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环保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962
颗粒名称: 第十二章 环保产业
分类号: X324
页数: 14
页码: 138-151
摘要: 本章记述了福建省环保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区域性、流域性和行业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不断开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环保投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环保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4年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福建省 环保产业 环境保护服务

内容

福建省环保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区域性、流域性和行业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不断开展,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环保投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环保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4年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一节 环保产业规模与企业资质
  2001年,福建省环保产业单位585家,从业人数4.32万人,年产值78.07亿元,有5个单位获得国家环保设施运营资质,3个产品获得国家环保产品认定,两家企业10类产品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2003年,环保产业产值达90.56亿元,有17家单位获得国家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甲、乙级资质,8个企业获得国家环保设施运营资质,7个企业7个产品获得国家环保产品认定,7个企业20个产品获得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3个企业4个产品获“绿色之星”标识产品认定,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获得中国环境保护产业骨干企业称号,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市政污水紫外C消毒技术示范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2004年,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收入总额164.89亿元,从业单位892个,从业人数61161人。其中,具有国家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有23个,拥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企业14个,拥有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企业6个,拥有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企业4个,拥有国家级环保产品企业9个,有4个企业的技术产品获中国优秀环保装置奖。全省已登记注册的有内资环保企业807个、港澳台商投资的环保企业48个、外商投资的环保企业3个,利润总额达18亿元,缴纳税金11.1亿元。评选福建省先进环保实用技术12项;完成省级环保产品认定15个;评定福建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10家;评选福建省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5项。
  2005年,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收入总额191.2亿元,从业单位915个,从业人数6.26万人。当年推荐并获得批准的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项目4个、示范工程1个;推荐并获得批准的国家级环保认证产品1个,“中国优秀环境保护装置”1个,评选福建省先进环保实用技术10个,完成省级环保推荐产品17个,评选福建省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两个。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承接60万~100万千瓦机组火力发电厂的除尘脱硫工程近20亿元,丰泉、新大陆、龙岩卫东、福州嘉园环保全年的订单均在数千万元以上。黎阳环保承接闽清污水处理、沙县污水处理厂工程。芳源公司承建永春、南安两个污水处理厂,大拇指环保承接宁德市污水处理厂。三明天地环保承接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厂二、三期工程。福建省环保设计院先后承担晋江市、漳平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项目。全省有环评单位36个,环评业务量扩大。龙净环保作为国内机电一体化除尘脱硫技术大型研发生产基地,拥有同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实力和产品销售居行业龙头地位。丰泉、新大陆、厦门泉舜、福建卫东、华大等都有研究机构和标准化实验室。新大陆环保是中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外C消毒技术产业化基地。龙岩卓越新能源“利用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厦门泉舜、厦门绿创一批环保实用技术获得省发改委的资金补助;新大陆环保、厦门绿创、嘉园环保、天盛恒达、欧达科仪等单位的相关技术先后得到省环保局专项资金补助。全省有55家从事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单位,投资承包36项,服务运营承包24项,技术指导承包24项,设备维护9项;运营与管理合同总额3.89亿元。其中,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营29项,工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营31项,除尘脱硫处理设施运营1项,工业废气处理设施运营4项,工业固体废物(不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运营2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11项,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运营2项,其他运营服务2项。
  第二节 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调查
