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矿产勘探与开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2000267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矿产勘探与开采
分类号: F061.6
页数: 40
页码: 65-104
摘要: 本章记述了福建省国土资源中矿产勘探与开采包含了矿产勘探,矿产开发利用规模,主要矿产开采,地下水开采利用.,矿业制度改革和矿山整治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福建省 国土资源 矿产勘探开采

内容

福建省矿种较齐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领先地位的矿种有叶蜡石、高岭土、石英砂、饰面用花岗岩、萤石、重晶石、铌、钽、地热等;在经济建设中占重要地位的矿种有无烟煤、铁、钨、锰、金、石灰岩等;具潜在资源优势的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锡、钼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非金属及水气矿产等能源矿产在各地均有储存量。
  20世纪90年代,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地839处,其中勘探区182处,详查矿区256处,普查矿区40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2461亿元。投入钻探工作量344.3万米,总投资19.38亿元。仅1999年,矿业采选产值就达38.95亿元。开采利用矿种71种,开采矿石总量11017万吨(不包括海盐)。
  2000年起,为促进矿业发展,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除特殊情况,探矿权、采矿权一律实行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与此同时,投入勘察资金,开展地质矿产普查,登记矿产资源项目。
  2001—2005年,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采取“关、联、淘、改”措施,整治矿山、规范矿山秩序和查处无证采矿、清理许可证、关闭小煤矿的整顿下,采矿企业和从业人数逐年递减。
  2005年,已探明的大、中、小型矿床,有上杭紫金山金铜矿、龙岩马坑铁矿、南平西坑钽铌矿、清流行洛坑钨矿、龙岩东宫下优质高岭土矿。已建设的矿业基地主要有永安、上京、天湖山、新罗、永定5个煤炭生产基地;大田、潘洛、洛阳、阳山、马坑5个铁矿原料生产基地;顺昌、南平、永安、漳平、新罗5个水泥建材生产基地;上杭紫金山金矿等大型贵金属矿山生产基地;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玻璃砂、饰面用花岗岩等非金属产品精加工基地。年产矿石总量1.527亿吨,工业总产值98.137亿元,年利润总额15.82亿元。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方面,实施无证非法采矿查处率达100%。
  第一节 矿产勘探
  一、基础性地质调查
  1995年,基础性地质矿产调查先后完成全部陆地域的1:20万重力测量、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以及1:5万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测量;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7幅,占陆地面积的55%;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6幅,占陆域面积的60%。
  2002年,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21644平方公里、1:5万区域地质调查748平方公里、1:5万水系沉积物调查2746平方公里、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4520平方公里(省国土资源厅报告数字为5890平方公里)。
  2003年,完成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采样面积3.83万平方公里。2004年,完成福建省沿海经济带1:25万目标区地球化学调查,提交调查报告、图件以及厦门一漳州地区试点区域的地球化学评价资料。
  2005年,福建省沿海经济带1:25万目标区地理化学调查成果通过验收,促进项目成果应用,组织启动第二层次工作项目福建省沿海经济带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第三层次工作项目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局部评价设计,以优秀等级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审查。
  二、矿产资源勘察
  “九五”期间(1995—2000年),重点开展铜、金、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及部分经济效益好的非金属矿产的普查。经勘察,铜D+E级储量46.8万吨,金D+E级储量9937公斤,铅锌资源量132万吨,钼1万吨,萤石C+D+E级储量101万吨,石灰岩B+C+D级储量429万吨、C+D级储量2348万吨,玻璃砂D级储量4787万吨,型砂D级储量1270万吨,石黄砂资源量4.2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00多亿元。
  2001年,有207件矿产资源勘察项目通过招商推向市场。
  2002年,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下达的2001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勘察4个项目。经勘察,清流1号矿体铅金属量6.3万吨,锌金属量4.5万吨,银金属量130.58吨;永定高陂煤矿资源量8000多万吨;政和星溪金矿资源量2580.75公斤,铜资源量198.95吨;建瓯大丘埂金矿资源量1394公斤。
  2003年,在20多个县(市)开展60多项地质调查、普查和异常查证项目,金、银、铜、铅、锌、铝等矿种新增资源量,提供可开发矿产地。是年,探明煤储量矿区138处,有138个井田,总储量14.01亿吨。
  2004年,投入勘察资金1亿多元,其中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占70%。勘察中,新发现一批具有开发前景的矿产地,安溪铅锌矿、大田广平煤矿。是年,还查明永定县高陂煤矿区可采煤层资源量6546万吨;武夷山市山东坑一上西坑钼矿资源量12802吨。
  2005年,有32个地勘单位开展地质勘察,投入资金1.137亿元。勘察工作量为:槽探26.8万立方米,比2004年增长26%;碉探3.16万米,比2004年下降0.94%;钻探8.06万米,比2004年增长90.9%。是年,勘察矿种主要有:煤、地热、地下水、石墨、石灰石、耐火黏土、萤石、脉石英、高岭土、石墨、饰面用花岗岩、透辉石、白云岩、石英岩、石英砂、叶蜡石、钾长石、陶土矿、瓷土、硫铁、铁、锰、铅、锌、钼、铜、铌、钽、锡、金、银、钨、锡等。探明新增煤炭资源量7000万吨。
  是年,已发现各种矿产118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7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26种、非金属矿产47种、,水气矿产1种。已探明固体矿产矿区742处,其中煤矿13处、金属矿379处、非金属矿350处;大型矿床50处,中型矿床107处。矿产钻探工作量364.3万米,勘察总投入22.38亿元。新发现矿产地有建瓯八外洋铅锌矿,顺昌黄梓厂铅锌矿等50多处。安溪县的霞村、剑斗大畲、永春县的铅坑等石灰石矿区,经普查,分别新增资源量390万吨、2258万吨和1676万吨。莆田市涵江区的走乾凝灰岩、永定县的竹坑源花岗岩、连城县的西溪花岗岩、柘荣县的鸳鸯头花岗岩、寿宁县的托溪凝灰岩、华安县的绵治和南靖县的九宝曲硅质角岩(华安玉)等一批饰面用石材或雕刻用工艺石材,永泰县的大汤地热、云霄县的院前地热,以及平潭县的石英砂矿、诏安县的东溪河沙等勘察都取得较好成果。宁化县的溪源头锌铍矿、南平市延平区的上际铅锌矿成为中型以上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地。
