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保科研与学术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883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环保科研与学术活动
分类号: X922.28
页数: 12
页码: 74-85
摘要: 本章记述了2001—2005年福建省环保科研工作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环保科研 学术活动 福建省

内容

21世纪以来,福建省更加重视环保科研工作。2001年,环保科技以为环保工作提供科技支撑为中心,以环境监测和服务决策为重点,开展科技课题研究,投入研究资金908万元,并向社会推介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6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的环保类科技成果19项。新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有18家,全省通过认证组织共达33家,其中,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行政区域的双重形式通过认证;厦门鼓浪屿区在通过认证的基础上,还创建国家级ISO14000示范区,并通过现场验收。2003年,全省有18项环保类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1项获国家环保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4年,继续扶持环保科研和实用技术攻关。组织47个课题,投入资金580万元,从事科研活动人员达544人。有12项环保类科技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亚热带海水养殖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5年,全省有16项环保类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1项获国家环保科学技术三等奖。是年,省环保局开展环保科学研究立项达20项。2004—2005年,入选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项目的有6项,入选省先进环保实用技术项目的有23项。
  2001—2005年,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和福建省环保产业协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了各种学术研讨活动。
  第一节 机构及人员
  一、科研机构与人员
  (一)省属机构
  1.福建省环保设计院
  2000年,该院有事业编制70人,为正处级单位。2001年,有20多名人员参加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资产评估师等培训及资格考试。2003年,有17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30多名其他类注册工程师。
  2.福建省环保科研所
  2001年承袭2000年机构,该所内设办公室、环境评价室、环境管理室、环境治理室、总工办。全所事业编制62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有54人。该所业务人员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8人,其他专业人员4人。
  2005年,该所更名为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正处级事业单位,有事业编制62名,经费由财政核拨(其中10名编制经费实行自收自支)。
  (二)设区市机构
  2000年,全省环保系统设立科研所的有福州、厦门、漳州、南平、龙岩、泉州、莆田、三明、宁德等市,共有科研人员116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60人,初级职称33人。2001年,9个设区市有环保科研人员164人;2004年,有160人;2005年,有133人。
  二、社团组织
  (一)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
  该学会成立于1981年5月,是由全省环境科技工作者、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教育工作者、环境管理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及有关的单位、团体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学会设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作为领导机构,设有秘书处作为办事机构。2001—2002年,学会连续三年被省科协评为“学会之星”。2005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先进民间组织”。
  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由郭佩文担任,郁民勤任秘书长,任期至1986年。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由沈继武担任,林甄任秘书长,任期至1993年。1993年12月27—29日在福州市召开省环境科学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杨明弈当选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陈振金任秘书长,任期至2001年。学会会员中,中级职称以上会员占会员总人数的90%以上。学会下设环境学术专业委员会、环境科普专业委员会、环境咨询专业委员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环境生态专业委员会、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环境科技工作者委员会等8个专业委员会。2001年9月28日,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进行换届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由87名来自74个单位的理事组成,任期至2005年。理事长由郑更新担任,秘书长由陈尔金担任。学会在册个人会员500多人。学会专设环境学术工作委员会、环境科普工作委员会、环境咨询工作委员会、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环境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等5个工作委员会。
  (二)福建省环保产业协会
  2003年11月8日,该协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由62个理事单位组成,其中常务理事单位26个。省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在明担任名誉会长,徐友龙任会长。
  第二节 调查研究主要成果
  一、环境生态学调查
  2001年9月,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并决定调查工作由省环保局牵头,省经贸委、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统计局、海洋渔业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各地均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项经费,开展调查。课题组最初设计资料收集的基本单元为乡镇,时间为1986年和1999年两个时段,内容包括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重要生态要素和对生态环境有主要影响的产业和资源利用状况、城镇环境、农村环境、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25个项目。2002年5月底,国家环保总局正式下达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工作任务,调整调查基准时间为1986年和2000年,课题组重新部署调查工作。至2002年8月,基本收集各县(市、区)调查表格、数据5万个,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开始编写调查报告。8月底,调查报告初稿征求各厅局和有关专家意见。修改后的《福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共有26万字。
  《福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基本结论如下。
  福建生态环境特征突出。地理单元对外相对独立,区内密切关联;海陆兼备,山海互补;多山丘,少平原,土地资源紧缺;海岸曲折,港湾、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配不均;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11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多山地丘陵、多季风暴雨、土层瘠薄和生命物质多集中于植物活体地上部分交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特殊脆弱性使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和重建成为福建生态安全和稳定的中心环节。