  2004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2004年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省环保局、省经贸委、省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2004年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实施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3月31日联合召开全省2004年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工作会议,部署任务,5月30日召开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阶段分析会。其调查成果如下。
  2004年,福建省环保及相关产业收入为164.8亿元,其中,环保产品生产销售16.13亿元;洁净产品生产销售35.24亿元;环保服务年收入7.82亿元;资源综合利用销售105.69亿元。当年产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6053亿元的2.72%,是2000年的2.45倍,是1997年的5.7倍;环保及相关产业年工业总产值为167.4亿元,占当年全省工业总产值8800亿元的1.89%,是2000年的2.7倍,是1997年的8.2倍;实现利润18亿元,应缴税金总额11.1亿元,年出口合同额6693.5万美元,产品出口35个国家,环保及相关产业人均收入26.9万元,人均利润2.86万元。
  说明:在被调查统计的单位中,有一部分单位从事多个领域的经营活动,故本表中的单位数和表12—1的企业单位总数不等。
  是年,环保及相关产业从业单位892个,其中,福州市200个,泉州市172个,厦门市135个,三明市94个,龙岩市80个,南平市63个,莆田市56个,宁德市47个,漳州市45个。在环保及相关产业从业单位中,企业单位754个,事业单位138个;专业单位485个,占单位总数的54%,兼业单位407个,占单位总数的46%;内资企业807个,占单位总数的9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8个,外商投资企业37个。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164个,占20%;集体企业61个,占7.5%;有限责任公司314个,占39%;私营企业186个,占23%;股份合作企业32个,占3.9%;股份有限公司38个,占4.7%;其他企业12个,占1.4%。
  是年,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从业人数6.12万人,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数5.76万人,占从业人数总数的94.1%;事业单位从业人数3562人,占从业人数总数的5.9%。
  是年,全省环保及相关产业从业单位年末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价为354.9亿元,其中企业单位年末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价347.7亿元,占总固定资产原价的98%;事业单位年末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价7.2亿元,占总固定资产原价的2%;年内环保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1.8亿元。
  附 《调查报告》节选
  一环保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特点与优势
  通过调查,全省环保产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福州、厦门、泉州、龙岩等市。其产业有许多特点与优势。
  1.环保产品种类较齐全。主要有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污染治理专用药剂和材料、环境监测仪器等6大类240多个环保产品;洁净产品主要有低毒低害产品、低排放产品、可生物降解产品、低噪声产品、节能产品、节水产品及有机食品等7大类125个品种。
  2.科技型环保企业初步形成。众多环保企业引进消化国内外高新环保技术,走技术创新之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保产业的各个领域。全省先后有一批环保企业被省科技厅或市科技局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或中小创新企业,一批环保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新发展的几家环保企业,先后引进或研发出一批适合中国环保市场需要的高科技的新技术新产品,一些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在全国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紫外C消毒技术产业化基地的企业,有22项产品获得国际、国内专利,围绕这一核心技术,独立设计、制造八大系列的数十个品种,具有完整的水和空气消毒产品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在市政污水、自来水及空气紫外C消毒领域的空白,紫外C消毒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厦门、泉州一批环保公司先后引进国外的膜处理技术,用于中水回用、工业或生活污水处理、医疗废水净化回用。其中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厦门绿创环保有限公司等将膜处理技术运用于矿山废水、电镀废水和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在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金属回收方面,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3.环保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福州朝日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运用于汽车的等离子催化净化器技术由工程院院士、教授魏可镁研究开发;福州桑莱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运用于建筑材料的光触媒技术,由福州大学副校长、博士傅贤智研究开发。省环保科研所、华侨大学环保设计研究所、福建师大环科所、厦门大学环科中心、国家海洋三所科技开发公司以及福建福大德赛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环保企事业单位,都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科研力量强,实验室装备好,新技术研发速度快,在环保产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全省环保技术与产品中,获得国家专利50多项,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和省级先进环保实用技术30多项,国家或省级环保产品20多个,获得国家环境标志或“绿色之星”标识产品30多个。
  4.环保设备、产品开始进入规模化生产。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成功上市,其主导产品BE型电除尘器、GGAJ02系列高压静电除尘用整流设备、IPC智能电除尘控制系统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2004年,公司产值达12.4亿元。已能开发30万千瓦、60万千瓦机组的脱硫设备,供几十家火电厂使用,其中30万千瓦机组脱硫装置即将运行,还兼并了西安的一个除尘脱硫设备厂,在上海成立全国环保非公企业中第一家科技研发中心。福建卫东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用脉冲多极型电除尘器等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能承接60万千瓦机组以上燃煤火力发电厂的除尘脱硫工程。
