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7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
分类号: X21
页数: 5
页码: 172-176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1999年-2005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气象预警预报、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挂牌督办等灾害防治情况散文简介。
关键词: 福建省 地质管理 灾害防治

内容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999年开始,省地质矿产部门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报告包括: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评估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评估。对开展评估工作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评估单位自行组织具有相应职称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拟提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评审专家应具有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一级评估报告一般聘请5~7名专家,二级评估报告聘请3~5名专家;三级评估报告聘请2~3名专家。相应的行政机关对其评估成果实行备案制度。
  1999一2000年,有73个建设项目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公路、铁路、水利水电设施、火电厂、管道、工业民用建筑、矿山等。2001年,评估121个项目,其中三级评估87项。
  2002年5月1日起,实行评估员持证上岗。
  2003—2004年,开展1343项地质灾害评估。
  2005年,按国土资源部通知,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和论证,纠正连城县赖源乡灾后重建等45宗不合理用地问题。对屏南县龙虎岔水库等15个重大项目建设过程的防灾措施提出建议,制止不合理的项目投入。是年,举办4期评估员培训班,有320人获得评估员岗位证书。完成滑坡治理工程30余处,总投资1.108亿元。
  二、气象预警预报
  2002年8月,安溪县启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全省第一家开展此项工作的县。9月,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与省气象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试运行工作。预报等级统一划分为5级,其中1、2级为注意级,3级为预报级,4级为预警级,5级为警报级。
  2003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起,避免14户69人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017.3万元。8月5日晚,南安市英都镇西峰英格村发生山体滑坡,导致该村一村民7间房屋倒塌,幸好预报及时,该村民一家8口已在灾害前安全撤离,未造成伤亡事故。是年,全省临灾前实施转移人数6000余人。
  2004年,在福建电视台一套天气预报节目中预报3~5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17次,成功转移1215名灾民。抗击“艾利”强台风中,琅岐分局人员在巡查中发现金俘山海威楼后侧山坡出现险情,迅速组织人员撤离。次日7时,后山坡发生滑坡,土方量达3000立方米,掩埋裙楼,无人员伤亡。凡已进入群测群防机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无人员伤亡。
  2005年,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53次,转移27.6万人次,成功预报33起,避免662人伤亡。
  三、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2001年,选择安溪县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并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16个县(市)区初步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2002年9月,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成立。该中心及其下属的龙岩、连城、永安、福州、莆田、漳州、东山等7个监测站组成全省专业骨干网络。
  2003年,建立县、乡、村、点的群测群防预警点5542个,落实监测责任人6284人,义务监测员2000余人,危急分队130个。多数县成立以村委、民兵为主体的抢险救灾应急小分队,开展群众性的监测。汛期期间,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
  2004年4月,省政府批准福建省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方案,总投资334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拨款1462万元。至年底,建立群测群防预警点5637个,监测责任人6428人,义务监测员2000余人。省国土资源厅、各设区市都组建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2005年,对被列入省地市防治的400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建立与责任田、自留山挂钩的防灾责任制,监测责任人7429人,义务监测员2600余人。上杭紫金山、福鼎玄武岩等重要矿山实施专业监测。建成集信息、传递、查询、评估和决策发布于一体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安溪县自行开发的地质灾害管理系统被评为省科技三等奖。安溪县、南安市等57个重点县(市)的乡村分别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分队。
  四、挂牌督办
  2001年,实行重大地质灾害点的挂牌督办制度,由省国土资源厅、防汛抗旱指挥部、建设厅、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公布,挂牌督办24个省级重大地质灾害点。漳州、三明、泉州等市也对本地区103个重大地质灾害点实行挂牌督办,各级政府对这些挂牌督办点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在省级挂牌督办的24个点中,受威胁的有1759户12697人(其中,中、小学校舍7所,5026人),已投入资金1.2亿元,治理搬迁1343户6311人。省级挂牌督办点之一的浦城县古楼中心小学,为能如期完成防灾任务,贷款50万元用于滑坡治理与学校搬迁。市级挂牌督办的103个点中,已投入资金近亿元,实施搬迁和治理。挂牌督办制度的实行,强化了对防灾责任制落实的监督,促进了防灾措施的到位。
  2002年,继续对15处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实行省级挂牌督办。各设区市根据本地实际也分别公布了78个市级挂牌督办点,落实防灾措施。
  2003年,省国土资源厅对15处重点地质灾害点实行挂牌督办。泉州、南平、三明、南靖等市县也分别公布一批市、县级挂牌督办点,并对2001年、2002年督办点进行检查督办。仍受威胁的有640户3451人,其中学校2所816人。
  2004年,对16处地质灾害点实行省级挂牌督办。公布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4112处。泉州、南平、三明、漳州、福州等市国土资源部门也分别公布一批市级挂牌督办点,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分别采取搬迁、避让、治理、监测等措施,投资2125.3万元,治理和搬迁612户2315人。
  2005年,省国土资源厅、教育厅、建设厅、水利厅和交通厅等部门联合作出决定,对福州市晋安区日溪小学滑坡、平潭县大练乡月举村红山滑坡等省内14个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点实行挂牌督办。要求各地政府实行防灾责任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抢护,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尽快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建筑设施等进行检查,排除隐患,抓紧落实有关防御措施。是年,对省挂牌督办的46个点,投资2125.3万元,治理和搬迁612户2315人,重要地质灾害点临灾转移避让49.6万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分为12章,分别就福建1991-2005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法制建设、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