  由腹大口小的海湾和河口所组成的海岸带是福建海陆之间自然和社会经济密切关联和交流的界面,其生态环境的保育是福建山海协调互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福建生态环境总体较好。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少,是全国土壤侵蚀率较低的省份之一;陆地水水质基本保持良好状态,主要水系水质多数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标准;海水水质和表层沉积质量总体较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功能区规定标准。
  尽管生态环境总体上趋于好转,形势仍较严峻。在森林总面积增加的同时,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针叶林化、幼龄化严重,人工群落树种单一,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减退。
  外来物种入侵呈上升态势,引种的米草疯长蔓延,造成严重危害,本地原有的不少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逐渐消失。
  土地紧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由此引起的生态问题与日俱增;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量急剧增加,有机肥比例明显下降,地力趋于衰退;水土流失面积虽然减少,但园地水土流失问题仍较为严重,采矿和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化肥和农药、乡镇企业、规模化养殖和农村生活废弃物引起的面源性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酸雨污染呈加重趋势,城市空气总悬浮颗粒物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高,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塑料制品引起的“白色污染”仍较严重。
  近岸海域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海水养殖污染加重,海域底质重金属含量不断增高;部分海湾、河口和城镇邻近海域环境污染较严重;一些海洋与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赤潮和海洋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已成为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由于经济密度加大和人为的影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加快,危害日益加重。
  二、污染防治研究
  2000年初,三明市沙溪发生农药排污引起大量溪鱼中毒死亡,并威胁南平、福州饮用水源的事故。流域水生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网箱养鱼试验死亡率达83%,引起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关注。为保护沙溪河生态环境,2001年,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三明市环境监测站集中14名科技人员,投资65万元,开展“沙溪农药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恢复研究”。主要研究项目有:沙溪死鱼原因、污染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破坏;沙溪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药在沙溪河中迁移转化规律;生态恢复微生物措施;工业污染源、沙溪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沙溪人工可控的适应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工程设计及生态恢复工程方案等。研究结果表明:沙溪水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由于长期的农药积累和短期的事故排放叠加造成的,很难在短期内全部恢复,必须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其生态系统进行调节,逐步恢复其功能。其研究成果由“沙溪农药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恢复研究”、“三明斑竹溪库区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实施成果”和“沙溪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等三项内容组成。
  2002年,由省环保科研所与福州市环境监测站合作对山仔水库富营养化成因和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具体调查研究项目有:开展流域1:50000专题图制作;完成流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查,包括宁德市、古田县、晋安区、罗源县、连江县、闽侯县的调查;实现BASINS系统中的SMAI模型在流域敖江非点源污染平均负荷量的计算。实施5月、10月对山仔水库的各次监测。在收集山仔水库的污染源资料和历年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排污—入库—富营养化—产藻因应”模式,制定水体富营养化藻类防治对策。研究取得新产品一项,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2003年,省环保科研所与龙岩市环境科学院合作开展九龙江流域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综合利用研究。在对漳州、龙岩两地九龙江流域规模化养殖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龙岩的铜罗坪养猪场、漳州的和兴养猪场和五板桥种猪场分别进行茶园、果园、鱼池和沼气液等综合利用工程的研究。研究获得新产品和申请专利一项,其他成果一项。
  2004年,开展东张水库富营养化的研究。项目针对东张水库富营养化的特点,通过水库及其流域的特征分析、污染源调查评价、水质、底质、水生生态、鱼体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同步监测和试验研究,通过水库氮、磷营养元素动态平衡分析和富营养化程度综合评价等研究,揭示水库富营养化污染规律和成因,提出污染控制措施方案。经研究治理,东张水库水质有较明显改善,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
  2005年,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开展对闽江流域上下游水环境补偿激励机制研究。该研究在进行闽江流域水环境资料收集和调查的基础上,探索闽江流域上下游水环境补偿激励的模式和具体测算办法,确定闽江流域上下游水环境补偿的准则,即实行全额补偿、部分补偿的比例。
  三、海洋环保研究
  2002年,漳州市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水生态养殖研究。选择东山海区为研究示范点。针对网箱、虾塘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选用生长适温和生长环境具有互补性的大型海藻为修复生物治理受污染的环境。通过“实验室—中试—野外现场”的不同实验场所,研究在不同修复模式下的修复生物江蓠对氮、磷的吸收和产氧规律以及生物修复的主要过程和机理,开发具有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态产业优化模式。
  研究结果包括:建立亚热带海区修复生物体系;探明江蓠对氮、磷的吸收规律和产氧规律;探明中试实验中的氮、磷吸收动力学;探明菊花心江蓠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可改善由于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和残余饵料所损坏的水质;表明江蓠对水质的修复作用效果优于微藻,江蓠通过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降低水中的营养盐浓度,能有效地防止赤潮的发生;自然海区形成了竹筏和强架式的吊养模式;建立生物修复的生态产业模式和操作规程;申请发明专利三项,申请实用新型技术两项。
  漳州市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应用,取得显著效益。凡是经过生物修复的海域,其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2003年,东山县江蓠养殖面积扩大至6400亩,直接产值达2000多万元。生物修复和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促进池塘养虾、网箱养鱼成活率和生长率的提高。东山岛有1.65万亩虾池,4.9万亩浅海和滩涂贝藻类养殖基地,全面推广夏季虾池和网箱养殖中套养菊花心江蓠,冬季吊养龙须菜,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第三节 科技获奖与认定项目
