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污染源达标排放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94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污染源达标排放管理
分类号: X327
页数: 7
页码: 119-1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1—2005年福建省环境保护部门污染源达标排放管理情况。
关键词: 污物排放 环境管理 福建省

内容

一、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2001年,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全国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福建省列入工业污染源达标考核的工业企业有4695家,其中,省重点工业污染企业96家(其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65%以上),各设区市重点工业污染企业637家,县(市、区)重点工业污染企业3962家。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197亿吨,其中达标废水排放量为10.638亿吨,达标率为96.10%。工业废水主要排入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木兰溪等。
  是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为3305.238亿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8.612万吨,烟尘排放量9.0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5.93万吨。全省实现“一控双达标”任务后,各设区市政府先后向省政府申请验收(复验)。5月,组织开展针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检查和专项行动。5月下旬,组织“一控双达标”第6次督察,派出9个督察组分赴9个设区市督促检查。7月,全国召开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电视电话会议,7月26日,福建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全国电话会议精神,并由省经贸委、监察厅、林业厅、国土资源厅和水利厅等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福建省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执法专项行动,共査出工业污染案件659件,对违法企业分别予以取缔、关闭、停产、整顿、罚款等处罚,对有关责任人也予以处理。南平、宁德市政府分别发出《关于加强水口库区小纸厂污染管理的函》、《关于做好污染源年度监测工作方案》。从2002年起,每年对工业污染源进行全面监督、监测不少于1次,并进行不定期突击性抽测。各排污企业每年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全面监测情况。继续实施2000年11月省环保局、经贸委、工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环保未达标工业污染企业工作的通知》,对限期内无法治理达标的工业企业,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停。是年,建立全省工业污染企业数据库和96家省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档案。
  2003—2005年,依法关停并转迁企业315家,完成274家水泥企业粉尘污染的治理。
  “十五”期间,各地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各地结合旧城改造,引进外资和综合开发项目,从市区搬迁出大批工业企业。福州市工业路的工业企业全部外迁,解决了长期困扰城市中心区的工业污染问题。
  在治理工业企业污染的同时,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至2005年,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26座,污水日处理能力157.74万吨。
  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13.09亿吨,比2004年增长13.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7%,与上年基本持平。9个设区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多的是漳州市,为6.48亿吨,占全省工业排放总量的49.5%。全省废水排放量排在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生产供应业、造纸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制造业,它们的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7.2%。废水主要直排入海以及闽江、晋江、九龙江。是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为6264.91亿标立方米,比2004年增长24.8%,其中燃料燃烧排放废气量为3284.19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为2980.72亿标立方米,分别比2004年增长16.5%、35.4%。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46.12万吨、13.06万吨、19.29万吨,化学需氧量为39.41万吨。
  至2005年,全省重点单位污染源121个,已达标91个,有二氧化硫治理设施12套,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5.929万吨。是年,漳州市关闭“十五小”企业5家,51家超标排污的企业被限期治理,30多家企业新增或改建治污设施40台(套),全市排污量大幅削减。全省氨氮、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比2000年减少7.5%、4.4%、6.7%、37.0%。
  二、功能区达标排放检查验收
  1996年颁布的《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环保局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2002年12月31日前,全省23个城市环境空气和地面水治理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分别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2001年,完成全省大气及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定,经9个设区市政府批准实施。是年,省环保局继续开展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排放工作。