  5.吸纳社会资金进入环保产业市场,融资渠道得到拓展。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环保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融资,促进公司事业的拓展。福建丰泉环保集团公司,系环保民营企业,先后被国家计委列入1999年、2000年国家环保装备国产化国债项目,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两个国债项目的环保企业。该公司提出通过10年努力,造就一个“百亿丰泉”的目标。已有一批环保服务公司以上市母公司或房地产业为依托,引进新技术,通过BOT形式,承接环保治理工程。
  6.拓展新领域,开发国内国际市场。厦门欧达科仪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产销售光、机、电、软件一体化现代光学分析仪器,为福建省环境监测仪表仪器生产填补空白。厦门奥林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科汇科仪有限公司、厦门隆力德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国外企业在国内的产商代理机构,在供应省内外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所需的仪表仪器与监控设备过程中,开拓市场。龙净、新大陆、丰泉、嘉园、卫东等10多家环保企业都在北京、上海、广东、西安等地建立基地,在全国各地拓展业务,抢占环保市场。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处理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引起香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兴趣,希望与其联合开发生产;福建省一批环保产品也进入国际市场,每年的出口合同额都在1亿元左右。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电除尘设备、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紫外C消毒产品、九星恒隆集团有限公司的环保型系列垃圾桶、丰泉环保集团公司的垃圾焚烧炉、泉州远东环保有限公司的可降解包装袋等都已销往国外。
  7.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逐年增加。福建省资源综合利用前景广阔,占环保产业及相关产业产值中较大比重。据2004年度环保及相关产业调查统计,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从业单位400家,约占所有从业单位的1/2;从业人数3.55万,收入105.6亿元,占环保及相关产业总产值的2/3。这些企业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再生资源等的综合回收利用。厦门陆海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自行开发的含银固体废物综合开发技术,可用于废塑封纸、牛奶纸等特种纸及感光行业产生的废相纸、废肢片等不可降解的工业废纸的综合处理。自然生态保护,主要是指生态示范区建设、生态恢复与治理等,每年都获得5亿~6亿元经济效益。
  8.环保服务与咨询业发展壮大。福建省环保服务业有390多家单位,从业人数7800多名,从国内外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较好地改善了环保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年产值在8亿元左右。
  二环保产业及相关行业存在的薄弱环节
  通过调查,福建环保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是:进入门槛低,企业分布分散,中小型为主,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形不成规模,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技术水平偏低。全国普遍将环保产业视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而福建省在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技术开发等领域中,仍以常规技术占主导地位,自动化程度较低,运行可靠性较差。全省环保及环保相关产业892家单位中,有技术开发机构和人员的企业不到一半,多数企业仍然属于单纯的生产单位,技术开发能力较弱,主要设备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长。环保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弱,高技术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转化率不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除尘设备企业的龙头龙净公司,其关键的技术也是从德国引进的,反映不出环保产业的实际技术水平。
  2.污染治理设备和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一些关键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比国外先进水平要低20%左右。大中型污染治理设施只能从国外或省外引进。工业废气净化装置等设备开发能力薄弱。
  3.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一个行政机构负责制定环保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方针政策,没有定期发布淘汰产品的目录,环保产品市场没有监督、调控机制,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市场资源分散,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4.政策体系不完备。缺乏环保产业政策的规划蓝图——重要的宏观管理政策,如环保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服务政策等。
  5.配套政策滞后,重点扶持缺乏力度。如支持重点环保企业、发展民营环保企业、鼓励投资环保企业等政策措施不具体;环保工程招投标实施细则、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等政策也未确定,客观上造成福建环保产业“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实。
  6.经济政策仍较薄弱。如税收政策的范围不够宽、力度不够大,投资信贷政策没有得到落实;技术引进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7.信息缺乏。全省没有专门为环保产业服务的信息部门,除产业协会自己创办的网站和会刊为少数单位提供一些招商、招投标信息以外,没有任何途径让企业更多更快地了解环保产业动态。其结果是很多企业对进军环保产业踌躇不前,等待观望。