  三、煤矿资源勘探
  1990年,探明煤炭储量的矿区有24处,计120个井田,探明总储量11.65亿吨,保有储量10.42亿吨,居全国第23位,属南方缺煤省份之一。
  勘探程度:精查井田65个,探明储量8.30亿吨;详查井田7个,探明储量0.32亿吨;普查井田48个,探明储量3.02亿吨。
  探明储量所占比例:三明市占49%、龙岩地区占35%、泉州市占11%、漳州市占2.4%、南平地区占1.1%。
  探明储量中,无烟煤占98.4%、瘦贫煤占1.5%、褐煤占0.06%。是年,通过勘探,新增储量3044.9万吨。
  截至2004年底,探明福建省煤炭资源储量矿区266个,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4.03亿吨,其中基础储量7.54亿吨、资源量6.49亿吨。探明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260处;探明无烟煤占煤炭储量的98%以上,煤质一般为低磷、低一中硫、低一中灰,中高发热量。探明瘦煤、贫煤及褐煤资源量占煤炭资源量不到2%0
  经1990—2004年探明,福建省最重要的含煤地层主要是童子岩,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所含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0%以上,广泛分布于闽中、闽西南地区,呈北北东向条带状出露,出露面积1746平方公里。地层厚度总体呈东厚西薄,分为三个条带,其中以中带含煤性较好,煤层为薄至中厚煤层,煤质均为髙变质无烟煤。童子岩组分三个段,其中第一段、第三段含煤,第二段为浅海相沉积,不含煤。
  东带:分布于永春、德化、安溪等地,煤系厚640~874米,三分性明显,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15层,其中较稳定可采煤层5〜8层。
  中带:分布于龙岩、永定、永安、大田等地,有两种类型:一类以龙岩一永定、大田一带为代表,煤系发育完整,三分性清楚,煤系厚984~693米,含较稳定可采煤层8~10层;另一类以永安为代表,煤层大部分集中于第三段内,煤系厚702米,含较稳定可采煤层5~6层。
  西带:分布于连城、武平、清流、将乐等地,煤系仅为上部一个含煤段(第三段),含较稳定可采煤层仅3~4层。
  四、地下水源勘探
  (一)监测网点
  1959年起,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队先后在福州、厦门、三明、龙岩等4个城市和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莆田、惠安等地建立6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站,观察时间—般为1~3年,福州长达5年,1964年先后撤站。
  1983年,成立福建省环境水文地质监测研究中心。是年,福州、龙岩、连城等地成立监测站(分站),1984年和1985年漳州和东山分别成立监测站和监测分站。后经体制管理变动,监测工作由地质队兼管。2001年,成立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省级总站),下设7个监测机构。
  地下水(热水)长期监测网点分布于已勘察的城市及其水源地。开展以监测地热水动态为主的有福州盆地、漳州盆地、莆田涵江、莆田城厢等4个监测区;以监测岩溶水动态为主的有龙岩、连城、永安等3个盆地监测区;以监测海岛型砂层孔隙水为主的有东山岛监测区,以及仙游城关盆地、莆田南部半岛监测区,共10个。截至2005年,地热监测点56个,地表水监测点8个。监测点中,测地下水位有172个点,地下水质92个点,地下水温89个点,地下水量12个点,测河流流量断面5个点,测河流和露天矿坑水质各1个点。网点监控面积282平方公里。
  (二)地下水储量
  经2002年勘察,地下水总储量966246.12×104m³/a,其中,孔隙水126168.48×104m³/a,岩溶水88516.43×l04m³/a,裂隙水751561.21×l04m³/a。
  (三)监测用水量
  20世纪70年代,总用水量为171.5127×108m³/a。
  农灌用水总量为153.7566×108m³/a,亩均用水量1193立方米/亩,其中地下水为1.7020×l08m³/a,占农业用水总量的11.11%或地下水总开采量的44.93%。莆田市地下水比率最大,为4.19%;漳州市最低,为0.06%。
  工业用水总量为11.8253×l08m³/a,其中地下水为0.6365×l08m³/a,占工业用水总量的5.38%或地下水开采总量的16.81%。龙岩市地下水比率最大为11.76%;泉州市最低,为1.63%。
  生活用水总量为5.9308×108m³/a,其中地下水为1.4493×108m³/a,占生活总用水量的24.44%或地下水总开采量的38.26%。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龙岩市地下水比率比其余地市高,福州市最低。
  20世纪80年代,用水量129.7142×108m³/a。90年代用水量181.8320×108m³/a。
  2000年起,此项工作由省水利部门管理。
  五、地下热水和矿泉水资源监测
  (一)地下热水勘察
  1959—1961年,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队对福州、漳州、南靖汤坑等地的地下热水进行勘察。1991年后,各有关地质队又陆续进行地下热水勘察。
  1991年8月,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对福州市温泉路温泉进行勘察。钻孔抽水试验,出水量330立方米/日,孔口水温86℃,水质符合浴用要求。水中含氟量较高,不宜饮用。
  1992年6月,福建省第四地质工程公司对连江岱云村南1公里处的地下热水钻孔调查。该孔含水层顶板埋深83.1米,含水层厚度53.57米,水温61.1℃,涌水量为3568吨/日,总硬度0.65德度,矿化度663.92毫克/升,pH值为8.84,除氟离子含量及pH值偏高外,其余项目均未超标。
  1993年1月,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对同安西源村地热养鳗供水进行调查。连续钻孔抽水30小时,稳定24小时,水位降深6.2米,出水量大于800吨/日,水温49℃,水质无色透明,总硬度0.27毫摩尔/升,总矿化度395.44毫克/升,pH值为7.68,水质良好。4月,福建省第七地质大队对龙海县角美镇龙田村地热进行钻孔调查。孔口温度63℃,总矿化度10.2克/升,属咸水,含氯5985毫克/升,达到医疗矿泉水氯化物泉标准。6月,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对同安县洪塘镇地热进行钻孔勘察。经抽水40小时,水位降深5.84米,出水量464吨/日,水温61℃,水质无色、微咸、透明,总硬度4.88德度,总矿化度1638.69毫克/升,pH值7.4,水质良好。适宜地下热水开发利用。
  1994年4月,福建省地质勘察技术院工程勘察分院对连江县贵安养鳗场热水供水井进行勘察。经钻孔抽水,静水位3米,水温50℃~60℃,估算出水量70吨/日。6月,福建省第七地质大队对集美一叶厝地热进行勘察。经钻孔判定,该区不存在地热异常,建议可开发地热。