  2002年5月14—20日,省政府组织省环保局、省经贸委、建设厅、工商局等单位对提出申请的长乐、南平、建瓯、建阳、邵武、永安等6个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6个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均符合“一控双达标”的考核标准,同意通过验收。
  2003年7月1一4日、8—10日、8月21—22日,省环保局和省直有关部门受省政府委托,先后对提出申请的宁德、福安、福鼎、漳平、龙海、南安、石狮、晋江等8个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同意通过验收。
  2004年,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在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开展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工作的通知》要求,福州、厦门、泉州3个重点城市完成城市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规划的编制。省环保局组织技术审查,编制单位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当地政府。
  2005年,12条主要水系设置121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一至三类水质所占比例为89.4%,较2004年提高5.8个百分点,水域功能达标率为87.9%,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是年,重点城市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甫田和武夷山环境功能区如期达标,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优”和“良”;地表水和海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的断面达标率占89.4%;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37%。泉州、福州、龙海市内河水域功能达标率为100%;除长乐市外,其余城市达标率与2004年持平或略有提高。23个城市布设73个空气质量常规测点,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龙岩、南平和永安市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武夷山、福鼎市空气质量最好;三明、龙岩市空气质量为三级,三明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龙岩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其余城市空气质量良好,达到二级标准。
  附 各设区市“一控双达标”验收情况简介
  福州市
  2000年,福州市投入1.2亿元,开展“一控双达标”工作。2001年,经检查,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实现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100%达标。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大于94%,居全国47个重点城市的第8位;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81%。
  厦门市
  省政府“一控双达标”检查组分别于2000年12月28—29日及2001年1月17—18日对厦门市的“一控双达标”工作进行复核验收。验收组随机抽测厦门罐头厂、厦门聚泰印染等5家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情况,听取厦门市政府的“一控双达标”工作汇报,观看多媒体演示和专题录像片,实地考察厦门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感官状况,现场检查厦门银城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电化厂、厦门电厂等15家企业,审核有关档案数据和技术资料,并检查群众举报的有关问题。
  厦门市已完成列入考核的12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总量控制工作,工业污染源和城市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达标,各项整改工作已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通过验收,环境功能区和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通过复核验收。
  为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一控双达标”成果,厦门市环保局向社会各界广泛发放以“跨世纪环保大行动”为名的调查问卷表,就厦门市的环境状况征求各方意见。
  为使问卷调查更具代表性,此次活动共设计3个版本的问卷调查表,除面向市民的社会版外,还专门设计面向企业和外来员工的企业版以及面向政府部门的政府版。已收回的4000余份社会版的汇总情况表明,市民对环境总体满意率达98.27%,这充分肯定了厦门市的环保工作。同时,市民对汽车尾气、白色污染、施工噪声和山体裸露等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汽车尾气的治理问题,近五成的民众对此表示关注。
  三明市
  2001年2月15—17日,以省政府副秘书长卢增荣为组长的省政府“一控双达标”工作考核验收组,对三明市“一控双达标”工作进行为期三天的验收。三明市已完成“一控双达标”各项工作,符合国家和省验收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和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通过验收。
  考核验收期间,验收组听取三明市政府关于“一控双达标”的工作汇报,观看专题录像片和多媒体演示,还实地考察列东污水处理厂、三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沙溪、东牙溪集中饮用水源地等环境,现场抽测19家企业工业污染源达标情况,现场检查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建福水泥厂、福建青山纸业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审阅有关档案资料和技术数据,公布举报电话,并对群众通过举报电话投诉的有关环境问题进行现场检查。
  2月17日在三明市“一控双达标”验收反馈会上,省政府考核验收组充分肯定三明市“一控双达标”工作。三明市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九五”计划指标内,符合国家和福建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验收的要求;三明市列入考核的534家工业污染企业中,治理达标396家,依法关闭46家,停业治理54家,自然停产37家,搬迁1家,已完成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三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进展较好。