  第三节 产品生产规模
  一、环保产品
  2001—2003年,全省从事环保产品生产的企事业单位逐年增加。环保产品发展到5大类,120项,其中采国标产品50项,采行标产品10项,采企标产品60项。环保产品从单一的水污染治理设备生产向污染治理设备生产、处理处置设备生产、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生产、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施生产、水污染监测仪器设备生产等领域迈进。7个企业7个产品获得国家环保产品认定,7个企业20个产品获得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3个企业4个产品获“绿色之星”标识产品认定。
  2004年,全省从事环保产品生产的企事业单位106个,从业人数5655人,当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7.3亿元,年产品销售收入16.13亿元,年产品销售利润2.78亿元,年出口合同额632.94万美元,年出口国家数10个。环保产品11大类,240项,其中采国标产品82项,采行标产品50项,采企标产品87项。
  水污染治理设备生产的企业29个,47项产品,主要产品有石英砂过滤器、紫外水消毒设备、管道混合混凝装置、加药装置以及水处理用离心鼓风机等,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3亿元,销售利润0.224亿元,年出口合同额561.8万美元,年出口国家数5个;空气污染治理设备生产企业49个,95项产品,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67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2.673亿元,年产品销售利润2.187亿元,年出口合同额71.14万美元,年出口国家数5个;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备生产企业15个,27项产品,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159亿元,年产品销售收入1.783亿元,年产品销售利润3114.7万元;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生产企业5个,23项产品,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94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256万元,年产品销售利润47.5万元;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施生产企业两家,产品两项;污染治理专用药剂材料生产企业12家,20项产品,实现工业销售产值0.202亿元,年产品销售收入0.206亿元,年产品销售利润247.23万元;水污染监测仪器设备生产企业6个,20项产品,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4.5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3619.9万元,年产品销售利润281万元;其他仪器生产企业5家,6项产品,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805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290万元,年产品销售利润34.5万元。
  环保产品生产以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为主,销售收入为12.673亿元,占环保产品销售总收入的78.5%,其中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以除尘设备为最多,销售收入为12.459亿元,占空气污染治理设备销售收入的98.2%;其次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备和水污染治理设备,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备销售收入为1.783亿元,占环保产品销售总额的11%,水污染治理设备销售收入为1.053亿元,占环保产品销售总额的6.5%。
  推荐获批国家级环保产品企业9个,有4个企业的技术产品获中国优秀环保装置奖。完成省级环保产品认定15个。
  2005年,全省从事环保产品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无大增减,从业人数也保持在5000—6000之间。当年工业销售产值增幅18%,年产品销售增幅7%,年出口合同额700万美元,年出口国家数12个。是年,推荐并获得批准的国家级环保认证产品1个、“中国优秀环境保护装置”1个,评选省级环保推荐产品17个。
  二、洁净产品
  2001年,福建洁净产品有低毒低害、低排放、节水、可生物降解、低噪声、有机食品及其他等七大类。2001—2003年,全省从事洁净产品生产的企事业单位保持在70个左右,从业人数近万。
  2004年,全省主要的洁净产品有生物降解、有机食品、茶叶、无“三苯”万能胶、胶粉剂、流力牌黏合剂、“无三苯”塑料喷涂料,低毒排放产品氟氯烷替代品(替代CFCS)的制冷剂、优质绿色食品、大米等。生产单位90个,从业人数1.03万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5.63亿元,年产品销售收入35.24亿元,年产品销售利润2.96亿元,年出口合同额4443.5万美元,年出口国家数13个。是年,洁净产品9大类,125项,其中采国标产品49项,采行标产品17项,采企标产品35项。至2004年底,有36项产品通过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有机食品生产企业13家,产品15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9.136亿元,销售收入9.124亿元,销售利润1.265亿元;其他有机食品生产企业两家,产品3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45万元,销售收入670万元,销售利润135万元;低毒低害产品生产企业26家,产品43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067亿元,销售收入14.809亿元,销售利润1.057亿元;低排放产品生产企业1家,产品1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59万元,销售收入559万元,销售利润13.9万元;低噪声产品生产企业3家,产品10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万元,销售收入11万元,销售利润1.5万元;可生物降解产品生产企业16家,产品19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046.43万元,销售收入7630.38万元,销售利润275.84万元;节能产品生产企业12家,产品12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412亿元,销售收入2.443亿元,销售利润865.79万元;节水产品生产企业2家,产品3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1.52万元,销售收入61.52万元,销售利润-21.55万元;其他洁净产品生产企业17家,16项产品,实现销售产值8.085亿元,销售收入7.978亿元,销售利润5165.71万元。
