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洋生物质量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834
颗粒名称: 四、海洋生物质量调查
分类号: X824
页数: 2
页码: 27-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4—2005年福建省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海洋生物质量调查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海洋生物 质量调查 福建省

内容

2004年5月,浮游生物生态调查工作与近岸海域沉积物的调査同步进行,所调查的海域、站位也与近岸海域沉积物的调査相同。浮游生物生态调査在相应调查断面站位上采集表层和10米深层的浮游植物、动物的分析样本进行分析。
  (一)浮游植物
  近岸海区春季浮游植物中硅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83.3%;渐次分别为甲藻门,占总种类数的10.7%;金藻门和蓝藻门,各占总种类数的2.4%;隐藻门,占总种类数的1.2%。浮游植物的总平均密度为5.07×lO3个/升,各不同海区的平均种群密度同样差异很大,漳州近海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最高,达到8.77×lO3个/升。从藻类数量的水平分布来看,从南到北呈递减态势。
  柔弱菱形藻、北方娄氏藻等为福建沿海近岸海区春季浮游植物数量的优势种。各海区普遍存在一些可能引起赤潮的种类,如角毛藻、根管藻、骨条藻、夜光虫等。这些藻类尚未形成高密度的赤潮种群,夜光虫(又称夜光藻)是最常见的赤潮生物之一,在沿海各海区的分布十分广泛,种群数量也较多,其分布特点是自南向北明显增多,在福州连江东部海区的F16断面和福州长乐东部海区F23断面的表层水样中,其种群密度达到645个/升和630个/升,分别占该断面总种群密度的97.7%和65.6%。
  (二)浮游动物
  近岸海区春季浮游动物中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种类最多,约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41%;渐次分别为原生动物门,占总种类数的26.5%;毛颚动物门,占总种类数的7.2%;环节动物门,占总种类数的6%;尾索动物门,占总种类数的6%;软体动物门,占总种类数的4.8%;腔肠动物门,占总种类数的3.6%;棘皮动物门,幼体占总种类数的2.4%;轮虫门和苔藓动物门幼体,各占总种类数的1.2%。
  浮游动物的常见种类主要有急游虫、卡拉拟铃虫、大同长腹剑水蚤、尖额猛水蚤、中华哲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住囊虫、百陶箭虫、颤动疣毛轮虫等。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基本上都属于暖温性和暖水性种类,既有河口低盐类型,也有沿岸低盐类型,当然也有少数的广温高盐性种类。
  浮游动物的总平均密度为369.6个/升,各不同海区的种群密度差异甚大。自漳州至宁德近海,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总体呈递增态势。双壳类D型面盘幼虫、桡足类无节幼体等为沿海近岸海区春季浮游动物数量的优势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2001-2005年间福建省的环保工作,记述了陆地环境质量、海域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保科研和学术活动、法制建设、环境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