  南平市
  南平市环保“一控双达标”工作于2001年2月14日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南平市10县(市、区)列入考核的239家企业全部按照要求实现达标排放。这239家企业中通过治理达标的有182家,自然停产并经当地政府下达环保监管的有43家,逾期未达标被政府依法关停的有12家,因结构调整而关停的有2家。“一控双达标”任务完成,明显地改善了整个闽北地区的环境质量。全市12种主要工业污染物均控制在省里下达的指标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风景自然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武夷山市及其他9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武夷山九曲溪自然保护区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类水质标准,南平市境内的其他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三类水质标准。
  南平、邵武、建阳、建瓯4个城市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前2年完成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实现环境功能区达标。
  宁德市
  2001年2月19一21日,省政府“一控双达标”考核验收组听取宁德市“一控双达标”工作汇报,观看多媒体演示,审阅该市86家工业企业达标工作技术资料和档案数据,并现场检查23家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情况。宁德市“一控双达标”工作通过验收。
  宁德市针对闽东经济结构以农业型、轻加工型为主,污染物排放总量小的特点,经过调查研究,确定854家工业企业作为考核对象,其中795家是石板材企业。针对这些石材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1999年鳌江流域古田段综合整治期间,宁德市委把古田县原鹤塘镇党委书记的“乌纱帽”压在现场,采取“书记负责制”,限期完不成任务的话,就地免职。市政府“一控双达标”工作领导小组还抽调得力干部进驻全市18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督促治理工作。在此期间,关停古田县造纸厂、古田县化工厂等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治理无望的企业,加快福安农药厂、福鼎啤酒厂、柘荣啤酒厂等企业的污染治理进度,最终实现达标排放目标。
  通过“一控双达标”工作,宁德市的生态建设也得到重视和加强。2001—2005年,全市共投入水土保持和水流域综合整治资金5亿多元,建设赛江沿岸10万亩绿竹长廊和防御五大灾害体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注入闽江的水质达二类标准,区内入海的七条主要溪流水质都在二类以上。
  龙岩市
  龙岩市“一控双达标”各项工作符合国家和省验收要求,通过省级验收。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卢增荣任组长、省环保局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省政府“一控双达标”验收组于2000年12月25日在龙岩市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检查龙岩市兴发纸厂等16家企业,审阅有关档案和技术资料,并对举报电话反映的情况进行突击检查。验收组对龙岩市“一控双达标”工作表示满意。
  经过三年奋战,龙岩市顺利完成污染源治理任务。全市301家工业污染企业,治理达标226家,依法关停和自然停产75家。水泥生产是龙岩市的支柱产业,也是“一控双达标”工作的重点。该市注重将企业污染治理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一起抓,同环保“三同时”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一起抓。2001—2002年,关闭62家水泥生产企业,淘汰9条生产不及4.4万吨的机立窑生产线,削减水泥生产能力252万吨,腾出环境容量和生产能力,建设龙岩三德水泥厂、麒麟水泥厂、福龙水泥厂旋围窑生产线。同时注重采取最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最优化的设计方案,着力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节水、节能措施,努力把末端污染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许多工业污染企业结合技术改造,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大大减少废水、废气排放量。为解决困扰全市的机立窑烟尘污染问题,市环保局组织龙净集团等环保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成功解决机立窑除尘技术问题,为全市水泥机立窑治理达标奠定基础。环保部门在治理专项资金上给予倾斜,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和银行贷款。
  漳州市莆田市泉州市
  2001年1月10—17日,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卢增荣任组长、省环保局副局长郑更新任副组长的省政府“一控双达标”验收组,分别对漳州、莆田、泉州三市进行考核,均通过验收。
  漳州市排污总量控制和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均符合有关要求,全市列入考核的436家工业污染企业,治理达标339家,依法关停45家,自然停产38家,破产关闭14家,如期完成工业污染源达标任务。验收组在漳期间,现场检查漳州糖厂、龙海紫山集团公司等17家企业。
  莆田市“九五”期间,全面完成“一控双达标”工作。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之内,城市地表水环境和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列入考核的118家工业污染企业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验收组现场检查福建雪津啤酒集团、珍奥核酸有限公司和仙游糖厂等19家企业,并对群众举报问题进行检查。
  泉州市全市938家工业污染企业列入达标考核范围,其中治理达标705家,依法关闭34家,停业治理36家,自然停产并由环保部门监管153家,转产搬迁10家,完成达标任务。总量控制和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功能区考核指标均符合国家和福建省要求,饮用水源达标率在97%以上。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2001-2005年间福建省的环保工作,记述了陆地环境质量、海域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保科研和学术活动、法制建设、环境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