  2001年,获省科技进步奖的环保类科技成果共19项,占全部191项获奖成果的10.0%,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新认证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并获批准。5个单位获得国家环保设施运营资质,3个产品获得国家环保产品认定,2家企业10类产品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2002年,有16项环保类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获奖总数的8.8%。开展“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等31个环保科技项目研究。累计获得国家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乙级资质单位10家、国家环保设备运营资质单位20家,8家企业22个产品获得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2003年,有18项环保类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获奖总数的9.3%。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环保紫外消毒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成果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特性与控制研究”和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全天候户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等两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LFW智能型垃圾焚烧炉”、“屋顶水箱(池)自动清洗消毒装置—TJ6系列”被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003年,累计有17家单位获得国家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甲、乙级资质证书,20家单位获得国家环保设备运营资质证书,7家企业20个产品获得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2004年,有12项环保类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占获奖总数的6.2%。“亚热带海水养殖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有11家单位获得国家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甲级或乙级资质,10家单位获得国家环保设施运营资质,2个项目获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1个项目获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示范工程,4个产品获国家级环保产品认定,6个产品获绿色之星标识产品认定,3项装置获中国优秀环境保护装置。
  2005年,有16项环保类科技成果获得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占获奖总数的8.3%。其中,“闽江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状况与控制研究”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科技厅开展31个环保科技项目的研究;省环保局开展20个科研项目研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东山县通过科技部中期检查;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漳平市通过省级总体验收。第四节 实用技术征集与推荐
  2001—2002年,加大先进环保实用技术征集与推广使用力度。省环保局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经过专家综合评审,确认其主要技术性能和水平、试(投)产或在生产中试(使)用的可行性、市场前景、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属于先进且适合省情的环保技术,包括新型、高效的技术原理、设计构思等,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达到先进实用的程度,且在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一定作用的环保技术、材料、工艺和产品。各设区市环保产业协会负责协助做好先进环保实用技术推荐和在本地区的推广使用工作。2003年起,省环保局将清洁生产技术、污染防治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等五大类技术列入征集范围。省环保产业协会组织专家,对应征技术进行评审。评审注重技术的先进水平、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评审会以纪要的形式,对应征技术进行审查和评价,作出结论。
  2004—2005年,全省各级环保产业协会向需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实用技术的企业和单位推介通过评审的先进环保实用技术。对省内急需的先进环保实用技术,省环保产业协会及各级环保产业协会通过组织试点和技术现场会的方式向社会推广,如在对流域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养殖业中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现场会等。对符合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要求的技术,省环保产业协会及时向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推荐评审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
  2004—2005年,入选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项目达6项,入选省先进环保实用技术推荐项目达23项,多项成果还获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项。
  第五节 主要学术活动
  一、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
  2001—2005年,该学会主要活动有:开展环境科学学术交流,组织学科优秀论文评选,推荐优秀科研成果、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环境科普宣传,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积极创办学会会刊和学会网站;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各类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授受委托进行有关环保项目的认证、项目评估、优秀科技成果鉴定和环保技术评审;组织科学考察,举办为环境科学工作者服务的各种事业和活动,发展同国内外的环境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向各级政府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建言献策,提出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反映环境保护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举办各种为会员服务的活动;承担政府委托或转移给学会的其他工作任务。
  (一)举办学术讲座
  2002年5月24日,学会协同福建省局人事处举办“WTO基础知识学术讲座”。参加讲座的有省环保局全体干部职工以及直属单位科级以上干部约110人。8月20—23日,协同福建省局科技处联合举办福建省17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来自17家重点企业分管环保领导和主要管理人员53人。培训班开设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和咨询程序等相关课程。
  (二)召开学术年会
  2003年9月24日,学会联合相关学会在福建省科协举办第三届学术年会,开展以“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就福建省生态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研讨会共征集到学术论文116篇。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全省从事环境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的环保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以及基层环保工作人员200多人。研讨会上还特邀在福建省的著名院士、专家作专题学术讲座。会后,研讨会组委会评选出优秀论文29篇,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4篇。
