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河流水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810
颗粒名称: 一、主要河流水质
分类号: X824
页数: 4
页码: 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2005年福建省境内主要河流水质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河流环境 水质 福建省

内容

2001—2005年,全省主要水系的水质总体达到“优”或“良好”,以一至三类水质为主。在12条水系(闽江、九龙江、晋江、敖江、汀江、龙江、漳江、木兰溪、萩芦溪、霍童溪、交溪、东溪)中,霍童溪和交溪水质最好,晋江和漳江水质有所好转,萩芦溪和汀江水质有所下降,龙江水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闽江等其他5条水系水质各年度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总体变化不明显。
  全省地表水环境主要受有机物污染,超标项目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总磷、氟化物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001—2005年,闽江流域的建溪和富屯溪、九龙江流域的西溪和北溪龙岩段的氨氮浓度上升,九龙江流域的北溪龙岩段、东溪和漳溪的总磷浓度相对显著,部分河流的石油类浓度下降。受城市污染等影响,出现超标的断面主要是城市下游的控制断面。
  2005年,全省主要水系的功能达标率为87.9%,一至三类水质比例为89.4%,46个交界断面达标率为95.3%,水质现状良好。全年主要超标项目有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水质总体上无显著变化。18个国控监测断面的功能达标率为87.0%,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除木兰溪的三江口断面外,其他断面没有出现劣五类水质。三江口断面主要是氨氮超五类标准。
  2005年,晋江和漳江水质“最好”,功能达标率和一至三类水质比例均为100%;闽江、九龙江等8条水系的水质达到“优”或“良好”,以一至三类水质为主;汀江的功能达标率和一至三类水质比例较上年分别下降1.3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水质为轻度污染;龙江水质污染较严重,功能达标率和一至三类水质类别比例均为27.8%,以四类、劣五类水质为主。
  2005年,水系化学需氧量接纳量前五位的分别为闽江、12条水系外直排入海河流、晋江、九龙江和木兰溪;氨氮接纳量前四位的分别为闽江、12条水系外直排入海河流、九龙江和晋江。
  (一)闽江
  2001年,闽江水系水质达标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建溪和富屯溪水质良好,沙溪水质有所改善。2002—2005年,闽江流域水质总体保持“优”或“良好”,以一至三类水质为主。受降水量等因素影响,2004年的功能达标率和一至三类水质比例降到最低。在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递增情况下,此期间闽江流域水质总体上要好于“九五”期间的水质。2005年,闽江流域一至三类水质比例为92.0%。
  (二)九龙江
  2001年,九龙江水系按期实现流域水质达标率达到90%的综合整治目标。2002—2005年,九龙江流域水质总体保持“优”或“良好”,以一至三类水质为主。受降水量等因素影响,2004年功能达标率和一至三类水质比例降到最低。在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递增情况下,此期间九龙江流域水质总体上要好于“九五”期间的水质。2005年,九龙江流域一至三类水质比例为88.9%。
  (三)闽东沿海其他河流
  闽东沿海诸河流除闽江外,还包括敖江、龙江、交溪、霍童溪、木兰溪和萩芦溪。2001—2005年,除龙江外,其他五条河流水质总体保持“优”或“良好”,以一至三类水质为主。受降水量等因素影响,2004年多数河流功能达标率和一至三类水质比例降到最低。在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2001—2005年闽东沿海诸河流的水质总体上要好于“九五”期间的水质。
  (四)闽南沿海其他河流
  闽南沿海诸河流除九龙江外,还包括晋江、漳江、东溪和汀江。2001—2005年,这四条河流水质总体保持“优”或“良好”,以一至三类水质为主。晋江和漳江的功能达标率和一至三类水质比例逐年提高,东溪的功能达标率和一至三类水质比例有所下降;汀江的功能达标率和一至三类水质比例逐年下降。此期间闽南沿海诸河流水质要优于“九五”期间的水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2001-2005年间福建省的环保工作,记述了陆地环境质量、海域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保科研和学术活动、法制建设、环境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