  全省洁净产品的生产以低毒低害产品为主,产品的销售产值为14.809亿元,占洁净产品销售总值的42%;其次是有机食品和节能产品,这两类产品的销售产值之和占洁净产品销售总值的32.8%。
  2005年,全省从事洁净产品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无变化,工业销售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年增幅15%。洁净产品类别有:有机食品、低毒低害产品、低排放产品、低噪声产品、可生物降解产品、节能产品、节水产品等。全省洁净产品的生产仍以低毒低害产品为主,销售产值为15.3亿元,占洁净产品销售总值的45%;其次是有机食品和节能产品,这两类产品的销售产值之和占洁净产品销售总值的37%。
  第四节 环保服务业规模
  2001—2003年,环保服务业企事业单位从56家增加至263家。包括环保技术与产品开发企业、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环境监测服务企业、环境咨询服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从5270人增加到6936人,年服务收入总额增幅20%。
  2004年,从事环保服务业的企事业单位共有389家,其中,环保技术与产品开发单位36家,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153家,环境监测服务单位79家,环境咨询服务单位63家,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单位55家,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单位3家。从业人员7870人,年服务收入总额7.826亿元,年服务利润总额0.939亿元。
  在从事环保技术与产品开发的36家企业中,从业人数654人,年内独立开发技术98项,技术开发投入976.28万元,转让技术80项,服务收入521.82万元,利润67.22万元,出口创汇总额2.5万美元。其中,水污染防治技术和空气污染防治技术开发最为突出,从业单位总数32家,独立完成项目数48个,占开发项目总数的60%,技术开发投入之和为502万元,占技术开发投入总数的51.4%,技术转让61项,服务收入283.92万元,占服务收入总数的54.4%,年利润19.98万元,占利润总额的30%。
  从事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的153家企事业单位中,从业人数3183人,承接工程1696项,年收入总额4.75亿元,其中工程设计收入1.032亿元,工程施工收入3.406亿元,其他收入3112.36万元,年利润1.10亿元。其中从事水污染治理和空气污染治理的单位最多:水污染治理从业单位107家,占总数的70%,工程项目数532个,工程设计收入2276.97万元,工程施工收入1.348亿元,年收入总额1.670亿元,年利润2407.73万元;空气污染治理从业单位65家,占总数的42.4%,工程项目数933个,工程设计收入6145.42万元,工程施工收入1.804亿元,年收入总额2.525亿元,年利润7216.23万元。
  从事环境监测服务的79家企事业单位中,从业人数1049人,年内完成项目5.19万个,其中,例行监测3.052万项,委托监测1.75万项,分析服务1711项,其他监测服务2207项;年收入1152.69万元,年利润185.77万元。
  从事环境咨询服务的63家企事业单位中,从业人数902人,年内完成项目7449个,收入5271万元,利润414.66万元。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服务所占比重最大,从业单位38个,占单位总数的60%,年内完成环境影响评价项目6507个,占总数的87.3%,收入3952.95万元,占收入总额的75.1%,年利润371.91万元;其次是环境监理服务,完成项目787个,年收入870.5万元;再次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服务,完成项目23个,年收入48.9万元,年利润2.35万元。
  从事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的55家从业单位中,从业人数2073人,年运营项目83个,其中投资承包36项,服务运营承包、技术指导承包各24项,设备维护9项;运营与管理合同总额3.89亿元(政府拨款7269万元,企业自筹2.787亿元,其他来源3768.4万元,年收入2.381亿元,年利润-2269.77万元),其中,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营29项,工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营31项,除尘脱硫处理设施运营1项,工业废气处理设施运营4项,工业固体废物(不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运营2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11项,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运营两项,其他运营服务2项。
  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从业单位3家,从业人数9人,签订合同10项,出口合同额20万美元,主要出口国家3个。
  2005年,环保服务业的企事业单位略有增加,服务领域日益扩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加。环保服务业的领域开始从环保技术与产品开发、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监测服务、环境咨询服务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和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方面发展,年服务收入额增幅23%。
  第五节 资源综合利用规模
  2001—2003年,资源综合利用的范围主要的是废弃资源回收利用、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从业单位从185家增加到366家。
  2004年,全省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单位有400家,从业人数3.55万人,综合利用项目208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4.45亿元,销售收入105.69亿元,销售利润11.75亿元,出口合同额1565.6万美元。其中,矿产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单位11家,综合利用项目9项,年工业销售产值5.753亿元,年产品销售收入5.322亿元,年利润7996.3万元,出口合同额182万美元;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单位107个,综合利用项目48项,工业销售产值35.335亿元,年产品销售收入31.034亿元,年利润6.323亿元,出口合同额451.6万美元;废水(液)综合利用单位16家,综合利用项目数19项,年工业销售产值6452.53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5096.93万元,年利润2404.49万元;废气综合利用单位13家,综合利用项目17项,年工业销售产值8542.17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7937.47万元,年利润3135.45万元,出口合同额10万美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224家,综合利用项目99项,工业销售产值62.51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0.620亿元,利润3.248亿元,出口合同额574万美元;农林水产及其他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单位28家,综合利用项目数13项,工业销售产值7.47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817亿元,利润6691.2万元,出口合同额348万美元;综合利用的发电单位4家,综合利用项目3项,年工业销售产值9114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7645万元,年利润329万元;其他资源综合利用单位20家,综合利用项目16项,工业销售产值967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8328.4万元,年利润973.5万元。
