个乡镇都加强监管,巩固达标成果,防止污染“回潮”,如鹤塘镇在石材污水沉淀循环池上搭盖雨篷,实现雨污分流。
  (四)抓住一个重点
  12个乡镇通过实行单列考核之后,不仅重视污染源的治理,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当作重点,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结合创建小康工程、造福工程,在农村进行改水、改厕、改厅堂、建村道、建设人饮工程,让村民饮用卫生水,改善生活环境,加大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工作力度,涵养水源,保护植被,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着手规划建设生态农业,推广有机茶园或无公害茶园,使用生物农药、回收农膜、推广液化气和沼气利用,呈现一派欣欣向“绿”的景象。
  12个乡镇的做法与成效,不仅自己获益匪浅,而且对周围乡镇乃至全市广大农村都起了示范作用。如今闽东大地上,生态示范区、小区涵养区、风景保护区建设方兴未艾,到处是山青翠、水碧绿,行在其中山茶含笑、绿竹送行,好一派“濯濯童山披绿装,潺潺流水出山涧”的喜人景象。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2001-2005年间福建省的环保工作,记述了陆地环境质量、海域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保科研和学术活动、法制建设、环境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光青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