  1995年1月,福建省地质勘察技术院对福州郊区红寮乡小溪边钻孔地热进行勘察。经钻孔,未见地下水温度异常显示。7月,闽西南工程勘察处对龙岩市铁山镇溪西地热进行钻孔勘察。经抽水试验,出水量800吨/日,静水位45米,水位降深小于10米,孔口水温52℃。该处具有广阔开发前景。10月,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院对连城新泉乡北村地热进行钻孔勘察。经抽水试验,水位降深12米时,涌水量1000立方米/日,孔口水温61℃。矿化度1107.67毫克/升,总硬度3.42毫摩尔/升,pH值7.24。11月,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研究院对漳州市博爱路地热进行勘察。抽水试验,水位降深0.45米,涌水量为485.5立方米/日。水咸,水温68℃,pH值7.45,总硬度56.39毫摩尔/升,矿化度8432.71毫克/升。可定为高热型硅酸医疗矿水。
  1999年5月,闽南地质大队对漳州工人温泉疗养院地热进行勘察。矿化度8112.51毫克/升,孔口水温61℃,井度水温大于90℃,pH值6.67,氡含量大于200贝可/升。水质为氯化物钠型,并含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做浴疗用水。12月,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对福鼎市会甲溪、库口及城关地热进行勘察。经综合分析,认为在会甲溪下游及库口一带有地热异常存在,找到地热可能性较大。
  2001年5月,福建工程学校对闽侯县双龙村地热进行勘察。经孔钻抽水,自流量750吨/日,水温65℃,矿化度479.8毫克/升,pH值8.41,氡含量159.62~212贝可/升。经评审,认定地下热水允许开采量B+C级2400立方米/日,其中B级750立方米/日。若按允许开采量2400立方米/日计,可开采100年,其排放总热量为2000万亿焦耳,折合标准煤68.6万吨。
  2002年10月,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院对长泰县岩溪镇圭前村地热进行勘察。钻孔后认为:供水井允许开采量628立方米/日,孔口水温54℃,属含氟偏硅酸医疗热矿水。
  2005年,福建省水文地质队对漳州市黄坑温泉进行初勘调查。黄坑地热区热储面积约2.62平方公里,黄坑天然温泉主涌区出露于郭坑铁路桥北侧、北溪河床沙滩上,形成约10平方米的地下热水涌出区,温泉口最高水温56.6℃,自温泉起沿南东东方约200米长的河床底部沙层中有串珠状温泉眼露头。温泉水无色、咸味、无嗅、透明。矿化度3.018克/升,二氧化硅含量60.0毫克/升,pH值7.3,偏碱性,总硬度32.82德度。热水的化学成分及气体成分表明黄坑地热异常区的热水与漳州热田、邻区港尾、同安汤岸、厦门杏林地下热水属同一类型热水,为地下淡热水与残存古海水混合类型热水,同属大气降雨类型。根据钻探、物探推算,圈出热水异常面积2.62平方公里。
  是年12月19日,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在五缘湾打出厦门岛内第一口地热生产井。井深150米,出水量1600吨以上,水温在56℃以上。在水、热、矿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和娱乐等领域。
  (二)矿泉水勘察
  1959—1961年,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队对230处天然矿泉水点进行勘察。
  1986年,对矿泉水点又进行一次全面勘察,历时3年。根据45个县(市)调查结果,发现14种类型的卡点1603处,其中,冷矿水1404处,水温大于25℃的热矿水199处。按化学成分划分:硅酸水1530处,氡水140处,锶水86处,碳酸水11处,锌水11处(包括同一处兼具两种以上成分)。
  2004年,经福建省或原地矿部全国储委评审鉴定和储量审批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235处,批准允许开采资源量(B级或C级)28990m³/a。矿泉水类型偏硅酸型有233处,其中,偏硅酸锶复合型45处,碳酸偏硅酸型4处。2005年,未发现新矿泉水点。
  第二节 矿产开发利用规模
  1990年,省内有63种矿产被开采利用(含地下水、海盐)。年矿石开采量7341万吨,采矿业总产值15.22亿元。开采量较多的矿种主要有煤、石灰岩、铁、锰、钨、萤石、叶蜡石、花岗石、石英砂、高岭土、重晶石等。
  1993年,省内有60余种矿产被开发利用(含地下水、海盐)。矿石开采量1.247亿吨,采矿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94%,采矿业利税总额1.864亿元,其中,煤炭开采量1066.4万吨(省煤炭部门统计煤炭产量982.5万吨),产值占省采矿业总值的29.7%;金属矿开采矿种12种,矿石开采量315.9万吨,产值占省采矿业总值的9.5%;非金属矿开采矿种40余种,矿石开采量突破1亿吨,产值占省采矿业总值的59.3%。地下水资源(含矿泉水、地热水、地下水)产量520.1万吨,产值占省采矿业总值的1.5%。
  开采的矿产中,产值大于1亿元的有煤、铁、海盐、饰面用花岗石、砂砾石、建筑用花岗石、水泥用灰岩、砖瓦黏土等;产值介于5000万元到1亿元的有建筑石材;产值介于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有锰、铅锌、萤石、硫铁矿、重晶石、叶蜡石、水泥标准砂、高岭土、玻璃用石英砂、饮用矿泉水等。
  1999年,有71种矿产被开发利用(含海盐、地热、地下水、矿泉水),开采矿石总产量11017万吨(不包括海盐),其中花岗石居全国第1位,地热居全国第3位,黄金居全国第8位。产业实现产值38.95亿元。
  2000年,开发固体矿产11103.14万吨,液体矿产234.82万吨,工业总产值38.62亿元。其中,综合利用产值3.920亿元,销售产值39.84亿元,矿产品销售收入37.26亿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国库907万元,矿山生态恢复面积601.18公顷。
  2001年,开发固体矿产1.116亿吨,液体矿产284.48万吨,工业总产值49.293亿元,其中,综合利用产值5.28亿元,矿产品销售收入43.87亿元,矿产资源补偿收入国库1433.20万元。矿山生态恢复面积522.87公顷。
  2002年,开发固体矿产和液体矿产工业总产值51.76亿元,矿产品销售收入49.23亿元。
  2003年,开发固体矿产和液体矿产工业总产值60.71亿元,综合利用产值5.812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58.216亿元,利润总额9.07亿元。
  至2004年,有矿山企业3944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6.5%;从业人数10.60万人,比上年减少10.1%;年产矿石总量1.382亿吨,比上年增加0.27%;工业总产值增加30.7%;年利润总额15.172亿元,增幅达67.3%。
  是年,原矿工业总产值79.361亿元。其中,煤产值29.676亿元,地热产值488万元;黑色金属矿产值8.446亿元;有色金属矿产值2.553亿元;贵金属矿产值12.722亿元;稀有金属和稀土产值2457万元;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值2.0144亿元;化工原料矿产值1.003亿元;建筑用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值22.074亿元;矿泉水产值5802万元。
  工业产值上亿元的矿种有:煤、金、铁、石灰岩、花岗岩、黏土、锌、高岭土等。工业产值中:煤产值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37.4%;金产值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15.4%;铁产值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9.8%;水泥用灰岩产值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6%;饰面用花岗岩产值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5.2%;建筑用花岗石产值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5%;砖瓦用黏土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2.4%;锌产值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2.1%;高岭土产值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1.4%。