  2005年,环保服务业有450家单位,从业人数4万人,涌现出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的典型,开辟出具有福建特色的资源利用新路子,形成多个产业化基地。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矿产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废水(液)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林水产及其他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利用发电等,年工业销售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增幅20%。
  附 环保企业废物综合利用选介
  一华映光电股份公司废物回收利用简介
  该公司总投资6亿美元,1999年1月正式导入ISO14000EMS(环境管理体系),当年10月通过认证,成为福州市第一家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之后,又成为国内首家OHSAS18000—ISO14000体系联合审核且通过认证的企业。华映光电公司设有1500平方米资源回收场,进行各种回收资源的分类放置与管理;内设拆解车间,专门拆解生产或退回的次品,拆解后的部分玻璃打磨后回用,不能回用的玻璃产品则运到深圳赛格三星进行再资源化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铅有害废弃物委托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处理;废荧光粉、有机废液由供应商回收再生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料综合利用率达83.8%以上。同时,每天回收废水500吨,中水则回用在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生产工艺,以及冲洗卫生间、浇花等日常生活中。2005年,能源节约达700万元以上。
  二LG麦可龙公司和龟尾化工公司废物相互利用获双赢简介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LG麦可龙(福建)电子有限公司和福州龟尾化工有限公司是共生共荣的两个“姐妹厂”。LG麦可龙的废料是龟尾化工的原料,而后者的产品则是前者的原料,二者之间形成共生的闭合链条。两家公司仅一墙之隔,连接它们的只是两根管道。
  投资7000万美元的LG麦可龙公司是一家生产荫罩板的电子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一种称为蚀刻液的三价铁原料,这种集成电路板蚀刻液使用后变成二价铁废液,必须经过复杂的处理工艺和高处理成本才能达标排放。而龟尾化工公司恰恰拥有回收二价铁废液的技术,其生产的产品就是蚀刻液。在当年招商引资中两家公司同时被引入。LG麦可龙公司不需增加成本处理废液,龟尾化工公司则得到长期稳定的廉价原料,通过氧化、提纯处理后,生产出合格的蚀刻液,重新用作LG麦可龙公司生产原料,避免污染。每天98吨的废蚀刻液被龟尾化工公司回收,使LG麦可龙公司每月多产生价值4万~5万元产品。
  LG麦可龙公司在建厂之初就充分考虑到清洁生产,除将蚀刻液与龟尾化工共享之外,同时开发氧化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延长蚀刻液使用时间,同一时段内比同类公司减少排放量约30%,每年可节约再生费用约430万元。公司对厂区进行雨污分流,投入250万美元建起1座污水处理站,年运行费用高达166.8万元。该公司还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良,减少20%的污泥量,同时将压滤污泥(非危险废物)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处置(制成砖)。仅此一项,每年减少的固废处理费用达40万元。
  该公司还将可回收的其他废物集中起来,再行出卖,仅此一项,每年产生的效益可达60万元。该公司的电子产品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欧盟相关指标。
  2005年,该公司专门对能源节约项目进行课题研究并付诸实施,仅上半年油料费就节约77万元,节约电费88万元。
  三瑞闽公司废物利用简介
  2001年,瑞闽公司实行清洁生产,产生6792万元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环境、社会效益。年节约新鲜用水量10万吨、用电量84万千瓦时、基础油432立方米、添加剂37立方米、导轨油及出轨油1200升,年回收清洗剂4000升。
  2003年12月,该公司率先通过ISO14000、ISO9000及OHSAS18000三个体系的整合认证。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后,2005年7月该公司正式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又在同行业中率先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瑞闽公司有多项节能降耗、废物再利用技术走在同行业的前列。2004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同对污轧制油再利用难题进行攻关,研制出污轧制油再利用系统,填补国内空白。通过该系统,1年可回收500多立方米轧制油(中国每年要消耗近10万吨轧制油),每年可增加产值247.47万元。已有多家铝加工企业上门引进此项技术。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热轧技术,瑞闽公司为国内首家采用意大利轧钢技术的公司,能耗仅为热轧的43%。该公司又投入资金,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氯化铝球热气冷技术,节省柴油的使用量,与常规方法比,每融解1吨铝锭可节省20千克柴油。
  瑞闽公司还充分挖掘潜力降低能耗。通过“避峰生产”,降低用电量,节约用电成本。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前,该公司的循环水重复利用率已达98%。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2001-2005年间福建省的环保工作,记述了陆地环境质量、海域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保科研和学术活动、法制建设、环境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