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土地审批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699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土地审批管理
分类号: F293.22
页数: 2
页码: 121-1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国土资源志中,建设用地管理的土地审批管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福建省 国土资源 土地审批管理

内容

1999年,继续实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全年省土地局共预审建设项目用地76宗,面积4264.68公顷、耕地638.27公顷(其中三明高速公路1宗1904.87公顷、耕地131.73公顷),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被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不予办理有关手续。同时,参加各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审查会议,提出土地部门在建设项目用地选址、供地政策、用地方式、用地价格等方面的意见,增强项目用地的科学性、合理性。全年参加可行性研究、设计、概算审查等会议57次。
  2001年,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通知》,规定报件的审查职责和报批方式。设区市和闽侯、福清、长乐、晋江、南安、龙海等县(市),每年度申请建设用地报批一般不超过8个批次,其他县(市)一般不超过6个批次。
  2002年,加强建设项目供地审查报批管理。对用地面积超过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不符合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原则的,坚决核减用地面积。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用地,上报三期用地总面积202.93公顷,但项目初步设计中用地面积仅171.2公顷。经审查,发现上报的用地中含拆迁安置及生产性用地31.73公顷,由于这部分用地的具体建设内容不清,无法核定用地是否合理,最后核减这部分用地。在建设用地审批中,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分区、用途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农用地转用、征用和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是年,省政府颁布《福建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试行)》,对临时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以及临时用地的补偿标准作出规定。
  2003年,核减用地面积80余公顷。
  2004年,在总结厦门市、莆田市、城厢区等省市二级和省市县三级远程网络用地报批审查系统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用地报批审查系统,用地报批采用扫描电子化与gis电子数据兼容使用的办法,由基层将报件数字化,通过省政务信息纵向网将报件信息送达上级部门,上级会审意见通过网络系统及时批馈基层,从县(市)、设区市的用地报批到省厅相关处(局)的报件审理、回退、拟稿、签发、发文等过程全部通过计算机网络操作,实现全省用地报批的计算机管理。
  2005年,科学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优先保障省重点和符合产业政策工业项目用地;社会事业项目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适量审批用地;经营性项目原则上利用存量土地,确需新增的,由省国土资源厅研究报批。省国土资源厅按国家行业用地定额和《福建省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试行)》控制项目用地规模,对用地面积超过行业用地定额和工业项目用地规划控制指标的,不符合集约节约用地的,坚决核减用地面积。
  是年,实行建设项目用地网上审查、一次性告知和用地报件质量考评制度,规定用地审查的范围、条件、要件、程序和工作时限,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分别于5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内完成用地审查,对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开辟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同时,省国土资源厅建立用地报件质量考核体系,对用地报件的报批项目进行综合考评,对半年内用地报件不合格率超过50%的,由省国土资源厅通知相关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进行整改。全省建设用地报件网上审查一次性通过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60%,二次通过率已达90%以上。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分为12章,分别就福建1991-2005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法制建设、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