  2004年10月22日,在福建省科协举办学会第四届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学术年会。年会收到学术论文132篇,汇编成论文集。应邀出席本届年会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可镁、日本驻华大使馆一等书记官染野宪治以及来自全省水利、水土保持、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地质、地震、气象、能源等行业从事环境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工作者和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科研、监测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企事业单位环保工作者160多人。年会评选出优秀论文30篇,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
  (三)参加外界学术交流
  2002年,学会派员参加在山东召开的华东地区环境学会年会,在会上介绍工作经验;派员参加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作研讨会,听取“入世与环境保护的机遇与挑战”讲座;出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年会——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会议。
  2003年10月25—28日,派员参加在江苏无锡市举办的湖库有毒藻类控制与生态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11月6—9日,派员出席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华东地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一届联(年)会,与参会代表交流工作经验,加强了华东地区环境科学学会之间的横向联系。11月6—9日,派员出席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西部地区环境与发展经济技术国际研讨暨环保实用技术研讨会。
  2004年4月,派员参加由省科协组织的西部地区科协、学会工作调研团。6月,派员出席在广东召开的中国水库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首次编委会会议。学会提交的论文《东张水库富营养化水质及水生生物时空分布》入编论文集。9月,参加在福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福建省一德国莱法州环境与发展学术研讨会。11月,派员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学会提交的论文《湖库氮磷内源负荷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入选会议交流,并编入论文集。
  (四)咨询服务
  2002年,学会完成福建纺纤集团有限公司、福州人造板厂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和运行技术培训机制。2003年第一季度两家企业均可申请认证审核。是年,学会举办两期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培训内审员91人。学会完成三山镇环境规划的策划和外场作业,完成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审核和内审。联系福建众和有限公司(集团)、福建省中茂食品有限公司、福州日立工机厂等多家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并完成环保方案编写。
  2003年,学会协助福建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和模拟审核,并对该公司内审员进行培训,6月通过第三方认证审核;完成福人木业股份有限公司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实施内审员培训等工作;完成三山镇环境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及图集编制。3月,协助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认证审核。联系福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日立工机厂等多家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并完成环保方案编写。学会派出两名环保专家参加全省青少年水资源及环保科学研究百项成果论文评点、指导。学会还组织开放福州市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和福州市环境监测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环保科普工作服务。6月25—27日,派员参加省科协组织的学会秘书长及专职工作人员培训班进行业务培训。9月25日,组织召开全省各设区市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会上学会介绍如何主动配合省环保局中心任务,发挥学会职能的具体做法,同时向设区市环境学会赠送会员管理系统安装软件。
  2004年2月,学会推荐“亚热带海水养殖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课题参加2004年度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奖。
  2005年,组织开放福州晋安区北峰国家森林公园博物馆、福建兰苑园、鸟语林以及闽侯县福建省黎明集团地球村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科艺宫标本馆、百草园等活动。3月,完成2005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项目申报初审,推荐“闽江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状况与控制研究”等6项科研成果参与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选。7月,举办“环境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来自全省环保系统第一线近70名科技人员听取了福州大学教授王良恩的讲座。是年,组织编写《福建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人编《2005年福建省自然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白皮书》。完成“厦门腾龙特种树脂有限公司配套灰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报告书通过厦门环保局的审批。是年,为福建福日科光电子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提供有关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并建立咨询服务机制。
  二、福建省环保产业协会
  (一)开展课题调研
  2003年,协会成立环保产业政策调査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调研活动。2004年,撰写政策调研课题论文《福建环保产业政策调适的若干建议》和《福建省环保产业市场分析》,并在中国福建省一德国莱法州环境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交流。是年6月,又组织专家开展省环保局委托的环保住宅工程认定课题调研,多次召开研讨会,制定环保住宅工程技术条件和住宅工程管理办法,文中提出26项具体技术指标要求。
  (二)召开学术年会
  2005年12月,在福州召开省环保产业协会学术年会,研讨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和有关政策等课题,并邀请福州大学环境资源学院教授李玉林作题为《环保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的学术报告。本年会收到学术论文40篇,并汇编成册。
  (三)组织环保实用技术评审和推荐活动
  2003年,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应征环保实用技术进行评审,颁发《先进环保实用技术推广使用证书》,并列入福建省环保实用技术库。2004—2005年,协会向有关防治污染企业或单位推荐通过评审的先进环保实用技术。推荐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的环保实用技术达29项。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2001-2005年间福建省的环保工作,记述了陆地环境质量、海域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保科研和学术活动、法制建设、环境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