  产矿石量居前5位的矿产为:建筑用花岗石、制水泥用灰岩、煤、砖瓦黏土、建筑用凝灰岩。
  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中,建筑用材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能源矿产煤。建筑用材采矿企业占采矿业总数的79.6%,产值占全省采矿工业总产值的27.8%。年产矿石量1.058亿吨。煤采矿企业占采矿总数的8.7%,其矿产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37.4%,其年产矿石量1469.83万吨
  2005年,年产矿石总量1.542亿吨,比上年增幅11.6%;工业总产值98.137亿元,增幅23.7%;年利润总额18.537亿元,增幅22.2%。原矿工业总产值中,能源矿产煤38.785亿元,地热427万元,黑色金属矿产10.287亿元,有色金属矿产4.185亿元,贵金属矿产15.161亿元,稀有金属和稀土矿2358万元,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947亿元,化工原料矿产8425万元,建筑用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26.166亿元,矿泉水4849万元。
  工业产值上亿元的矿种有:煤、金、铁、铅、锌、普通萤石、水泥用炭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花岗石、建筑用凝灰岩、砖瓦用黏土、高岭土等12种。其中,煤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39.5%;金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14.9%;铁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9.9%;饰面用花岗岩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5.5%;水泥用灰岩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5.3%;建筑用花岗石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5%;锌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2.8%;砖瓦用黏土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2.3%;高岭土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1.3%;建筑用凝灰岩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1.3%;普通萤石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1.2%;铅产值占矿产工业总产值的1.1%。
  年产矿石量居前5位的矿产有:建筑用花岗石、水泥用灰岩、煤、砖瓦黏土、建筑用凝灰岩。
  第三节 主要矿产开采
  一、煤矿开采
  (一)开采量
  福建省煤层埋藏浅,地形切割深,多数矿井均以平硐开采,少数采用斜井开拓。含煤地层由于受多次地壳变动影响,后期构造褶皱断裂发育,井田规模小,多数井田仅能供建小型矿井,采矿机械化程度低。1990年,原煤年生产能力606万吨。平均矿井年主产能力12.4万吨,矿井生产能力利用率82.8%,煤炭采矿回收率62.38%。年产3万吨以上矿井49对。其中,省属矿井31对,县属矿井18对。
  1990年,原煤产量925.4万吨,其中,省属矿产量450.6万吨,占全省总量的48.7%;县属矿产量79.5万吨,占全省的8.6%;乡镇集体和个体矿产量395.3万吨,占全省的42.7%。
  是年,龙岩地区产量占全省的47.1%,为第1位;其余依次为三明市、泉州市、南平地区、漳州市。煤炭开采占全省第1位的单位是永安矿务局,突破100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1.1%,其余依次为永定矿务局、上京矿务局、龙岩矿务局、天湖山矿务局。全省煤炭工业总产值4.29亿元,企业利润总额643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省属矿为3519元/人年,县属矿为3500元/人年。煤炭系统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359万元,更新改造投资2013万元。基建井施工能力为每年11处/99万吨,基建井投产能力为每年3处/21万吨,更新改造井投产能力为每年2处/II万吨。
  1993年,年产3万吨以上的省、县属矿井有50对,原煤年末生产能力579万吨/年,其中,年生产能力在30万吨以上的中型矿井仅4对(龙岩瓦窑坪35万吨/年,永安丰海30万吨/年,永安东坑仔35万吨/对,上京仙亭30万吨/年),其余均为小型矿井。
  全省煤炭工业总产值6.71亿元,原煤年产量982.5万吨,其中,省属矿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3.8%,县属矿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9.1%,乡镇集体和个体矿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7.1%。在省属矿中,永安矿务局仍保持超100万吨的绝对优势,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10.3%;其次为永定矿务局、上京矿务局、龙岩矿务局、天湖山矿务局。
  省内5个产煤地(市)中,龙岩地区产量最高,年产原煤占全省总产量的49.2%;其余依次为:三明市,年产原煤占全省总产量的33.1%;泉州市,年产原煤占全省总产量的13.4%;南平地区,年产原煤炭占全省总产量的3.7%;漳州市,年产原煤仅占全省总产量的0.5%。
  2000年,省属煤矿产量265万吨,县、乡镇煤矿产量908万吨。
  2004年,煤矿开采量比2003年增长9.5%,其中省煤炭集团公司产煤437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25%。
  2005年,产煤占矿石量的9.8%,产值为38.78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9.5%。
  (二)主要产煤区
  福建省煤炭品种单一,主要为无烟煤。已建成煤矿有:省属的龙岩、永定、永安、上京、天湖山5个煤炭基地(矿务局)和邵武、漳平、苏邦3个煤矿。还有县属的煤矿和乡镇集体、个体煤矿。
  1993年,有煤矿区27处,井田132个。省煤炭部门对储量进行重新计算,保有储量仅9.75亿吨,其中,国有矿山储量占4.1亿吨。
  1997年,有产煤区127个,之后逐年增长。至2004年,产煤区达266个。有采煤矿权单位353个,其中国有企业72个,乡镇私营股份制企业、个体企业281个。
  2005年,原煤产量1512万吨,其中,省属煤矿产量572万吨,县、乡煤矿产量940万吨。
  二、金属矿开采
  (一)铁矿
  1990年,铁矿开采职工7413人,年产值9781万元。铁矿石采矿生产能力106万吨/年,选矿处理能力69万吨/年(精矿量38.5万吨)。铁矿石原矿产量203.12万吨,其中成品矿160.39万吨、铁精矿42.73万吨。
  省内主要铁矿开采矿山有:潘洛铁矿矿石产量(原矿)55.48万吨,汤泉铁矿8.23万吨,阳山铁矿13.88万吨,中甲铁矿13.43万吨,珍地铁矿5.75万吨,银顶格铁矿5.44万吨。是年,正在基建铁矿山两处:洛阳铁矿区和阳山铁矿。
  潘洛铁矿:1958年10月建矿露天开采。1990年,有职工1989人,核定生产能力65万吨/年,产值3197万元,利税970万元,产成品铁矿石45万吨,铁精矿10万吨,产品主要供三明钢铁厂使用。
