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8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分类号: X823
页数: 2
页码: 2-3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1—2005年福建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环境质量 福建省

内容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降尘
  (一)空气质量
  2001年,15个考核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除三明市外,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2002—2005年,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四年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均大于8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2005年大于90%,其中武夷山、福鼎空气质量长期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与2000年相比,2005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比例增加18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下降1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按污染负荷系数大小排序依次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2001—2005年,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2001—2003年,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2004—2005年略超一级标准。2005年,全省“两控区”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8.78万吨,占全省总排放的84.1%,比2004年增长50.8%。
  2002—2005年,机动车数量激增,在规模大、人口集中、机动车较多的福州、厦门等城市,二氧化氮浓度呈上升趋势。粉尘排放量大、水泥业集中的三明市和龙岩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降尘
  2001—2005年,全省工业粉尘排放呈起伏中上升之势。
  2005年,降尘年平均值范围为3.49~13.90吨/平方公里·月,整体水平较2004年有所下降。9个设区城市平均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县级市平均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明市的年平均值超过全省统一推荐标准,其余城市年平均值均达标。降尘量小于5吨/平方公里·月的城市有宁德、漳州、南平、长乐、南安、福安、福鼎、龙海、邵武、武夷山和建阳等市。
  二、酸雨
  2001年,15个开展酸雨监测的城市中,有13个城市出现酸雨。年均降水pH值为5.24,好于上年。
  2002—2005年,酸雨区除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外,地处闽北山区的邵武、建阳、建瓯、南平以及三明等市的降水酸度也呈升高的趋势。酸雨区和轻酸雨区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全国的城市比例,而非酸雨区的城市比例却明显低于全国的城市比例,酸雨污染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2—2005年,降水各年pH平均值均小于5.6,且逐年降低,酸度有所增强,酸雨频率呈上升趋势。降水pH年均值小于5.6的城市比例与酸雨出现频率大于50%的城市比例变化总体呈振荡上升趋势,2005年与2000年相比,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的城市比例上升18.3个百分点,酸雨出现频率大于50%的城市比例上升7.8个百分点,酸雨污染略有加重。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200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2001-2005年间福建省的环保工作,记述了陆地环境质量、海域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保科研和学术活动、法制建设、环境管理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