  阳山铁矿:西矿段1987年11月进行基建露采,设计采选能力15万吨/年。1990年,职工268人,铁矿石产量14万吨(原矿),产值412万元,利税72万元,产品供应三明钢铁厂。
  1993年底,铁矿保有储量6.64亿吨,矿产地64处。铁矿开采矿山252个,职工9500余人,年开采原矿石278.94万吨。铁矿开采以露天为主,主要开采矿山有安溪潘田铁矿、漳平洛阳铁矿、德化阳山铁矿、大田汤泉铁矿、安溪珍地铁矿、龙岩中甲铁矿等。
  富铁矿主要产地:潘洛铁矿,年产铁矿石54.85万吨,其中成品矿41.93万吨,产值4792万元,利润1394.6万元,利税总额1783.2万元,产品全部供三明钢铁厂用;阳山铁矿,年产铁矿石约13万吨,产值2248万元,利税总额615.4万元;汤泉铁矿,年产铁矿石9.66万吨,产值648万元,利税总额59.3万元;珍地铁矿,年产铁矿石3.39万吨,产值179万元,利税总额30.2万元;龙岩中甲铁矿,年产铁矿石约22万吨,产值1280万元,产品全部供龙岩钢铁厂炼铁用。
  1997年,铁矿矿区71处,产量108.5万吨。
  1998年,开采铁矿矿石114.6万吨。
  2000年,主要矿山有安溪潘田、漳平洛阳、德化阳山、大田汤泉和银顶格、安溪珍地、龙岩中甲等。
  2002年,开采矿区42处,矿山55处,停产矿区8处,未利用矿区22处,分布在龙岩(30处)、泉州(7处)、三明市等。
  2003年,开采矿区47处,矿山64处,停采矿15处,未利用矿11处。
  2005年,生铁工业产值9.72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9.9%;年产矿石量433万吨。
  (二)锰矿
  福建省锰矿小而富,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1990年,锰矿采矿职工1905人,其中国营企业职工823人,矿业产值3387万元,锰矿石产量18.71万吨,实际生产能力:采矿14.2万吨,选矿7.5万吨,年产矿石13.1万吨,产值1789万元。主要开采矿山分布在龙岩、永安、武平、上杭等县(市),其中以连城锰矿和小陶锰矿产量较大,为省内两个重点矿山。
  连城锰矿:1958年建矿,属省级企业,采选能力6万吨/年。1990年,有职工1061人,产锰矿石4.16万吨,锰粉1.61万吨,产值1296.69万元,税收49.56万元,利润212.4万元。
  小陶锰矿:1980年建矿,属省级企业,采选能力2万吨/年。1990年,有职工150人,产锰矿石1.4万吨,其中烧结矿6131.5吨,产值231.2万元,税收4.6万元,利润27.8万元。
  1993年,锰矿产原矿石19.1万吨,其中成品矿12.1万吨,开采矿山57个,职工1700余人。主要开采矿山分布于连城、龙岩、永定、武平等地,其中,探明储量最多、开采规模最大的连城锰矿(含兰桥、庙前两矿区)是最重要的富锰矿石生产基地,生产能力采选6万吨/年。是年,小型锰矿床产原锰矿石6.54万吨,其中成品矿3.08万吨,精矿2.1万吨,产值1716万元,利税总额70.2万元。该矿下辖一采区(一号点)资源已濒临枯竭,接续矿区四号点设计生产能力采矿3万吨。兰桥矿区经进一步地质勘察,其远景储量可达100万吨。
  1997年,储量矿区20处,开采73吨,1998年开采73吨。
  2005年,开采矿山企业19个,从业905人,年产矿7.4万吨,工业总产值5624.50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5048.50万元,利润596.40万元。
  (三)铜矿
  铜矿开采矿山仅浦城管查铜矿1处,占有储量铜金属7684吨(其中A+B+C级4127吨)。1972年10月建矿,基建投资801.6万元,采选原矿石9.24万吨/年。经20多年开采,矿山已达晚期。1990年,职工218人,产值93.87万元,利税—20万元,国家补贴40万元,产铜精矿(品位22.6%)折金属铜189吨,铅锌精矿折金属73吨。
  1997年,铜矿区27处,开采15吨。1998年开采19吨。2002年,铜矿区29处,分布在上杭县,其中特大型矿区1处,年处理矿石量198万吨,产电解铜1万吨。小型矿区28处。开采矿区12处,停采、闭矿矿区1处,未利用矿区16处。
  2004年,铜矿企业8个,从业215人,年产矿石4.80万吨,工业总产值716.2万元,利润22.3万元。
  2005年,铜矿企业8个,均为小型企业,从业259人,年产矿石6.19万吨,年实际采矿能力10.95万吨,工业总产值1286.09万元,综合利用产值278.00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237.39万元,利润59.79万元。
  (四)铅辞矿
  1990年,铅锌矿开采职工2230人,年产矿石20.3万吨,产值2636万元,其中国营企业职工877人,采矿生产能力15万吨/年,选矿能力14.8万吨/年。铅锌精矿产量折铅金属2100吨、锌金属4740吨。
  主要开采矿山有连城珠地铅锌矿、政和夏山铅锌矿、屏南泮地铅锌矿、浦城银场铅锌矿等。
  连城珠地铅锌矿:由连城铅锌矿开采,1971年9月建矿,采矿能力8万吨/年,选矿能力9.3万吨/年。1990年,有职工472人,产铅锌精矿折金属铅1042吨、锌1651吨,产值739万元,利润118万元。该矿山经过20年开采,工业储量已全部采完,矿山已达晚期,预计服务年限不足10年。
  政和夏山铅锌矿:由政和铅锌矿开采,1960年建矿,采矿能力4万吨/年,选矿能力4.55万吨/年。1990年,有职工371人,产铅精矿(二级品)折金属铅320吨,锌精矿(四级品)折金属锌1114.93吨,同时综合回收硫、银。
  屏南泮地铅锌矿:由屏南铜矿厂开采,1980年5月建矿,采选能力1万吨/年。1990年,有职工44人,产铅锌精矿折金属铅128吨,锌177吨,产值66万元,利税12万元。
  1993年,铅锌矿开采矿山27个,职工1464人,全年开采矿石量17.67万吨,产值1868.89万元。主要开采矿山有政和夏山、连城珠地、浦城银场等铅锌矿。6月,建阳水吉铅锌矿建成投产,设计采选能力5万吨/年。
  是年,政和夏山铅锌矿产矿石量2.92万吨,产值468万元。连城珠地铅锌矿年产矿石8.2万吨,产值802.8万元。浦城银场铅锌矿年产矿石1万吨,产值72万元。建阳水吉铅锌矿年产矿石1.3万吨,产值166万元。产铅金属量2145吨、锌金属量3150吨。
  1997年,铅锌矿区108处,开采矿石量9346吨。
  1998年,开采矿石13495吨。
  2002年,铅锌矿区109处,开采矿区62处,主要分布在南平市、三明市。
  2004年,铅矿企业21个,从业933人,年产矿量29.56万吨,工业总产值6657.24万元,利润457.93万元。锌矿企业52个,从业1784人,年产矿83.67万吨,工业总产值16941.26万元,利润1237.43万元。
  2005年,铅矿企业29个,其中小型企业23个、小矿6个,从业1224人,年产矿42.85万吨,实际年采矿能力94.32万吨,工业总产值10850.94万元,综合利用产值831.73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6005.48万元,利润313.32万元。锌矿企业47处,其中小型企业44处、小矿3处,从业1780人,年产矿量103.26万吨,工业总产值27650.56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27038.75万元,利润4211.14万元。
  (五)钨矿
  1990年,钨矿开采企业职工1549人,其中国有职工654人。产钨精矿2596吨,产值1755万元。主要开采矿山有行洛坑钨矿,产钨精矿599吨,其他还有北坑钨矿247吨、华安钨矿120吨、将乐钨矿50吨、松溪钨矿50吨、漳平钨矿99吨等。
  1993年,钨矿开采矿山14个,年产钨精矿1644吨。钨矿开采职工859人,其中国有矿山2个,职工390人。主要开采矿山有行洛坑钨矿、北坑钨矿、松溪钨矿。是年,行洛坑钨矿有职工256人,年产钨精矿112吨;清流北坑钨矿有职工121人,年产钨精矿80吨;松溪钨矿有职工106人,年产钨精矿9吨;其余大部分
  均为乡镇集体和个体矿山开采,年产钨精矿1431吨。1997年,钨矿区8处,开采量363吨。
  2002年,钨矿区11处,特大型矿区1个,为清流县行洛坑钨矿。小型矿区10个,开采矿区4个。2004年,钨矿山企业5个,从业98人,年产矿量1.60万吨,工业总产值82.44万元,利润5.00万元。
  2005年,矿山企业5个,其中中型1个、小型3个、小矿1个、从业134人,年矿产量4.16万吨,工业总产值1540万元,矿产品总销售收入1531.99万元,利润150.30万元。
  (六)钼矿
  开采矿山仅古田县钼矿1处,1981年8月建矿。1990年,有职工141人,产钼精矿180吨,产值180万元,利税54万元。
  钼矿资源多为共伴生矿产,以钼为主矿并已开采利用的产地仅有福安赤路1处。1993年,福安赤路钼矿职工166人,产钼精矿145吨,产值232万元,利税1.3万兀。
  1997年,钼矿区13处。
  2004年,钼矿山企业2个,从业194人,年产矿10.5万吨,工业总产值962.60万元,利润140.13万元。
  2005年,小型矿山企业1个,从业26人,年产矿量1.50万吨,年实际采矿能力6.00万吨,工业总产值350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350万元,利润15万元。
  (七)金矿
  金矿多分布在闽江支流的建溪、富屯溪、尤溪和汀江一带。岩金开采于1988年起步,罗桥金矿于1988年4月建矿,隶属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基建投资300万元,设计处理矿石6250吨/年,1990年产黄金64两。
  1997年,金矿区11处,开采量249千克。
  2000年,采选金矿石量579万吨,产黄金5463千克。
  2002年,金矿区18处,其中特大型矿区1处,为上杭县紫金山矿区。矿山生产规模为全国最大的黄金矿山。开采矿区11处,停产矿区3处,主要分布在上杭、德化县。
  2004年,金矿山企业15个,从业2108人,年产矿量660.47万吨,工业总产值12.257亿元,利润5.765亿元。
  2005年,金矿山企业17个,其中大型企业1个、小型企业13个、小矿3个,从业2577人,年产矿量713.10万吨,工业总产值14.613亿元,综合利用产值6.358亿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4.088亿元,利润7.141亿元。(八)稀土矿
  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开始开采稀土矿。其矿主要在闽西地区。1990年,有开采企业职工417人,产氧化混合稀土224吨,产值277万元。主要开采企业有长汀稀土开发公司,产量203吨;三明稀土材料厂,产量17吨。
  1997年,有稀土矿区10处。2004年,开采稀土矿山企业5个,从业391人,年产矿量16.29万吨,工业总产值158.69万元,利润44.56万元。
  2005年,开采稀土矿小型企业4个,小矿1个,从业144人,年产矿5.60万吨,年实际采矿能力12.20万吨,工业总产值60.02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60.02万元,利润5.83万元。
  (九)铝土矿
  福建铝土矿探明储量的矿产地仅有漳浦三水型铝土矿1处,由漳浦铝土矿和漳浦矿管站进行开采。1993年,产铝土矿5694吨,产值220万元,利润9.6万元。产品主要供净水剂行业做原料,少量供磨料行业用。
  2004年,铝土矿山企业4个,从业146人,年产矿0.57万吨,工业总产值122.80万元,利润8.73万元。
  2005年,铝土小矿4处,从业84人,年产矿0.81万吨,工业总产值169.50万元,利润6.08万元。
  三、非金属矿开采
  (一)石灰岩
  1990年,石灰岩开采职工10117人,年产石灰岩矿石692.2万吨,产值6815万元。其中,国营企业职工3386人,年产矿石量380万吨,产值4428万元。
  是年,水泥用石灰岩矿产地有33处,已开采16处,拥有储量6.95亿吨,占全省总保有量的71%,利用程度较高。其中8处达勘探程度的已开采利用7处,且多数为大、中型矿,详查矿产地10处中已开采4处,普查矿床15处中5处被开采。省内尚有未经地质勘探工作的石灰岩产地,被当地乡镇企业和个体开采利用。开采量最多的是永安坑边石灰岩,产量128万吨,主要供福建水泥厂用。是年,熔剂石灰岩矿产地永安坑边和三明岩前万寿岩被开采。制碱用石灰岩省内有上杭闹钟岩和龙岩甲正等两处矿产地,却被用做水泥原料,计划年产60万吨水泥。永安坑边电石灰岩,由省维尼纶厂和三明化工厂专用。
  1993年,石灰岩开采职工13635人(其中国有职工4193人),年开采石灰岩矿石1281.9万吨,总产值2.019亿元。水泥石灰岩开采企业351个,职工1.26万人,年开采石灰岩矿石1204.2万吨,产值1.85亿元。主要开采矿山有永安坑边、顺昌洋姑山、三明岩前、永定东坑、上杭闹钟岩等。其中,永安坑边年采石灰岩矿石117.66万吨,产值988万元,产品主要供福建水泥厂用;洋姑山石灰岩矿年开采量64.2万吨,产值964万元,产品全部供顺昌水泥厂用。省内水泥石灰岩多为水泥厂原料矿山自产自用。
  化工石灰岩有开采职工301人,年开采量16.54万吨,产值183.65万元。主要开采矿山有永安坑边。年产化工石灰岩矿石8.94万吨,产值107.3万元。产品专供省化纤化工厂用。是年,熔剂石灰岩有开采职工277人,年开采量25.2万吨,产值962.07万元。主要开采矿山有三明岩前,产品供三明钢铁厂用。
  1998年,石灰岩矿区5处,开采量51.7万吨。
  2004年,矿山企业7个,从业285人,年产矿23万吨,工业总产值460万元,利润8.30万元。
  2002年,石灰岩矿区数有47处,开采矿区32处,主要分布在龙岩、三明市。
  2004年,矿山企业259个,从业4071人,年产矿石2185.24万吨,工业总产值4.746亿元,利润2042.17万元。
  2005年,开采石灰岩矿山企业7个,从业262人,年产矿石23万吨,年实际采矿能力31万吨,工业总产值460万元,利润8.3万元。
  (二)花岗石
  年产1万立方米以上矿山有10座,石材加工企业近4000家。2000年,荒料产量544.76万立方米,花岗石板材产量3302.3万平方米,年加工产值达83亿元,居全国第1位。产品有板材类、异型材类、墓碑石制品类、石雕工艺类、建筑园林环境类五大系列,近百种花岗石被列入国家统一编号,其中12种被评为名优石材产品。除满足本省外,还可大量出口创汇,已连续4年(1995—1998年)居全国第1位。1998年,出口创汇4.23亿美元,占全国花岗石出口额的75.39%。惠安县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出口基地之一,崇武镇成为全国最大的墓碑石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国家。2005年,有矿山企业800家,年产1万立方米以上矿山10座,石材加工企业4000余家,荒料产量634万吨,花岗石板材产量4000多万平方米,年加工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居全国第1位。
  (三)石英砂
  1990年,石英砂开采矿山职工5975人,年产石英砂69.7万吨,产值6806万元。其中,国营企业职工1348人,年产量39.5万吨,产值6215万元。
  主要开采矿山有东山梧龙、晋江深沪、长乐江田一文武砂、平潭芦洋浦竹屿等。
  玻璃砂矿床4处中有3处(东山梧龙、晋江深沪、漳浦赤湖)已开采利用,拥有储量4136万吨,约占玻璃砂总保有量48%。
  型砂矿床5处中有3处(东山梧龙、晋江深沪、长乐江田一文武砂)已开采,拥有储量22504.7万吨,约占总保有量的1/3,1990年产量9.1万吨。晋江深沪型砂销往华东、中南地区,长乐江田一文武砂是省内定点产地。
  水泥标准砂矿床2处,其中芦洋浦竹屿矿床已开采,占总量的8.9%,中楼矿床作为备用开采地,占总量的91.1%。1990年,产标准砂1.33万吨,供全国各水泥厂用。
  1993年,石英砂矿开采职工2412人,年产石英砂91.6万吨,产值5212.3万元。其中,国有矿山职工1590人,年产量54.2万吨,产值4325.3万元。主要开采矿山有东山梧龙、晋江深沪、长乐江田一文武砂、平潭芦洋浦等。
  东山梧龙石英砂矿由东山县硅矿和东山县梧龙硅砂矿两个企业开采。东山县硅砂矿以生产玻璃砂为主,年产量29.34万吨,产值1377.59万元,利润250万元。东山县梧龙硅砂矿年产玻璃砂9.92万吨、型砂2.64万吨,产值409.74万元,利润83.5万元。玻璃砂主要销往上海、厦门、青岛等地玻璃厂,型砂则销往全国各地。
  平潭芦洋浦水泥标准砂矿是国家建材工业部于1955年选定的全国统一水泥标号检验标准砂的唯一基地。1972年建矿,有职工610人。1993年产标准砂2.9万吨,产值2405万元。
  1999年,采石英砂1143万吨,产值2.35亿元。
  2005年,矿山企业34家,主要矿山有东山梧龙、平潭芦洋浦、长乐江田一文武砂。
  (四)叶蜡石
  1990年,叶蜡石开采地有20多处。主要矿山有福州峨嵋、寿山和福清东仔。福州峨嵋开采矿石约11万吨,寿山约11.5万吨,福清东仔6万吨,福鼎管阳约8000吨,其他矿产地(包括闽清珠中、福清渔溪)超过1万吨。叶蜡石矿开采企业职工882人,年产矿石量29.7万吨,产值670万元。其中,国营矿山职工62人,年产叶蜡石0.3万吨,产值3万元;乡镇企业职工820人,年产叶蜡石29.4万吨,产值667万元。
  1993年,叶蜡石开采矿山128个,职工1617人,年产叶蜡石46万吨,产值1277.7万元。其中,国营矿山2个,职工142人,年产叶蜡石4.4万吨,产值111.2万元;乡镇矿山126个,是开采叶蜡石矿的主力军,共有职工1475人,年产叶蜡石4L6万吨,产值1166.5万元。
  1997年,叶蜡石矿区9处,开采17.50万吨。
  2000年,采叶蜡石矿石34.91万吨。
  2002年,叶蜡石矿区11处,开采矿区6处。
  2004年,矿山企业37个,从业574人,年产矿量74.2万吨,工业总产值3075.44万元,利润329.20万元。2005年,矿山企业47个,其中大型矿区1处、中型16个、小型23个、小矿7个,从业701人,年产量87.96万吨,工业总产值4008.30万元,综合利用产值333.20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3818.52万元,利润411.38万元。
  (五)萤石矿
  已勘察上储表的15处矿产地中有12处已开采利用。1990年,萤石矿开采企业职工1596人,原矿产量20.2万吨,产值1768万元。其中,国营矿山职工700人,产原矿石10.8万吨,产值1045万元,其余均为乡镇企业开采。主要矿山有邵武南山下产粉精矿1.228万吨(折原矿3.9万吨),建阳回潭产块精矿2.96万吨(折原矿约6万吨),将乐常口产原矿2.81万吨,光泽夫人村产块精矿约2700吨(相当原矿6000吨),清流产萤石精矿5424吨。
  萤石矿多集中于南平地区,矿体一般埋藏浅,可供露天开采。1993年,萤石开采矿山35个,职工1186人,年产矿石量17.7万吨,产值2060.4万元。主要开采矿山有邵武南山下、建阳回潭、将乐常口、光泽羊古庵、光泽夫人村等萤石矿。
  邵武萤石矿:主要是南山下矿山,开采职工103人,年产矿石量3万吨,其中粉精矿1.57万吨,产值376.8万元,利润7.5万元。
  建阳回潭萤石矿:开采职工116人,年产矿石量5.36万吨,其中成品矿2.36万吨,粉精矿1.27万吨,产值456万元,利税78.6万元。
  将乐常口萤石矿:开采职工148人,年产矿石量3.88万吨,其中成品矿1.99万吨,粉精矿1.69万吨,产值647万元,利税98.3万元。
  1997年,萤石矿区16个,开采5.90万吨。
  2004年,矿山企业68个,从业1792人,年产矿石量62.49万吨,工业总产值9863.81万元,利润730.8万元。
  2005年,矿山企业71个,其中中型企业12个、小型56个、小矿3个。从业1824人,年产矿石量88.24万吨,工业总产值1.230亿元,利润825.09万元。
  (六)高岭土
  福建省高岭土矿产资源丰富,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地中较大的有龙岩东宫下、永春大丘头、仙游钟山、闽清珠中等,产品多为陶瓷级高岭土。
  高岭土主要用于陶瓷原料,一般就地取材。产量较大的有德化、永春、闽清、周宁、同安、龙岩等县(市)。
  1990年,高岭土开采矿山职工2672人,年产矿石量44.2万吨,产值1385万元,其中最大的高岭土矿区东宫下,产精矿约4.849万吨。
  1993年,高岭土(包括瓷土)开采矿山321个,职工4548人,年产矿石量73.61万吨,产值2402.1万元。1997年,高岭土矿区35处,开采54.4万吨。
  2002年,高岭土矿区38处,开采4处。
  2004年,矿山企业72个,从业977人。年产量118.43万吨,工业总产值1.088亿元,利润3209.04万元。
  2005年,矿山企业70个,其中大型企业22个,中型31个,小型10个,小矿7个,从业1072人,产矿量104.92万吨,工业总产值1.277亿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287亿元,利润4064.75万元。
  (七)重晶石
  1990年,矿产量达44万吨,其中块矿40万吨、粉矿4万吨。开采方式由乡镇集体进行地表露天开采,由永安智胜化工联合公司统一收购。
  1997年,重晶石矿区4处,开采180万吨。
  2002年,重晶石矿区5处,开采矿区4处,全部分布在永安市。2004年,矿山企业3个,从业262人,产矿量32.10万吨,工业总产值6604.80万元,利润59万元。
  2005年,矿山企业3个,从业258人,产矿量32万吨,工业总产值6605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6811.20万元,利润59万元。
  (八)硫铁矿
  1990年,硫铁矿职工852人,产硫铁矿19.1万吨。主要矿山:大田龙凤场硫铁矿,产量4.24万吨,同时回收铜、锌、铁等;浦城屏峰3.19万吨,潘洛铁矿综合回收6809吨;北坑钨矿回收270吨,政和铁山1万多吨。
  1998年,硫铁矿矿区32处,开采7.80万吨。
  2004年,矿山企业10个,从业438人,产矿量19.84万吨,工业总产值2887.63万元,利润761.30万元。
  2005年,矿山企业10个,从业480人,产矿量33.38万吨,工业总产值1479.20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324.50万元,亏损125.13万元。
  第四节 地下水开采利用
  20世纪70年代,地下水开采量为3.7878×108m³/a,占总用水量的2.21%。三明市、龙岩市多以开采岩溶水为主,开采量大,分别为0.9353×108m³/a和0.7665×108m³/a;莆田市、泉州市为福建省开采缺水区,地下水开采量也较大,分别为0.5638×108m³/a和0.6147×108m³/a,多以开采孔隙水或残积层孔隙—裂隙水为主。厦门市开采量最少,为0.0893×l08m³/a,其余地市为0.1416~0.2799×l08m³/a。
  20世纪80年代,地下水开采量为5.5933×108m³/a,占总用水量的4.31%。其中泉州市、龙岩市开采量最大,分别为1.2742×108m³/a和1.1347×108m³/a,占地下水开采总量的22.78%和20.29%,厦门市最低,为0.1796×l08m³/a。
  地下水开采主要开采第四系孔隙水,开采量为3.6762×l08m³/a,占总开采量的65.73%。泉州市开采量最大,达1.0704×l08m³/a,三明市最低,为0.0670×108m³/a;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开采钻孔290个,开采0.4988×l08m³/a,引泉(主要为岩溶泉)开采0.6428×l08m³/a,占总开采量的20.41%,主要集中在闽西地区;基岩裂隙水工采孔908个,开采量为0.7755×l08m³/a,占总开采量的13.86%,泉州市开采量最大,为0.2038×108m³/a,厦门市最低,为0.0034×108m³/a。
  20世纪90年代,地下水开采量6.0653×l08m³/a,占总用水量的3.34%。三明市、龙岩市碳酸盐类岩溶水丰富区开采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髙,单位开采量沿海地区、山区碳酸盐岩区比其他地区高。宜井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33.2275×l08m³/a,实际开采量只占其18.25%。
  地下水开采程度低,其中,开采程度大于5%的占58.6%,开采40%~60%的占8.6%,开采100%~120%的仅有1个县,占1.4%。
  各地市开采程度不尽相同,沿海地下水缺乏,碳酸盐岩分布区较一般基岩山区开采程度高。石狮市开采程度为100%,厦门市地下水开采程度为55.85%,龙岩市为21.41%,且局部地段已出现超采。闽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缺乏,但同时也存在水浪费、水不合理利用现象,造成一方面工农业、生活缺水,另一方面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水的供需矛盾渐趋突出。
  岛屿区是福建省缺水地区,水资源天然补给量少,水质矿化度高。省内有人居住的岛屿103个,地下水开采程度普遍高于内地。据66处岛屿统计,平均开采程度29.05%,莆田县湄洲岛已超采。
  说明:尤溪县、屏南县、寿宁县为总可开采资源量。附地热水、矿泉水开采与年检
  一、地热水开采
  1999年,已开发福州、漳州、南靖、同安、厦门等11处大中型地热水,年开采量915.8万立方米,平均温度61℃,最高温度121℃。
  二、矿泉水开采与年检
  (一)开采
  1986年,由永安市经委和福建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联合组建永安天然矿泉水技术开发公司,在永安贵湖生产贵泉牌碳酸型含气矿泉水,为福建省第一家。
  1996年,矿泉水企业95家,生产近百种品牌的矿泉水。分布在九地市,以福、厦、漳、泉等沿海地区为最多。此后,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矿泉水生产转入低潮,如天第矿泉水(台湾企业)也于1998年倒闭。与此同时,有远见的企业家对矿泉水厂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矿泉水生产规模,桶装水、瓶装水、矿泉饮料等产品相继问世。特别是桶装水的普及为瓶装饮用水行业的兴起带来生机。
  2004年,矿泉水企业60多家,年产矿泉水33.58万立方米/日,占全省瓶装饮用水总产量的40%。较著名的品牌有紫山、银鹭、百胜王、岳口、祥业、仙谷、白岩、绿袖、十八重溪、皇氏100等。
  2005年,矿泉水开发利用54处,其中,福州地区12处、厦门地区9处、宁德地区3处、泉州地区7处、漳州地区12处、龙岩地区3处、三明地区3处、南平地区5处。
  (二)年检
  2002年,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对矿泉水水源进行统一年检的通知》,福州市37家矿泉水企业经年检合格。
  2003年,漳州市49家矿泉水企业年检合格。
  2004年,南平市13家矿泉水企业年检合格。
  2005年,37个单位开采的矿泉水水源年检合格;福建白岩矿泉水有限公司等9个单位开采的矿泉水水源年检不合格。
  第五节 矿业制度改革和矿山整治
  一、探矿权与采矿权制度改革
  2000年,为适应探矿权、采矿权制度改革,省国土资源厅开始对探矿权、采矿权市场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省内矿产资源的特点,首先从非金属采矿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突破。6月11日,福州市罗源县对可采储量3万平方米饰面用花岗岩矿山的采矿权,实行公开拍卖,最后以141万元成交。在此基础上,首先选择地质工作简单、矿体出露明显、市场需求量大的建筑石料、饰面石材、河道采砂等3个矿种作为招标拍卖方式出让采矿权的试点。12月,省政府办下文,规定全省范围内,凡新设立的建筑石料、饰面石材、河道采砂3个矿种的采矿权,一律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2002年,拍卖出让探矿权2个,出让价款154.1万元,矿种为硅灰石和铅锌矿。
  挂牌出让探矿权2个,出让价款96.5万元,矿种为石英砂和黄金。
  批准转让探矿权7个,实现探矿权转让金额7871.7万元,矿种为银和黄金。
  招标出让采矿权28个,出让价款852.69万元。其中,龙岩出让22个,价款34.5万元;三明5个,价款803.09万元;漳州1个,价款15.1万元。
  拍卖出让采矿权28个,出让价款323.32万元。其中,龙岩13个,价款21.02万元;南平13个,价款72.3万元;福州2个,价款230万元。
  挂牌出让采矿权24个,出让价款196.71万元。其中,龙岩13个,价款28.17万元;南平7个,价款37.36万元;漳州3个,价款11.18万元;泉州1个,价款120万元。
  协议出让采矿权21个,出让价款24.16万元。其中,龙岩17个,价款15.16万元;漳州4个,价款9万元。
  招标、拍卖、挂牌协议出让采矿权,价款在500万元以上的1个,即三明市将乐县的石灰石矿山;价款在100万~500万元的有3个;价款在10万~100万元的有3个;价款在1万~10万元的有76个;价款在1万元以下的有17个。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采矿权的矿种为饰面用花岗岩3个,建筑石料93个,河砂2个,砖瓦黏土和石灰石矿各1个。省级批准采矿权转让16个,实现转让金额326万元,矿种:煤矿14个,铁矿2个。
  2003年1月29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福建省矿业权招标拍卖与挂牌出让管理办法》。采矿权出让实现并轨,一律实现有偿出让。是年,招标出让采矿权45个,出让价款591万元;拍卖出让22个,出让价款1176万元;挂牌出让248个,出让价款906万元;协议出让829个,出让价款8356万元。
  三明、龙岩、泉州、南平、福州市国土资源局规定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三明市政府专门颁发有关加强矿业权管理的通知文件。全省有5个县市国土资源局制定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
  2004年,拍卖出让采矿权7个,出让价款1379万元;挂牌出让235个,出让价款7012万元;协议出让采矿权1079个,出让价款9942万元。
  2005年,招标出让采矿权1个,出让价款9.6万元;拍卖出让10个,出让价款2089万元;挂牌出让247个,出让价款3276万元;协议出让采矿权1028个,出让价款2.28亿元。三明市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发展中介,做到矿业权储备一批、出让一批。
  二、矿山整治
  2001年,大部分县(市、区)完成制定矿山关闭、联合、淘汰、改造方案。漳州市对九龙江流域沿线250个矿山进行整治,关闭小煤矿和乡镇煤矿。
  2002年,查处无证采矿企业3187个,清理采矿许可证5493个,发放勘察许可证250个,吊销采矿许可证48个,注销采矿许可证925个,注销勘察许可证13个。关闭九龙江、敖江流域范围内的1100多个矿山。是年,矿山从1999年1.3万多个下降至5400多个。
  2003年,查处无证非法采矿2150宗,妥善处理永泰一德化交界处岭头坪金矿非法开采和上杭紫金山矿开采规模、环境治理等问题。是年,入库矿产资源补偿费1917万元,比上年增长40%。
  2004年,取缔2962个无证采矿点和历年来被关闭后又“死灰复燃”的矿点,立案查处无证采矿企业390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0人。对省国土资源厅挂牌督办的永定、新罗、晋江、古田4个重点地区非法采矿点3165处,炸封矿口1082个,拆除工棚煤台1404个,追究刑事责任49人。“禁采区”内采矿基本停止。同时,对福鼎分水关至诏安分水关高速公路两侧的“青山挂白”开展专项整治,共整治482个点,占应清理点的93%;完成治理面积345万平方米,占应治理面积的89.7%;种植各种树、藤、草,成活率达85%以上。
  2005年,省政府成立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无证非法采矿查处率达100%。龙岩市新罗成立矿山执法大队,各乡镇、街道也建立矿山巡查队。8月5日起,暂停受理新立探矿权申请。是年,完成煤炭回采率专项检查,并查清二期治理“挂白点”1372处。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1991-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分为12章,分别就福建1991-2005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法制建设、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